慶哥
特立獨行水瓶座
日常干貨總結癖
分享生活,讀書、工作、育兒
某天讀到一句話很有感覺:“答案在路上,自由在風里。風吹哪頁讀哪頁,花開何時看何時”,讀書是自由的,像風一樣,隨性自在,想讀什么就讀什么。
而我最近想讀詩歌歷史。
因為假期那一趟揚州之旅的詩意額度還沒用完,滿城桂花,綠柳城郭,江南的詩情畫意充盈于我腦里,回來就總想讀讀詩,
而且當下天氣微冷,秋風蕭瑟,冷風一吹,有種幽幽的詩意,適合懷古。
今天我想推薦以下讀物,適合一個人靜靜地讀,在詩情畫意中品味中古代的美學,用歲月里流淌過的美好以及有趣的歷史視覺幫助你熬過當下生活里的雞零狗碎,雞飛狗跳。
每一頁都美“醉”了的——《名畫里的古詩詞》
我很愛讀唐詩宋詞,為了讓孩子也愛上讀古詩詞,我物色了一大堆的唐詩宋詞書籍,看了那么多本,覺得《名畫里的古詩詞》這個囊括了唐詩和宋詞的詩詞套裝不僅深得我心,孩子也愛讀。
我最近一直讀它,一邊讀一邊品味旁邊的插圖。
這套書最大的亮點是每首詩詞都搭配了一幅中國古典名畫,一共近600幅傳世畫作:
千里江山圖、五牛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風雅之極,隨便一翻,就像是闖進了老祖宗的美學藏寶庫。
杜甫的《登樓》搭配的是仇英的《仙山樓閣圖》,氣勢如虹,原來畫即是詩,詩就是畫。
杜牧的《赤壁》配圖的是宋朝名畫《赤壁圖》,蒼茫大海中,幾個人置身一葉扁舟,磅礴而孤遠。
王維的《鳥鳴澗》配圖是清朝沈銓的《貴鶴圖》,一只白鶴矗立山間峭壁之上,足下是潺潺流水。
詩詞的意境是抽象的,有了這些名畫的補充,孩子有了可腦補、可想象的畫面。
還有這套書全篇注音,譯文和注釋是我看過的詩詞書里語言比較優美、凝練、精準的,讀起來很愉快。
如果我是個正在讀詩詞的孩子,有這樣的注釋,會更加到位地理解詩人的心境和意圖。
譬如像李白的《行路難》的長篇詩句這樣譯:
“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茫茫風雪早已封山。我像姜尚垂釣,等待東山再起;又像伊一做夢,乘船經過日邊。
人生的道路多么艱難,歧路紛雜,如今又身在何處?”
注釋中也恰當好處解釋了孩子試卷上常考的生僻詞,我家小孩也一看就懂。
重要的是,像這樣大白話、點到即止的解讀,讓我更有想象的空間,也能更好地洞察詩詞背后的氛圍和心情。
我對這套書愛不釋手,順便也上架到我們微店“爽慶生活精選”里了,厚厚兩大本59.8,感興趣的可以點擊圖片購買:
每一頁都有趣極了——《糧食、運河與白銀》
這是一本極有趣的歷史書,買它時沒想到那么易讀,我當時想知道中國運河的歷史,因為我 參觀了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被深深震撼。
運河影響著古代中國的歷史和經濟,成也運河敗也運河,揚州鹽商發達,能成為多個朝代的重要城市,也跟運河息息相關。
關于運河,我想掘地三尺作更多的知識拓寬,沒想到遇到這本書,順著作者的思路,我閱讀了更多關于運河的歷史意義的延伸,也知道了糧食,白銀是怎么塑造和改變中國歷史的。
小麥改變了東方的歷史,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后發現了玉米、地瓜(番薯)、土豆、花生、向日葵、辣椒、煙草,這些農作物改變了中國,白銀讓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厚葬毀了大漢江山......
知道這些知識,我看待歷史發展的眼光不再一樣。
讀歷史讓我變得深邃了,回望上下五千年變化,原來這是有經濟規律可循的。
我以前讀歷史,多數是從王侯將相的角度解讀,但就沒讀過從經濟規律的視覺來分析歷史,作者的分析,開闊了我思考的角度,沉淀了我知識的厚度。
會讀歷史的人不那么膚淺, 這本書也適合放在床頭當作消遣,每晚讀幾頁,不知不覺成為有見識的人。
慶哥推薦了兩本,我今天也推薦兩本,小說和詩歌。
我覺得詩歌和小說就像精神SPA,小說借故事刺激我的情節想象力,而詩歌的文字,讓人浮想聯翩。
《一個女人的故事》
這是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安妮.埃爾諾寫母親的私小說。
薄薄一本,后勁無窮。
“我沒有想到儀式如此簡單”,她從母親葬禮開始下定決心,要寫母親,因為“她是我生命中唯一重要的女人。”
母親的家庭就像是一個部落,大家一起過著半農民、半工人的生活,說話大嗓門,不分場合,既熱情奔放,又生性多疑,易怒,表達不出他們想表達的意思。
父母結婚后,母親不想一輩子都當工人,開了一家食品店,她把熱情投身于店鋪經營中,但收入只比女工多掙一點,但她享受和人們交流,感到開闊了眼界。
女兒出生后,盡管那時敵人占領法國,但年輕漂亮還愛笑的母親,在空襲間隙,用小車推著女兒出去曬太陽,為了讓女兒更健康。
后來母親努力賺錢,希望給女兒更好的生活條件。
但母親常指責女兒,你花了很多錢,或你擁有那么多,還不滿足。
母親年紀越來越大,脾氣越來越差,總是憤憤不平地說什么都得她做。沒事找茬,以便發泄她對生活條件的不滿,她身上一些浪漫的東西徹底消失殆盡了。
她不再是女兒的榜樣,在女兒眼里,她浮夸,講話粗魯,舉止不文雅,在任何場合,母女都以爭吵的語氣和對方說話。
女兒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離開這個家,她考上了大學,成了父母的驕傲, “她每天從早到晚賣土豆和牛奶,就是為了讓我能坐在階梯教室里聽老師講柏拉圖。”
后來女兒結婚,父親去世了,母親來和女兒女婿同住。
但能賺錢的驕傲隨之而去,母親的世界變得狹小而又毫無生氣。她盡量滿足孩子們的要求,盡可能讓自己遇事不急,修剪自己身上粗魯的一面。
數年后,母親患上阿爾茨海默癥,住進專門的單間公寓。
“她的故事到此為止,這個世界上沒有她的位置了”。
她永遠都住進了沒有季節之分的地方,都是一樣的溫暖,時間像停止了一般,只有機械地重復著那些功能性的活動。
母親開始顯得野蠻,不再為任何事情感到羞恥,墊著尿布撒尿,吃飯時用手抓,狼吞虎咽,說話前言不搭后語。
直到死亡把母親帶走。
這本私人日記式小說,如此寫實,真誠,殘忍,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和母親,把母親置于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分析,也把母女之間的羈絆和微妙寫出穿越時空的魄力。
作者常常把敘述往事的進程暫停下來,講述了她在寫作每個片段的感受,發表一番言論,通過反思過去,獲得了懺悔和自我療傷的機會。
哪怕時代、文化不同,但我感到了巨大的熟悉感。
一個女人的一生,出生,成長,結婚,育兒,然后面對衰老和疾病,最后離開這個世界。
我看的時候哭了好幾回,看完也很難走出來。
想到我媽,想到自己,一生要怎么活,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局限,作為女性又有女性的共性,有時候真是無力又釋然啊。
《日子很好,我很我》
我最近喜歡青年女詩人 焦野綠 ,買了她兩本詩集,有空就翻。
幾年前,她在做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于是想用寫詩的方式安慰自己。
據說,因為“焦慮也可以”,于是有了“焦野綠”的筆名。
她的詩很紅,她的小紅書或微博更新詩,就會大批文藝青年換上新的個性簽名。
我認為她很有才華,時而婉約,時而豪邁,時而熱情,想象力和洞察力很好,讓人忍不住摘錄:
原來從前
早出晚歸的每一天
我都在對自己
施以極刑。
活著沒有“必須”
遇事猶疑
以我為第一
很快,上天就將想不出新的難題
來教我長大了
愛而不得
不計入失去
我有時看星星
有時看你,如果此刻
那些閃亮的事物
成群結隊掉下來
我也沒有什么愿望要許
她的詩歌,有種時髦感,寫的是我們熟悉的生活,不只有小情小愛。
我非常喜歡她寫原生家庭和熱愛生活的詩句,準確又開放,別致、精巧、浪漫,同時也是治愈的,有力量的,有濃濃的自我意識和風格。
有人建議周末要去做一些反差大的事,我們這邊建議周末要讀一些反差大的書。
我們中年女,日常太多工作、育兒、賺錢、養家,周末,讓自己詩情畫意,內心浪漫一點吧。
最近你讀了什么好書,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今日翻開一本書,愜意度春秋。
希望你們喜歡慶哥的書~
也希望你們喜歡梁爽的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