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年前的今天,無數中國人為了一個人的離開而啜泣,這個人就是周總理。
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記得他的名字,他是一位優秀的前輩,是無數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雖然他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始終刻在我們的心里,就像他一樣始終活在我們的心間。
在周總理逝世四十六年之際,我們也打開塵封的歷史,看看周總理留下了哪些遺愿。
1898年3月5日江蘇淮安降生了影響中國幾代人的偉人,他就是周恩來。
周恩來降生在一個不太平的年代,見證過人民疾苦的周恩來,更加下定決心,要“為中華之崛起讀書”。
19歲剛剛成年的周恩來踏上了日本留學的路,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他第一次接觸到馬克思主義,這給自幼接受四書五經洗禮的周恩來的世界觀帶來很大改變。
此后周恩來也成為了馬克思主義最忠誠的“信徒”,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周恩來總理是人民最愛戴的總理,他陪著中國和中國人民一起度過了無數個艱苦的日夜,
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熱愛的黨和人民。
1976年1月8日這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周總理在北京永遠得沉睡了,他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時刻,像他的妻子提出了三個遺愿:一遺體解剖、二不開追悼會、三撒掉自己的骨灰。
這三個愿望其實都能看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周總理的心里最記掛的還在自己熱愛的人民。
其實周總理的生命之所以停留在七十八歲,和周總理的生活習慣脫不開關系,周總理的一生都在奔波勞累。
在新中國沒成立之前,周總理忙著抗戰,忙著解放全中國。
后來雖然戰爭結束了,新中國建立了,但是中國的處境也很艱難,當時世界正處于冷戰時期,西方國家不僅看不上中國還老打壓中國,就連我們的老大哥蘇聯在看到我們發展起來后,也和我們決裂了。
可以說當時的中國是四面楚歌,周總理不得不應付這些事情,讓中國有機會在世界立住腳。周總理要為中國尋找外交的突破口,既要讓中國融入世界,還不能讓中國失去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除了國外的紛紛擾擾,中國的國內環境也不樂觀,饑荒、大運動、動蕩時期幾個社會矛盾飆升的事件紛紛向周總理砸來,周總理不得不想辦法解決這些矛盾,幫中國度過難關。
可以說周總理自繼任以來就沒休息過一分鐘,這樣天天連軸轉的生活方式,也讓年紀輕輕的周總理得了膀胱癌。
在當時的醫療水平說,癌癥是很難治療的疾病,再加上周總理為了工作不按時進行治療,盡管周總理努力和病魔作斗爭,但是周總理還是沒能戰勝膀胱癌。
飽受膀胱癌折磨的周總理知道,得癌癥的痛苦,所以他希望通過研究自己的遺體,找到解決癌癥的方法,讓中國人民不再受癌癥的折磨。
對中國人來說,分解尸體是中國人最忌諱的事情,我們都講究留全尸,周總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希望可以發揮自己的價值,這樣的精神怎么能不讓人動容!
其實每一個偉人去世后,中國都會給這個偉人實行國葬,讓人們記住這位偉人對國家做出的貢獻。
但是周總理在自己去世的時候,考慮到國家的情況,他自己主張不要辦追悼會,為了防止過度的鋪張浪費,為國家節約點經費。
周總理的心里永遠裝著他的國家和人民,每時每刻都在為國家和人民考慮。
正是周總理這一生都為人民、為他人著想的奉獻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新青年,也讓人民記住了他一年又一年。
在周總理去世后,他的老朋友老戰友紛紛前來悼念他。
病房外周總理的妻子鄧穎超尊重自己的愛人,向鄧小平、毛澤東等一眾老戰友傳達了周總理
臨終的三個遺愿。
鄧穎超在聽完鄧穎超說的三個遺愿后,大家都被周總理的三個遺愿震撼到了,震撼過后,是對周總理深深得敬佩。
短暫的沉默后,李先念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一個遺愿都不能答應,李先念認為周總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如果按照總理的說法辦,全國人民都不會同意的。
接著大家又把目光放到鄧小平身上,要知道鄧小平和周恩來的關系非常好,鄧小平是周恩來曾經留學時期的好朋友,兩個人在留學時期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
留學回來后,兩個人又成為了戰友,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周恩來知道鄧小平的才華,鄧小平也清楚周恩來的能力,
二人是知己。
戰爭結束后,二人又成了并肩作戰的革命伙伴,一起為祖國添磚加瓦,雖然后來鄧小平被停職,但是周恩來就算帶病也為鄧小平的復出做努力,因為在周恩來眼里,鄧小平的才華不應該被埋沒。
但是在周恩來去世的時候,鄧小平并沒有來得及看周恩來最后一面,這也是鄧小平最大的遺憾。
周恩來比鄧小平年長幾歲,所以在鄧小平心里,周恩來一直都是哥哥的角色,他非常敬愛自己的哥哥,在聽到自己哥哥的遺愿后,鄧小平非常悲傷,他眼含熱淚表示,他不希望周恩來走得這么平淡,他一個遺愿都不想答應。
鄧小平表完態后,大家也紛紛表示不能答應周恩來的請求,他們希望總理可以風風光光得走,應該讓世人知道總理這么多年的成就。
一面倒的表態也讓事情陷入了僵局,而中央也對這件事情進行了討論,最后大家也沒有討論出一個所以然來,就把決定權歸給了毛主席。
當時的毛主席年事已高,面對自己老戰友的離去,毛主席悲從中來,毛主席久久不能緩過神來,相對于別人,周總理就是毛主席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周總理的逝世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以后,毛主席最終拍板同意了周總理最后一個遺愿,毛主席決定把周總理的骨灰撒在中國的大地的各個角落,讓周總理可以和自己最熱愛的祖國永遠在一起。
毛主席的決定下發的同時,周總理逝世的消息也傳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舉國人民都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中,大家都不敢相信這個消息。
在周總理去世的那天夜里11點左右,周總理的愛人鄧穎超前去審查了整理完的周總理的遺體,看著自己熟悉的愛人,永遠得閉上了雙眼,鄧穎超非常悲痛。
這個男人不僅是一個好總理,也是一個好丈夫,無論多忙,他都不會忘記給自己寫家書,訴說他對自己的思念,在他生命的最后關頭,他也表示“我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但唯有你,我希望有來生。”
就是這樣一個將自己視為珍寶的男人,鄧穎超永遠也喚不醒他了。
后來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上,周恩來最好的朋友鄧小平發表了對周總理的悼詞,這場追悼會大家都很悲痛,但是大家也很克制,大家謹記周總理的遺言,沒有大操大辦。
他們不想辜負了周總理的意愿,但是也不希望周總理沒有追悼會就離去。
追悼會后,1976年1月11日,國家又給周總理準備了國葬,大家在周總理的靈柩出來的那一刻,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哭聲,全國各地的人,都特意趕到北京,就為了親自送一送周總理。
大家懷著悲痛的心情送完周總理最后一程,這程路走完后,周總理的骨灰就要被送走了。
1976年1月15日晚8時15分,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今天是周總理骨灰投入祖國懷抱的日子,因為祖國的國土面積太大了,每個角落都撒點明顯不現實。
在經過大家討論后,大家決定將周總理的骨灰撒在以下幾個地方,第一首都的上空,第二是天津河海,最后是黃河口入海口。
為什么要撒在黃河口入海口,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撒在黃河就意味著周總理徹底投入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此外,入海口連接著大海,
他希望看到海峽兩岸可以統一,雖然他生前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但是他希望死后可以看到祖國兩岸的統一。
帶著這些美好的祈愿,在北京東郊的一個機場,一架承載著總理遺愿的飛機開始執行它的特殊任務。
在這次飛行任務中,鄧穎超因為身體原因并沒有和飛機工作人員一同前往,但是她親眼目送飛機離開,并向飛機的每一個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
看到這里,我相信你已經淚流滿面了,周總理為了祖國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沒有周總理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是周總理逝世四十六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緬懷周總理,并對他表示尊重和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