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設備深度評測, 關注不錯過 !
拜亞民用耳機的“低阻化”趨勢已經很明顯,從 32 Ω的 T1 3rd 開始,旗艦都沒有高阻,小弟就不用說了。
雖然我們專門講過一期,但這是整個高端耳機市場的趨勢,Focal 的大烏和 AKG K812 都不會超過 100Ω。
有人說“低阻化”只是針對不懂音樂的普通人,其實拜亞 PRO 專業系列的【低阻化】也一直在進行。
80 年代開始 DT-770 / 990 Pro 一直都有 600Ω 版本,進入新世紀以來逐漸淘汰了,但拜亞的動作在 2020 年突然加速, 只有 48Ω, 只有 45Ω。
現在拜亞監聽旗艦也要低阻了
DT 1770 Pro MKII
beyerdynamic.com/p/dt-1770-pro-mk-2
和 1990 Pro MKII
beyerdynamic.com/p/dt-1990-pro-mk-2
1770 Pro MKII 看起來一代沒有什么區別
但佩戴感可能更舒適
耳壓從7.2N下降到6N(±5N,一代沒有標誤差值),耳壓輕了可能會導致漏音,不過根據官方數據,隔音也從21dBA提升到25dBA,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1990 Pro MKII 外觀有變化
但我比較喜歡一代,二代看起來和 DT990 很接近,都有點分不清了。
最重要的變化是單元
從之前的 Tesla 2.0 升級到了..
新單元叫 Tesla.45 阻抗從 250Ω 降到 30Ω 會不會更好“推”? 不一定 因為靈敏度也下降了
一代 1770 Pro 的靈敏度是102dB/mW (500Hz),現在是95dB/mW (500Hz),這比 DT 770 的96dB/mW 還要低一點。
那新單元的優勢在哪?官方說: 更低的失真 二代的失真降低了 0.01%
我們在里說過,高阻耳機其實就是為了更低的失真 (和更大的低音沖程),如果不需要高阻就能獲得更低的失真,那確實也沒必要上高阻。
有意思的是,1770 Pro MKII 的失真從 0.05% 下降到 0.04%,但 1990 Pro MKII 的失真從 0.05% 提升到了 0.06%... (但官方參數還看不到全貌,也許 1990 Pro MKII 有其他提升,例如準確度)

其他好像就沒什么變化了
附件與線材和一代都一樣
我們整理了對比表
看似漲價? 其實沒有
因為 2015 年 1770 / 1990 Pro 上市的價格就是 $599,所以二代的上市價格是維持不變,
只是現在一代正在清倉
如果你無法接受二代的 30Ω
清倉的一代也是不錯的選擇
高阻版 T1 2nd 停產后在 Amazon 一路漲價到 $1499 美金,但新款 T1 3rd (上市價 $1299) 現在美亞只賣 $799,已經成為中端耳機..

如果有機會評測,我們再給大家細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