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3天爆兩雷,負債率超85 % ,35年閩系頭部房企,也開始撐不住了?
在2016年至2018年間,是房地產行業正燒得正旺的年代。這位閩系頭部房企成為“風口上的豬”。
2016年、2017年,2018年間,該房企的業績同比增長依次為 76%、 65%、76%。
圖源:長江商報
其中,2018年的時候,完成的權益銷售額更是高達792.2 億元,新增土地儲備 20 余幅。
在輝煌的2018年,該房企在一次活動中,還曾大放豪言,首次向對外公布了自己預計3年到達千億元的銷售的目標。
希望在2020年前躋身千億俱樂部。
但是自從在2019年出現虧損的時候,仿佛就為該房企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畢竟當風口降溫,“豬”也有從云端跌落的時候。
親手打造了該閩系頭部房企的昔日的“福建首富”家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凈利潤暴跌 7737%
老牌閩系房企被一紙狀書撕開遮羞布
因為曾立志實現“三年千億”目標的閩系房地產企業。
在即將兌現其于2018年所承諾的宏偉目標之際,向資本市場提交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績單。
這位閩系頭部房企,名為融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僑集團”)。
是“華商教父”林文鏡(以下簡稱林老板),于 1989 年以港資形式注資成立。
如今接班的是林老板的長子林宏修,以及其孫輩林開啟、林開杰。林氏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可謂是“臨危上陣”了。
圖右為林老板的長子林宏修
雖然以房地產業為核心業務的融僑集團,在華商教父林老板的帶領下,在早年就拉開了他遍布全國的商業版圖。
早在20世紀90年代建設的元洪購物廣場、元洪錦江、江南水都等項目,至今都是福州當地的經典地標。
除此之外,上海 a.f.a、福州?融僑外灘壹號、福州融僑中心等多個現代商業地標建筑,都屬于融僑集團曾開發過的項目。
圖為網友拍攝的融僑中心
而融僑集團發展至今,在林老板的掌舵之下,商業版圖已經遍布上海、武漢、天津等多個城市。
業務范圍涵蓋了物業管理、教育、酒店、醫療、農業、港口、溫礦泉開發等領域。
在這幾年的藍海和紅海項目,融僑集團都曾涉足。
例如母嬰護理、國際綜合醫院、康養等醫療類的二級市場,還有國際學校、親子園、幼兒園等全球全齡教育產業鏈。
但還是那句,資本市場里面缺的從來都不是故事,故事說多了就變成“事故”了。
所以頻繁發生“事故的”閩系頭部房企——融僑集團,終于親身經歷了什么叫“資本不相信眼淚”的傳說。
因為在2022年的時候,恰巧是行業新一輪周期即將開始運轉的時候。
信心受挫加上市場行情,這位在商場叱咤數十年的閩系頭部房企“老大哥”,用比 2021 年度凈利潤下降 7737.89%的糟糕成績,跌落神壇。
圖為2021年融僑集團項目總經理培訓班的開班儀式
如今,融僑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超過85%,正深陷債務困境。
到了近幾個月來,更是不斷有資金鏈吃緊的消息傳出。
融僑集團這位“老大哥”,先是在9月中旬,發布公告稱自己還不起22.5億元的債務,緊接著又發了一張公告,自己正在被另一位債主起訴他不還錢。
圖為金融界對該公告的整理
債主的起訴理由是,這位“老大哥”借了人家約1.25億元的借款本金和對應的利息。
結果到了還款日,債主連一毛錢都沒看見。所以把債主氣惱火了,用一紙狀書撕開了這位“老大哥”的遮羞布。
圖源:鳳凰財經
連虧4年,千億地產夢破碎
3天爆兩雷,1個月內被連續追債
畢竟曾經靠著數百億的業績,多次登上《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流量榜金額TOP200》榜單的前50名。
甚至還曾位列34位,力押金輝集團、福晟集團、禹州地產等中小閔系房企。
但如今,連1億出頭的債務都還不起?確實令人意想不到。
并且參考此前暴雷的碧桂園,最近一次公開的資產負債率是84.28%,與融僑集團超85%的負債率相差無幾的情況來看。
也難免債主會惱羞成怒,以這樣一種尷尬的方式,把融僑集團的債務問題公之于眾。
然而更戲劇化的是,討債22.5億元的債主和討債1.25億元的債主,追債的時間,僅相隔不到兩天。
看來在債務這條路上,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還真是一旦出現有一位債主的錢還不上了,其余的債主都會“蜂擁而至”討債的現象。
因為不僅如此,到了10月,又有一位債主對融僑集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追債,要求融僑集團把之前借下的,剩余未清償本金余額為 1.53 億元的債款還了。
據業內人士的消息,融僑集團還有一筆16.2 億元的貸款本金未能如期償還給金融機構。
圖源:石頭侃房
華商教父林老板,和他的融僑集團,仿佛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廈將傾倒”的場面。
然而更嚴峻的是,據新浪財經的數據顯示,這個3天爆兩雷,1個月內被連續追債的融僑集團,已經連虧近4年。
而且僅三年半的累計虧損就超過了 143 億元,總負債355億元,連年的虧損,已經把自己的錢袋子里的錢虧剩下不到7億(截至9月底)。
圖源:鰲頭財經
雖然在賬面上的流動資產,還有271.38 億元,但是存貨卻高達 188.90 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約 70%。
這上百億的資金,也可以說是紙上的富貴。更雪上加霜的是,根據資料顯示,融僑集團在一年內即將到期的債務總額,更是高達39億元。
圖源:鳳凰財經
圖源:新浪財經
咱就是說,面對下行的行業周期,連房企“老大哥”都準備扛不住了嗎?
華商教父和李嘉誠同年,8歲遠赴南洋
同樣用自己的錢“砸出了一座城”
說起房企“老大哥”,很多人第一眼想到的都會是“把香港變成李家的城”的李嘉誠。
1928 年出生,在12 歲時便隨父母從家鄉潮州逃難到香港的李嘉誠(以下簡稱李老板),用了數十年的時間,從 “塑膠花大王” 變成“地產大王”。
比起他的廣為人知的創業故事,這幾年這位“地產大王”李老板,在行業下行周期剛冒頭的,就開始“撒腿子跑了”的故事,顯得更耐人尋味。
因為這幾年跑得像一陣風的他,甚至被大家戲稱為“樓市的風向標”。
而至今,家大業大的他,仍然在“跑”。
因為最近這兩天,李嘉誠創立的長實集團,又開始“拋貨”了。
位于北京東四環外朝青板塊的豪宅項目“御翠園”的特價房,直接以7.6折的優惠價格出售,近200平方米/套的豪宅,每平方米售價甚至低于周邊二手房。
在此之前,李嘉誠已在香港、上海的新房實施了七折優惠,在東莞項目上進行了五折大甩賣,他旗下的樓盤頻繁地以打折方式出售。
不難看出,李嘉誠還是那個李嘉誠,在行業下行的前提之下,早已嗅到市場變化的他,始終能快刀斬亂麻。
不然當這些泡沫破滅的時候,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也不過只是一堆鋼筋水泥罷了。
圖源:中房報圖庫
而這種敏銳的洞察力和行動力,正是他能夠在商界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如今深陷困境的華商教父林老板,和李嘉誠一樣,出生于1928年。
和李嘉誠12歲的時候“出走”香港一樣,林老板也在年僅8歲的時候,下了南洋。
在20世紀60年代,不僅在印尼創辦了,據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廠和水泥廠,而且還擁有自己的礦山和船隊,可以說是家財萬貫。
除此之外,由華商教父林老板創立的融僑集團,和“李家的城”一樣,有著“一座福州城,半部融僑史”的傳說。
憑借著“福建最早開發閩江兩岸的地產公司之一 ”的頭銜,融僑集團和林老板,在國內的商界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87歲登上“胡潤福建華人首富”
負債累累,仍將數千套住宅交付
林老板的融僑集團,被視為最老牌的閩系房企之一,曾經在福州創造了無數的輝煌,一度站在國內民企的巔峰。
在2015年的時候,已經87歲的林老板,也憑借融僑集團積累下的財富,以245億元的財富登上“胡潤福建華人首富”的寶座。
遠勝于泰禾的黃其森、正榮的歐宗榮等其他福建系房地產巨頭。
雖然如今深陷財務危機,沒有完成2018年提出“三年千億”的目標,而林老先生也已經退位。
但是在2023年上半年,融僑集團仍然在全國7個城市內,實現了數千套住宅的交付。
回想起1987年,這一年,正是林老板帶著自己的南洋商隊回到自己的家鄉——福建福清的時候。
那一年,距離他8歲那年離開家鄉遠赴南洋,已經過去了20多年。
站在這片土地上的,再也不是當初那個乳臭未干的小屁孩了,而是自帶“印尼首富”光環的商人。
考察了兩年,林老板用2億美元,在一片荒灘雜草的福州,創辦了融僑集團。這片土地,說是林老板用錢“砸出來”的,一點也不為過。
而當林老板退位后,新一代接班人雷厲風行的作風,確實給融僑集團帶來過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
但是“拉高杠桿、跑馬圈地”的行為,碰上了行業周期,同樣也讓融僑集團頻繁暴雷。
其實在商業市場中,都有無數的事例證明,想要做大做強一個企業,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和理由,穩健經營都是第一要義。
如果被眼前的虛名蒙蔽了雙眼,那許家印和恒大,就是這部分人的前車之鑒。
如果不能守住初心,那深陷爛尾風波的碧桂園,就是他們的教訓。
在融僑集團的官網,林老板“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不能置家鄉貧困落后于不顧,否則就是失職,就是人生的失敗”的格言,依然歷歷在目。
所以,只有守住企業生存下去的底線,守住自己的做生意的紅線,才是一個企業良好的發展之路,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水中鏡月。
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自己的看法,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