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到有人會問一個問題:打麻藥會不會導致腫瘤復發?
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時,絕大多數麻醉醫生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盡管一些緊追前沿的麻醉醫生可能在一些研究中得到啟示、甚至一些研究結果。但是,畢竟是小樣本的研究,可能沒有底氣去回答這個問題。
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回答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檢索了一些文獻,得到了一些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的方向上,麻醉界已經認為麻醉、輸血、低體溫和術后并發癥等圍術期因素可能是導致早期腫瘤復發的危險因素。具體而言,當手術和疼痛的生理反應與圍術期麻醉術和用藥的藥理作用協同時,產生的免疫調節可影響腫瘤復發的風險。
關于這個理論,目前國際上熱議的免疫治療也從另一個角度認定了腫瘤患者免疫的重要性。
臨床實踐中,我們也能觀察到這一點:當一個患者心情低落、喪失信心的時候,其身體所患腫瘤就容易復發。因為,這個時候其身體免疫力較差。這種免疫力,不僅是對抗感冒病毒等抗原的免疫力,也包括腫瘤免疫。
那么,具體到麻醉,其中的密切關系是怎么樣的?
熱點研究認為,區域麻醉對癌癥手術病人的炎癥反應、免疫反應、應激反應和血管生成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區域麻醉對IL-1、IL-6等細胞因子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等生長因子可產生輕度到中度的影響。
但是,必須要說明的是,區域麻醉對先天性固有免疫反應的影響在不同的患者群體中并不一致。
另外,一些研究顯示,炎癥反應和應激反應的強度與外科手術的損傷程度有關,還可能與遺傳基因的多態性有關。脊麻或硬膜外麻醉可明顯調節炎癥反應、應激反應與免疫功能,在切皮前實施胸段硬膜外麻醉可降低循環中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濃度。
還有的研究談到了局麻藥的抗炎作用,但不同的局麻藥抗炎作用并不相同。
細胞毒性方面,局麻藥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利多卡因的細胞毒性作用弱于布比卡因。
再者,不同腫瘤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巨大。比如,年齡、性別、體格等方面。尤其是患病后的情緒,幾乎沒有兩個患者的情緒是一樣的。因此,臨床觀察結果是值得懷疑的。
總之,我們目前應該不能給患者或者家屬一個確定的回答。
盡管有些專家已經帶領團隊在這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麻醉的根基是麻醉、為手術提供更優化的手術條件以及保障患者安全。這些根基如果不打牢,貿然去談麻醉與腫瘤方面的關系,相信很多臨床一線的麻醉醫生是抗拒的。
但是,我們從大量的臨床經驗中也可以給出一些重要提示:如,保持良好的心態、麻醉中保持合理的麻醉深度、減少輸血、阻斷不良應激反應等方式對抑制腫瘤復發應當是有幫助的。
希望有一天麻醉學科真的能涉足圍術期管理的更多方面,但目前很難做到。因為,目前各家醫院麻醉醫生人數短缺仍然很嚴重、大家仍然要承擔繁重的臨床工作。如果真的讓大家工作放松了、收入好了,相信麻醉醫生可以為很多疾病的康復以及遠期控制做更多工作。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里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