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迎來好消息!
牽手清華、北大、中科院……
禪城區成立全省首家
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研究中心
國內頂尖專家作為“智慧大腦”,科技前沿、產業研發專業領域創新領軍人才等受聘“科學校長”,11月1日,禪城率全省之先,宣布成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研究中心(下稱“研究中心”)。
以研究中心成立為契機,禪城統整拔尖人才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探索特色突破的新路徑,以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更厚植人才發展的平川沃野,進一步推動學生全面、充分和個性發展,彰顯禪城教育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鏈條育人的價值與追求,打造“奮進學在禪城”的教育生態。面向未來、布局未來,在“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中,禪城這一舉措將為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加力加碼。
佛山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黎妍,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黃飛飛,禪城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何海虹,禪城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佑蓀等到會為中心揭牌。
禪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研究中心揭牌。南方+ 廖明璨 拍攝
頂尖“智慧大腦”支撐
統整拔尖人才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禪城區副區長何海虹在講話中表示,地處大灣區極點城市佛山的城市中心,禪城先行先試,研究中心的成立,標志著禪城教育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作為廣東省內首家從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理論研究、實踐指導、管理服務的專業機構,中心“智慧大腦”顧問團隊星光熠熠。他們之中,既有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也有高科技企業、生涯規劃機構及省市教科研部門負責人。他們在腦科學、心理健康、學習機制、超常兒童發展、學業潛能、生涯規劃、運動健康、藝術創新、科技前沿、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等領域的研究與探索卓有成效。佛山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黎妍向顧問們一一頒發聘書。
“作為改革先行者,禪城率先成立研究中心,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這是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積極響應,將對禪城乃至佛山教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禪城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將為佛山乃至更多城市提供更多經驗和示范。”華南師范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莫雷說。
莫雷致辭。 南方+ 廖明璨 拍攝
他寄語,基礎教育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起點和基礎,從拔尖創新人才的好奇心、觀察力、思維方式和堅定的創新意識等特質和品格出發,突破“難識別”“難培養”“難持續”三大難點,禪城從加強基礎研究入手,更加有效地整合區域資源,構建科學的識別體系,創新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新路徑、新方法,將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能力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推動區域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基于國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先進成果,禪城的早期培養將致力于把學生的天賦發展和個人成長進行統整,系統培養拔尖人才,面向全體學子培養創新人才。
“拔尖人才是人才‘金字塔’的頂尖少數,創新卻是人人皆具備的潛能,我們深信人人皆可創新,并致力于推動和實現這一信念。”在隨后的圓桌論壇上,禪城區教育局局長劉佑蓀的發言擲地有聲。他說,禪城的探索就是既要讓少數在各自領域拔尖的人才脫穎而出,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幫助每一個孩子找到適合自身成長的賽道。“這是禪城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要求,更彰顯出區域教育價值的主張與追求——禪城追求的是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和全過程育人。”
圓桌論壇現場。 南方+ 廖明璨 拍攝
學段貫通、課堂浸潤
構建貫通式培養體系
禪城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研究中心,將著眼于對創新人才的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研究,打造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高水平師資隊伍,構建系列化、特色化的區域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課程體系,促進科教融匯多學段貫通培養,并建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研究共同體。
依托2.0升級版的少科院,構建“1+N+N+N”小初高一體化貫通式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是研究中心創新探索的題中之義。具體來看,禪城區少年科學院總院地點在佛山一中;少科院4個學院分別為禪城區少年科學院科信學院,設在佛山三中;禪城區少年科學院藝術學院,設在禪城實驗高中;禪城區少年科學院體育學院,設在佛山市實驗中學;禪城區知博少年成長科學院,設在佛山二中;涵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
“禪城區少年科學院體育學院將著眼于體育特色項目的建設。”禪城“少體院”院長、佛山市實驗中學負責人關劍飛表示,學院將為拔尖創新人才定制成長路徑,充分挖掘潛能,打通不同學段的壁壘,探索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育人模式,希望禪城拔尖創新人才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中科大科技傳播系特任副研究員、此次獲聘研究中心顧問的周慎,活動開始前專程前往禪城多所中小學進行實地走訪。他高度點贊同濟小學“童童少年科學院”孩子們的創意嶺南花窗、“童觀飛羽”社團的研究成果等。
作為廣東省內首家從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理論研究、實踐指導、管理服務的專業機構,中心“智慧大腦”顧問團隊星光熠熠。南方+ 廖明璨 拍攝
事實上,禪城區作為首批廣東省中小學科學教育示范區,科技創新教育成果碩果累累,禪城區12所中小學榮膺省中小學科技教育示范校,禪城學子連續多年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水科技大賽均獲一等獎共26項次,代表我國參加國際性比賽7次均獲得優異成績。2024年高考再創歷史新高,近半考生成功沖刺重點大學,近九成上線本科,與北上廣深核心區水平相當。
“早期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常規課堂教學與學校的日常育人活動,就是禪城開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最重要的陣地,廣大教師隊伍就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禪城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在落地實踐中,中心將著眼于指導學校建設高品質課堂,努力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索欲望,培養學生優良思維品質。
禪城還將統籌家、校、社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土壤和生態,通過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讓禪城每一個家庭都能積極關注孩子興趣,激勵孩子創新創造,并給予適切的物質精神支持。
“教育鏈”鏈上“創新鏈”
關注“塔尖”更厚植創新土壤
受聘為首批“科學校長”的季華實驗室工程師郭汝海表示,從自身所從事的新型顯示裝備領域出發,要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突破,深感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帶入校園,與老師們一起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共同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青少年人才。
像郭汝海一樣,禪城首批聘任的46位中小學“科學校長”團隊,來自于本土重點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知名企業等,他們將深度參與科學教育規劃、培育科學師資隊伍。
科技前沿、產業研發專業領域創新領軍人才等受聘“科學校長”。 南方+ 廖明璨 拍攝
“禪城中心要研究和培養的是拔尖創新人才,不是奧數拔尖人才,不是考試拔尖人才。”華南師范大學教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研制組核心成員陳友芳表示。他寄語,禪城對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要在改善土壤上發力,要保護好孩子們的好奇心,幫助他們形成廣闊的視野、開闊的思維,維持對創新無窮的動力。
“自古英雄出少年,拔尖創新人才不是‘拔’出來的,是自己長出來的。禪城著眼于厚植生態,營造大中小學段貫通、科教產融匯、校家社協同的大生態。”佛山市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舒悅表示。
不難發現,土壤與生態成為活動圓桌論壇的高頻詞。對于禪城來說,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培育沃土與甄別種子同等重要。
事實上,作為制造業大市的佛山,深諳創新土壤的重要性。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科技人才“孔雀東南飛”,助力佛山陶瓷、電子、家電等產業的發展與區域民營經濟的騰飛。今天,禪城數十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點實驗室正成為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鍛造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
禪城意識到,“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互動邏輯中,教育、創新人才在區域創新生態系統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心的成立,迎來現代產業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交相輝映、同頻共振的新起點。
正如莫雷所言,創新已經成為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拔尖創新人才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更關乎區域和國家的未來,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從早期教育拔尖創新人才的識別與培養開始,禪城積極為區域發展新質生產力儲備后備人才。
可以預見,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契機,“奮進學在禪城”、打造高質量的教育體系,禪城“教育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創新鏈”,正推動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南方有佳木,十年蔚成林。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與成才,不僅僅是個人天賦的發揮,更是個人與環境系統互動的結果,恰如專家們的寄語,禪城拔尖創新人才研究中心將成為人才培育的搖籃、區域教育創新的高地,為佛山、廣東乃至全國探索創新人才培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更多教育資訊
持續更新中
小幫第一時間
分享教育干貨和政策資訊
整合:南方+
編輯:佛山教育幫新媒體中心
審校:Faye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