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紅動滬鹽”新四軍革命精神進校園主題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拉開帷幕。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周承,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昊,中共鹽城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衛紅等出席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在鹽城考察時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和革命文化思政育人作用,持續推動滬鹽兩地紅館共建、館校互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周承在致辭中說,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是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上海、鹽城兩地文化互通,資源互補,人文相親。此次活動,不僅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兩地重要講話精神,用好新四軍歷史生動教材,扎實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實踐,更是推動學校“大思政課”建設走向深入,促進紅色文化區域交流互鑒的重要舉措。希望每一位交大人在學習新四軍歷史的過程中,繼承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作風和品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勇敢斗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接續奮斗、貢獻力量。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激活深層紅色基因,聯手賦能新四軍革命精神的賡續與發揚,共同開啟紅色文化傳承發展的新篇章。
陳衛紅在致辭中表示,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黨的創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鹽城是革命老區,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一大批上海知識青年和愛國人士投身革命、奔赴蘇北,在鹽城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富。近年來,鹽城市積極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堂”“穿越時空的對話”“青講青聽”等紅色主題活動,打造“鐵軍魂 鹽城紅”紅色品牌,推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以新四軍革命精神為代表的紅色基因成為鹽城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本次活動將進一步發揮上海交大和鹽城各自優勢,在更多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活動中,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景文在發言中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三方面,論述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重要意義,指出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的鮮明時代價值,對推進紅色基因的傳承與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活動現場,還開展上海交通大學“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授牌儀式,滬鹽兩地多家相關單位簽署共建合作協議。新四軍老戰士家屬代表還向新四軍紀念館捐贈多件文物資料和書籍。
原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部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彭康之子彭城深情講述父輩故事,生動展現革命先輩的堅定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而羅維道將軍的女兒羅憤以親歷者的身份,為現場廣大師生再現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戰火中出生的孩子》。
紅色故事代代相傳,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活動中,中共一大紀念館帶來紅色故事宣講《禮物》;宋慶齡陵園管理處開展紅色情景朗誦《致敬》;上海韜奮紀念館則娓娓道來紅色故事《三“人”成“眾”:去蘇北根據地開書店》,讓現場每一位觀眾從紅色革命故事中汲取革命精神,感受堅定信仰,傳承紅色基因。而由新四軍紀念館傾情演出的情景劇《永不逝去的芳華》,生動再現新四軍女戰士王海紋脫下旗袍換戰袍的感人故事,贏得陣陣熱烈掌聲。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的博一學生彭湘君表示,她聽完革命先輩的故事深受感動,“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奮斗而來的,我們更應倍加珍惜, 不斷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在現場聆聽了革命先輩的戰斗故事,讓身處和平時代的我久久不能平靜。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生于盛世也當不負盛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用青春譜寫新時代的華章。”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一學生袁士迪說。
鹽城市文廣旅局局長袁國萍主持活動,鹽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夏斌,鹽城市文廣旅局副局長、新四軍紀念館館長仇金標,新四軍老戰士親屬代表,上海交大師生代表等參加活動。
活動結束后,所有來賓共同參觀《戰火青春——新四軍中的青年人物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