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自古以來,吃飽穿暖都是中國人最為樸素的追求,也為此付出諸多努力。
盡管冬天御寒對現代人來說已不足為慮,除了各種各樣的被子和棉服外,還有暖氣、暖寶寶等產品。
可對于宋朝以前的古人來說,卻是一件頗為頭疼的事。
那么,他們是如何熬過零下十幾度的寒冬呢?方法之多令人咋舌。
狐裘不暖錦衾薄VS布衾多年冷似鐵
古代人過冬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對普通貴族人家來說,冬天也并不會很難熬。
他們有著足夠多的資源,可以為自己尋求取暖的衣物和被服。
其中,動物皮毛無疑是最為合適的御寒之物,尤其是一些毛發順滑且珍貴的動物皮毛,尤為受到青睞。
戰國時,孟嘗君因送了秦昭襄王寵妃一件白色狐皮裘,成功從秦國逃出生天。
此外,西游記中當唐僧送了孫悟空一件虎皮裙時,后者也是激動得手舞足蹈。
由此可見,那些由珍貴動物皮毛制成的衣物、被服,有多么受上層人士的歡迎了。
除皮制品外,由絲綢夾雜著各種高級絲絮制成的錦衾,因為其保暖和輕便的特點,同樣受到貴族的喜愛。
盡管岑參為了描述關外的寒冷用了“狐裘不暖錦衾薄”,可對于中原地區的貴族來說,這些物品就足以御寒了。
這些物品從名字不難猜測其價格不菲,并不是普通人家消費得起,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御寒之道。
雖然古代平民穿不起狐皮裘,但他們有平替產品:狗皮袍。
在古代,狗不僅是看家護院的好幫手,還是非常重要的肉類來源和皮草生產者。
盡管狗皮袍的御寒性和美觀程度,比起狐皮裘和虎皮裙都相差甚遠,可在那個吃飽都成問題的年代,也不失為御寒的好辦法。
與此同時,古代普通人家里也會有棉衣和棉被。
不過制作的材料是麻和葛,作為填充物的則是蘆花、繅絲邊角料以及陳年破絮,如此做成的衣物,被稱之為缊和布衾。
可麻和葛的保暖性和質量都不盡如人意,所以才會出現“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這樣的現象。
“捉襟見肘”這個成語,則是曾子穿缊袍的窘狀。
因為缊袍質量不佳,他抬起胳膊導致衣服破裂而露出手肘。
由此可見,古代的貴族和平民在御寒上的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不過唐宋時期,有一種東西卻得到了貴族和平民的一致喜愛,那就是紙裘和紙被。
這些產品的原材料就是纖維紙,將其推廣開來的是晚唐詩人徐夤。
他不僅在冬天晚上蓋著紙做成的被子,就連接待客人時也會將其披在身上,并盛贊其“軟于綿”。
在徐夤的推廣下,紙被紙裘等物品也很快推廣開來,并受到各個階層人士的喜愛。
到了宋朝時,不僅官府將紙裘和紙被當作福利品,發給乞丐們。
就連蘇東坡、陸游等人都是其忠實粉絲,多次寫詩稱贊紙被的保暖性和舒適度。
因此,宋朝之前雖然棉花還未推廣開來,但人們在被服御寒方面都有了各自的選擇。
那么在其他方面,古人又是如何抵抗那刺骨的寒意呢?
珍饈廣廈樂開顏VS餃子茅屋御冬寒
俗話說“衣食住行”,為了御寒保暖的“衣”解決了,接下來自然是更為關鍵的“食”。
對貴族來說,吃的方面,他們的保障同樣是頂級的。
各種各樣的肉食和中草藥可作為進補之物,從而增強自己的御寒能力。
可對普通人來說,平時能到溫飽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因此各種辛辣之物,就成為御寒的不二良方。
雖然辣椒是明朝才傳入我國,可在此之前,我國先民們同樣有姜、花椒以及茱萸等物品,可以作為辛辣材料。
與此同時,熱乎乎的餃子,同樣是無數平民冬天抵御寒冷的關鍵食物。
當初醫圣張仲景發明它,就是為了給窮人治療耳朵凍瘡問題,因此吃餃子的習俗,也就流傳了千年之久。
至于住,古代貴族同樣把享受發展到了極致。
古代貴族的住所都以石頭、木材為主,堅固耐用的同時,保溫性能也是頂級。
尤其是刷上紅漆、覆上花椒泥,既能夠實現冬暖夏涼,還可以減少蟲啃鼠咬的風險。
再加上屋內安置的暖爐、香爐,以及服侍他們的各種丫鬟、仆人,所以貴族對于寒冷的感知度遠低于普通人。
但普通人就沒有那樣的待遇了,宋朝之前,平民的房屋大多以茅草和土木結構為主。
好在唐朝時逐漸出現了炕的雛形,能夠利用做飯的余熱來暖炕。
不過對于住茅草屋的人來說,冬天最難熬的莫過于大風大雪天。
這樣的天氣,人們不僅需要時刻擔心茅屋被風刮破,還擔心房屋被雪壓塌。
一旦房子被風刮破,整個屋子將會很快被寒意籠罩。
杜甫的“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就是茅屋被風吹破后的真實寫照。
后者的情況更為兇險,很容易造成家毀人亡的情況。
當初林沖落難去看草料場,也是因為茅屋被雪壓塌被迫流往山神廟。
因此對于古代的很多窮人來說,冬天無疑就是最難熬的日子,不僅吃飽穿暖的問題很難解決,還需要時刻擔心自家房子的安危。
結語:
棉花出現前人們的御寒方式,不由得讓人感嘆于古人的智慧。
雖然貴族和平民的生活差距明顯,可所有人都會為了御寒想出各種方法。
不過,現在的人們能穿上溫暖的棉衣棉服,最要感謝的人當屬宋朝時的黃道婆。
正是因為她將棉紡織技術做了升級,后世人才發現了棉花的諸多作用。
棉衣棉服的存在,讓人們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大幅度提升,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也期待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棉服棉被能更加先進。
參考資料:
洛陽網:《古人的過冬妙招:穿紙裘,蓋紙被》
澎湃新聞:《夜覽·享讀|被稱為紡織技術革新鼻祖的這位古人,讓更多百姓得以度過寒冬!》
廣東共青團:《古代中國沒有棉花的時候,靠什么挺過寒冬?》
大象文娛:《冬至為何吃餃子?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