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亮&麥琳
這一對不像夫妻關系,簡直跟母子關系如出一轍,而且是常常劍拔弩張、針尖對麥芒、她追他逃卻永遠像是鬼打墻一樣無法掙脫的水煮青蛙的痛苦型有毒的親子關系。
麥琳不止有兩個孩子,李行亮也是他的孩子。
她愛當媽,也是個情緒黑洞。
麥琳瘋狂索取李行亮的愛和關注以填補內心無底的空洞,自己無法自給自足,就把對方逼得無路可退,擠占其喘息乃至生存的空間。
她會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對方,以“為你好”的愛的名義去勒索、控制、綁架對方,害人不淺,傷人不自知,她不拿到李行亮整個人的絕對控制權就誓不罷休。
麥琳嚴于律人,寬于待己,不懂反省,自卑也自負,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知,永遠看到的是別人李行亮不足的一面,看不到他好的一面,永不知足,要求苛刻,極端完美主義,有嚴重的焦慮傾向。
她需要的不是李行亮的愛,需要的是自救,需要的是醫生。
這樣的瘋子會把所有在身邊的正常人都逼成瘋子。
意識得到問題才有可能去做出改變,但致命的是,麥琳壓根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她只會覺得自己勞苦功高,李行亮即使拿命來報答她都不為過。
麥琳追求的從來都不是平等的相互取悅、互相吸引的兩性關系,她一直讓自己處于自上而下的狀態。
沒有自我,就讓男人成為她的自我,所以她得確保自己時時刻刻能掌控李行亮,無休無止地給對方考試,讓對方不斷證明對自己的愛。
麥琳表面是“媽”,實質是“嬌妻”。
她是一個被裝在套子里的人,遵循的是“賢妻良母”“夫為妻綱”的傳統婚姻模板。
麥琳從來沒有想過“自立自強,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這條路,她腦子里只有“嫁人”這個人生選擇,依附的即使不是李行亮,也會是別的男人。
當然她大概率拿捏不了別的男人,因為別的男人沒有李行亮這么老實。
麥琳離不開男人,或者她被洗腦被規訓得以為自己離不開男人。
所以麥琳把人生寄托在李行亮身上,她把他當成一件投資品,李行亮是她的頭等大事。
而麥琳恰恰身體力行證明了做賢妻良母做家庭主婦這條道路是行不通的,因為包括李行亮這個枕邊人在內的任何外人,都無法滿足她的“自我”。
不惜犧牲自我去成就李行亮,即使對方因此做大做強了,麥琳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因為她心里的洞是無底洞,她得自己先把洞給補上,才會讓愛流入,這是麥琳自己的功課,她得自己做,沒人能幫得了她。
兒子會成長,會有叛逆期,翅膀硬了也會飛走,麥琳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李行亮需要的時候,它是愛,不需要的時候,它就是負擔是控制是累贅了。
這就是麥琳拿自我下注去賭一個男人真心的下場,她如果付出的愛是不求回報的,那她就愿賭服輸,但她不是,她一點也不自洽。
人格不獨立的“母親”教育不出人格獨立的“孩子”。
起初,被無限溺愛,李行亮貪戀這種母親一樣的呵護,但不斷被入侵邊界,自我被全面搶占,連音樂最后一塊自留地都難以幸免,到退無可退的地步,他自然要起義。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李行亮在自作自受。
男人至死是少年,李行亮需要徹底長大獨立,才不會被扼住喉嚨,婚姻才有喘息的空間。
他最大的問題是反抗得不夠徹底,自我不夠強大,他的優柔寡斷、婦人之仁也是縱容麥琳得寸進尺的一大原因。
李行亮是個好人,是個老實人,道德感強,所以他會一直選擇息事寧人,委曲求全,但善良沒有棱角的話就會吃干抹凈,害己也害人。
李行亮和麥琳該離嗎?
該離。
對在這樣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正常人的規勸都是“有多遠跑多遠”,跟有毒的關系做徹底的切割。
但李行亮和麥琳離不了。
因為李行亮是好人,他不會當拋棄糟糠之妻的陳世美,而且麥琳也很難改,因為由奢入儉難,她不會到外面找工作,她定型了,不會成長了。
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孩子,而孩子是婚姻的最強紐帶。
這一對也很難離得掉。
楊子的惡心人的下限是難以想象的,欺軟怕硬的他隨時隨都在有意無意給旁人進行服從性測試,一直把自己當大爺,習慣性下命令,他絕對以自我為中心。
所有人都只是楊子世界里的工具人罷了,黃圣依也不例外。
楊子并不真的需要妻子、需要愛情、需要婚姻,這些對他而言只是時尚單品,只是擺件器皿,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他只是需要這些東西像死物一樣存在在那里而已。
男人不像女人一樣那么需要情感的滋潤和包裹,因為他們在社會上已經“吃飽喝足”了,所以在家里就“冷淡”了。
楊子不在乎這檔節目,不在乎黃圣依,不在乎婚姻,不在乎家庭,他只在乎他自己是否被關注到了,只要被關注了,不管是好的關注還是不好的關注,他的自我優越感、存在感就都被滿足了。
從來都是女人想離婚,沒有男人想離婚,他們會冷戰會出家會出軌,但不會離婚,除非他已經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
婚姻對女人來說是一種開始,對男人來說是一種結束。
楊子不會離婚。
黃圣依大概率也離不掉。
她其實早就對與楊子之間情感關系的修繕不抱任何期待了,她只想讓對方做好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
也許黃圣依在意的也不是楊子不管孩子這件事,畢竟男人喪偶式育兒是普遍情況,她更擔心的或許是楊子在外面還會制造一個孩子,畢竟她阻止不了有錢男人在外面找女人。
黃圣依其實內核穩定也挺通透,但這改變不了她是地主家的包身長工這一事實。
楊子這樣的人適合的是名媛培訓班里為其量身定做制作出來的偽裝沒有自我的“產品”。
黃圣依年輕的時候唯其馬首是瞻,所以兩個人能相安無事,一個要年輕要美貌要好控制,一個要人脈要金錢要資源,也算是各取所需。
但人是會變的,人在很年輕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誰痛苦誰改變,婚姻能讓女孩蛻變成為女人,但在婚姻里,男孩還是那個男孩,作為既得利益者,男人至死是少年。
黃圣依覺醒了,楊子還是巨嬰,所以他們之間的供需不匹配了。
以前楊子是腳踏著七彩祥云來拯救她的蓋世英雄,現在楊子是她掙不脫的緊箍咒。
黃圣依的鈍感和麻木是她對自己的一種自我保護,面對楊子見縫插針的頻繁貶低,她已經能進化到讓自己隨時進入解離狀態了。
如此看來,伺候有錢人也不簡單,婚姻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但黃圣依真的想離嗎?
不見得,她可能只想從楊子那里獲得一點尊重。
然而尊重是靠流汗流淚流血靠實力去爭取的,當她最開始向男人伸手要錢的時候,婚姻就再也沒有平等了。
命運的每一分饋贈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碼,沒有什么是無償的。
在自詡上位者的楊子眼里,黃圣依就是個花瓶,自己永遠在給她收拾爛攤子,幫她解決問題,他在內心深處是瞧不起她的。
問題是無解的,黃圣依的訴求幾乎是很難被滿足的。
既是夫妻關系,又是父女關系,還是老板員工關系,關系尤為復雜,利益牽扯太多,深度綁定的黃圣依與楊子很難把婚離掉。
葛夕&劉爽
女人一輩子跨不過去的一個坎是虛榮心,男人一輩子跨不過去的一個坎是自尊心。
男人的自尊心跟兩樣東西息息相關,一個是金錢,一個是性。
所以劉爽陷入了深深的不自信里,婚姻也就搖搖欲墜了。
錢是男人的膽,沒錢就軟了;床頭吵架床尾和,性是夫妻關系的潤滑劑,沒有了身體上的互動,感情就頹了。
他包袱很重,很要面子,完美主義,清高悲觀,自尊心很強,既要面子又要里子,躺平擺爛大概率是他逃避的自保手段。
同時,劉爽是很自我的,而非常自我的人很難去遷就對方,他不適合婚姻,畢竟婚姻需要妥協。
所以沒有了事業的光環,葛夕就對他“祛魅”了。
剛開始劉爽占主導,被處處PUA,葛夕會犧牲自我,處處忍讓,這段不平等的關系勉強得以存續,但后來,葛夕獨立了,反抗了,自我覺醒了,不想妥協了,這段關系也就走到盡頭了。
葛夕已經仁至義盡,她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她也不想再去維護男人可憐的自尊心了。
女人在婚姻里沒義務當媽,沒義務當老師,更沒義務當醫生。
劉爽知道自己的時代過去了。
所有剛開始因為跟自己實力不匹配的運氣而得到的東西,最終也會因為不足的實力而失去,你只能得到認知內的東西。
對劉爽而言,不管是事業,還是婚姻,都是如此。
劉爽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當年他知道自己是只要站在了風口上就能起飛的那只豬,當年也知道自己再也找不到比葛夕更好的女孩。
只是他只是知道,而不去行動,劉爽選擇的不是迎難而上,而是選擇躺平擺爛,清醒地沉淪。
因為只要不行動,他就永遠不會失敗,只要不開始,就永遠不會有結束,不管在事業上,還是在婚姻里,他都是如此,他的不作為讓他落到了最后人財兩空的境地。
悲觀消極、自尊心強毀了自己,也害了婚姻。
《再見愛人4》三場婚姻看似各有不同,但其實內里都是差不多的,給婚姻進行解剖,沒幾個能幸免的,現實都是一地雞毛,只是大家都在粉飾太平。
與其想著去找一個好伴侶,不如先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好伴侶,沒有獨立人格的兩個人是無法經營好親密關系的。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