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國首都,在很早之前也叫北平,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每年都吸引了無數的游客。
既然提到北京,那就必須得說一說天安門了,我想應該沒有人不想去參觀天安門的吧。
去過天安門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天安門城樓正中懸掛的毛主席畫像。
看到這幅畫像的許多人發現,當你站在這幅毛主席畫像前方時,不管站在什么位置,都會感覺到畫像中毛主席那慈祥而又莊嚴的目光似乎在一直注視著自己。
這是很奇特的一種感覺,所有人的心中都感覺到無比的溫暖。
于是,很多人都對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毛主席畫像感到十分好奇,了解之后才發現原來這背后還有許許多多有趣而又感人的故事。
有人甚至還發現,天安門城樓上曾經懸掛的毛主席畫像只有一個耳朵,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之后,到底有多少為人所不知的故事呢?
?毛主席畫像“只有一個耳朵”
明永樂十五年,即1417年,天安門開始修建,在1420年修建完成,這時候它的名字還不叫天安門,而是承天門。
1651年,清朝改建承天門,并將其改名為所有人都熟知的天安門,此后天安門經歷過多次修繕,八國聯軍進攻北京,還曾炮轟天安門。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北平,天安門也被人民解放軍接收。
北平和平解放
因為天安門承載了特殊的歷史意義,因此人民解放軍接收后就立馬對其進行重點保護。
1949年2月12日,北平舉行大會慶祝和平解放,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無數百姓走出家門歡呼雀躍,慶祝著北平的解放,非常激動。
“解放了,解放了!”
他們歡呼著,全都不由自主地走到天安門城樓前方,隨后看到天安門城墻上懸掛著幾幅巨大的畫像。
第一版毛主席畫像懸掛
毛主席的畫像懸掛在城墻正中,朱德、聶榮臻、林彪、葉劍英等人的畫像也懸掛在城墻上。
這是毛主席的畫像首次掛在天安門城樓上,作為第一版毛主席畫像,在當時所有人都很重視,其作者自然也很厲害。
這一版毛主席畫像的作者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董希文,他還在1949年1月畫了《北平解放》這幅大型水粉畫。
董希文
除了第一版,第二版毛主席畫像也是董希文畫的,是在1949年7月7日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選擇在49年7月7日懸掛第二版毛主席畫像,也是為了紀念七七事變十二周年。
盧溝橋事變
除了毛主席的畫像,朱德的畫像同樣也被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第二版畫像
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共有八版,建國前懸掛的便是這兩版,剩下的六版都是在建國后懸掛的。
毛主席的第三版畫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前夕懸掛的,在創作這版畫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1949年9月,開國大典就要開始,周總理思考后,決定仍舊將毛主席的畫像掛在天安門上。
開國大典
為了這幅懸掛的畫像,周總理可是操了不少心。
他多次派記者給毛主席拍了好幾張正面的肖像照片,毛主席的秘書就把這些照片拿給主席看,讓他挑選一張合適的作為畫像懸掛在天安門上。
周總理
毛主席看了之后,并不是很滿意,于是他對負責的工作人員說道。
“這些一本正經的照片我看著不喜歡,要是一定要把我的照片掛在天安門上,就選一張平時隨便拍的吧,那些照片多自然,大家看到也會很喜歡的嘛。”
得知了毛主席的建議后,周總理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讓人找到了毛主席在戰爭時期拍的照片,決定從這里面找到一張合適的。
看了這些照片后,他們發現了一張毛主席和朱瑞的合照,覺得非常合適。
當毛主席看到這張照片后,不由得想到了當時拍照的場景。
那時候是在秋天,一天早上他和朱瑞在河邊散步聊天,旁邊的攝影師就用相機記錄了這難忘的一幕。
想到這個畫面,毛主席不由得想起了在遼沈戰役中犧牲的朱瑞,感到有些傷心。
朱瑞
1948年10月1日,在攻打義縣的戰斗中,為了戰斗勝利,朱瑞不幸觸雷犧牲,他是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模范。
最終,根據毛主席的建議,周令釗將這張合照中的毛主席放大創作,在9月30日懸掛在了天安門城墻上,這就是第三版毛主席畫像。
第三版毛主席畫像
周令釗在畫領袖像上有不小的名氣,國共和平談判等重要地點的毛主席畫像大多都是他畫的。
在這版的毛主席畫像中,毛主席帶著八角帽,臉上帶著很自然的微笑,一看到就會感到十分的親切。
這版的毛主席畫像寬4.6米,高6米,足足重1.5噸,創作的過程可謂非常困難。
只有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才能進行繪畫,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極度投入,要把毛主席的印象印在腦海里。
因為十分投入,創作的周令釗有時候甚至會從梯子上掉下來,摔得很嚴重。
周令釗
但他們卻沒有一個抱怨,想要放棄的,對這些人來說,能夠為偉大的毛主席創作畫像,絕對是一種莫大的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榮譽。
第三版毛主席畫像很好,不過在1950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有人覺得這版畫像上毛主席帶著帽子不太合適,因此有人建議畫一張毛主席不帶帽子的畫像懸掛在天安門上。
于是胡喬木便邀請了當時的知名畫家辛莽,來創作新的毛主席畫像。
胡喬木
辛莽的繪畫技術十分高超,甚至還曾擔任過延安的美術教員,當時在人民美術工作室工作。
接到邀請后的辛莽十分激動,立即到達中南海進行創作。
在仔細挑選之后,辛莽選擇了毛主席一張沒有戴帽子的半側臉照片進行創作。
因為工作量巨大,辛莽請左輝等人協助他一起創作。
在創作的過程中,左輝等人站在梯子上繪畫,辛莽則站在遠處把控整體,指揮他們進行創作。
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新的毛主席畫像終于創作完成了,這就是第四版毛主席畫像。
第四版毛主席畫像
不過這一版的毛主席畫像懸掛在天安門上的時間,卻非常非常短。
這是因為在1950年5月1日懸掛后,很快就有群眾發現這幅畫像中的毛主席只有一個耳朵,會讓人產生一種毛主席“偏聽偏信”的錯覺。
在得知群眾的意見后,有關領導在認真商量后,當即撤下了第四版畫像,并決定盡快更換新一版的毛主席畫像。
?第八版畫像沿用至今
第五版的畫像仍舊讓辛莽等原班人馬創作,他們吸取了第四版的教訓,在選擇圖片上非常認真。
不過由于當時并沒有一張毛主席的免冠照,所以在照片的選擇上遇到了些困難。
1950年八月份左右,新聞總署副署長發現了這個問題,于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陳石林。
陳石林
陳石林接到這個任務后,收集了建國后毛主席的全部照片,從中找取一張適合的來制作毛主席的標準免冠照。
在對所有照片一張張地查看后,最終選擇了毛主席在1950年9月份與戰斗英雄的合照。
隨后,他們根據這一張照片,進行非常認真的制作,最終制作出了毛主席第一幅標準照。
這個時候,辛莽也根據這張標準照進行創作,最終在1950年10月1日前幾天完成了第五版畫像的創作,并將它掛在了天安門上。
毛主席第五版畫像
這一版畫像中的毛主席既莊重而又慈祥,許多人都很滿意,一直用到了1952年五一。
不過仍舊有人覺得這一版的毛主席畫像不太好,再加上多年以來毛主席畫像頻繁更換,因此有人提出能否創作一副可以長期不用更換的毛主席畫像。
為此,有人特意請張振仕來完成這個任務,創作出可以長期使用的第六版毛主席畫像。
張振仕
張振仕出生于1914年,和許多畫家不同,他的畫作大多有非常明顯的諷刺特征,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
1937年,張振仕在北平漫畫展上的作品《打回老家去》,便十分明顯地諷刺了日本侵略者和其走狗。
像這樣的畫作,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創作了不少,他以漫畫為武器,進行抗日宣傳,鼓舞了無數軍民,受到了無數人的敬仰。
建國后,他便負責畫領袖畫像,每次進行評定時,他的領袖畫像都是數一數二的。
因此在1952年十一前夕,便由張振仕主筆,以毛主席第二張標準像為摹本創作了第六版的毛主席畫像,并在52年國慶的前幾天懸掛在了天安門上。
毛主席第六版畫像
這一版的毛主席畫像吸收了前面“只有一個耳朵”的建議,畫像中的毛主席既莊重又親切,效果非常好。
正因如此,這一版的毛主席畫像用了很久,一直用到1963年的五一,才進行了更換。
1963年十一,由于第六版的毛主席畫像獲得了全國民眾的喜歡,因此第七版的畫像仍由張振仕主筆。
第七版毛主席畫像
第七版的毛主席畫像同樣用了很久,一直用到1967年9月30日,之后懸掛的便是第八版了。
第八版毛主席畫像本來計劃仍舊讓張振仕主筆的,不過這時候張振仕已經五十歲了。
他常常為了畫領袖像通宵達旦非常辛苦,身體很不好。
考慮到這方面,最終組織決定讓王國棟擔任第八版的主筆。
王國棟
王國棟以毛主席第四張標準像為摹本進行創作,最終創作出了第八版毛主席畫像,并在1967年10月1日前夕懸掛在了天安門上。
這也是最后一版毛主席畫像,并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這一版參考了毛主席的年齡、穿著等諸多特征,將毛主席的形象完美地展現了出來,從畫像前方的任何位置看起來都讓人感覺非常親切。
第八版毛主席畫像
正因為如此,這版畫像才一直沿用至今。
從這幅畫就可以看出主筆的王國棟,對毛主席的形象把控得多好。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上世紀60年代,毛主席曾在天安門城樓接見過王國棟。
王國棟還建立了專門的領袖像繪畫組,以非常嚴格的要求招收了十幾個徒弟,將領袖畫這門手藝傳承了下去。
邢秋成父子與老師王國棟
不僅如此,他還做過許多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建國初期公私合營,他把自己的十七間房產全部交給了組織。
后來自己從事肖像畫,獲得了不少版權費和稿費,他卻都捐給了國家。
1992年,他獲得了國務院津貼,有機會獲得一套房子。
他卻主動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別人,自己則住在僅僅只有十幾平的房子里,一直到2019年去世。
這些所作所為,怎能不令人感動。
王國棟自己多次說過,他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畫領袖像。
是啊,正是因為一生沉迷于一件事,才能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活,只想著國家和人民。
正是有王國棟這樣令人欽佩的前輩,毛主席的思想才不斷地傳承了下來,我們的國家才越來越強大。
提到毛主席思想傳承,我們就不得不提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件有關天安門毛主席畫像的事情。
?鄧小平接受采訪:永遠保留毛主席畫像
1976年9月9日,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逝世,全國無數人民都無法接受這個沉重的消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以很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鄧小平
國內的毛主席畫像減少了許多,這樣的現象甚至引起了國外某些人的關注,甚至有人覺得可以更換天安門上毛主席的畫像了。
對此,鄧小平在一次面對外國記者的采訪上做出了令人感動的回復。
法拉奇,意大利著名記者,曾采訪過鄧小平、基辛格、阮文紹等幾十位國際知名人物。
法拉奇
不過她卻是讓國際上諸多政治家都非常頭疼,不愿接受采訪的記者。
因為她和一般記者不同,她的采訪常常咄咄逼人,甚至會和被采訪者進行爭論,并在這些爭論中不經意間布下陷阱。
許多人都曾中了她的陷阱,說出令自己十分懊悔的話,其中最著名的必然要數基辛格了。
基辛格
1972年,基辛格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訪,這位當時在國際上如日中天的美國國務卿卻在法拉奇的采訪中吃盡了苦頭。
在法拉奇布下的陷阱中,他不得不承認越南戰爭是毫無益處的,而且他還表示了自己不怕失去群眾,可以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甚至點頭同意不在乎美國總統尼克松。
尼克松
這些話不僅讓他得罪了美國總統,還惹怒了美國群眾,后來他自己也承認接受法拉奇的采訪是他做過最為愚蠢的事情。
這件事情過去后,更是鮮有人敢接受法拉奇的采訪。
1980年,意大利總統訪問中國,法拉奇獲得了采訪的機會。
法拉奇堅持她一貫的作風,直接申請采訪鄧小平。
當這個申請到達鄧小平的手里后,他沒有拒絕,而是直接同意了。
1980年8月21日,鄧小平正式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訪。
人民大會堂
采訪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剛開始法拉奇把錄音機放在桌子上,笑著對鄧小平說道。
“鄧先生,您的生日就要到了,很高興能夠采訪您。”
面對法拉奇的祝福,鄧小平回答得很幽默,他說自己都不知道生日就要到了。
寒暄之后,法拉奇便直接毫不客氣地朝鄧小平發問了。
“鄧先生,我認為現在的中國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上次我來中國的時候還見過滿大街都是毛主席的畫像,這次來卻根本找不到,只在天安門上看到唯一的一副,那么你們以后還準備保留毛主席的畫像嗎?”
鄧小平一下子就明白了法拉奇的真實目的,立馬斬釘截鐵地回答。
“毛主席的畫像我們一定會永遠保留下去。”
法拉奇采訪鄧小平(劇照)
鄧小平的語氣十分堅定,令法拉奇都十分意外。
接下來鄧小平繼續說道,他說毛主席永遠是人民的偉大領袖,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無論到什么時候毛主席的精神也將永遠保留下去。
之后,鄧小平多次強調,要永遠保留毛主席的畫像,永遠傳承毛主席的思想和傳承。
鄧小平的回答讓法拉奇根本沒有辦法設下陷阱,也感動了無數國人。
天安門上毛主席的畫像到現在也一直保存著,永遠不會消失。
毛主席的精神我們所有人也永遠不會遺忘,他永遠是人民的領袖,永遠都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們每個人也要積極學習繼承毛主席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強大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接受法拉奇采訪
中工網:解讀64年來天安門上毛澤東畫像的多種版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