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的時候,大將黃克誠,到省委參加大會時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黃克誠指著一個人的后背低聲對他的警衛說:“剛才那個人看見了嗎?”警衛問道:“是的,長官,你認識他嗎”。黃克誠開口道:“若真是此人,何止相識!沒想到時隔十多年,終于見到他了。”任誰能想到短短兩句對話,卻隱含著紅軍時代的幾百條人命,這被歷史塵封的過去因為這個人的出現,又再一次被挖了出來,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呢?為何會被黃克誠所熟知?此人又和幾百條人命有著怎樣瓜葛?我們今天就來說說。
一九四九年六月,方志純與陳毅老總曾有一次交談中,陳老總曾問到對方:“你覺得閩贛根據地為什么會失敗?方志純回道:”如果我們當時去閩東、閩西,那就是萬無一失了,可是有一個叫彭祜的人,他執意要去一個沒有民眾基礎的福建南方,后來因此軍隊遇到了大麻煩,眾人再也支撐不住了,這才導致了重大的失敗!”陳毅繼續道:“我認識這個彭祜,此人不敢打仗還貪生怕死,我們當時就這點資源,都被他和宋清泉給毀了,陳毅老總所說的彭祜,就是這起案子的幕后黑手。彭祜是湖南省省立師范畢業的,是湖南章宜人,1926年,他加入了共產黨,1928年參加了湘南的革命,之后又隨朱老總去了井岡山。
解放戰爭
從簡歷上來看他確實是個經驗豐富的戰士,但實際上他的信念并不是很堅定,只是受到了他人的影響,才會有那么一瞬間的沖動。彭祜的文化水平很高,口齒伶俐,在工作上很有影響力。他在剛開始從事革命工作的時候,就有了很大的成就。彭祜在群眾方面,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每當他發言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人圍上來學習。放眼閩贛軍區,彭祜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1933年,他任閩贛軍區政治部主任,閩贛省委常委,政治保衛委員會委員。自此閩贛軍區軍政大權,就由彭祜、宋清泉和徐漢江三人掌控了,從地位上來說他們三個完全可以掌控整個閩贛軍區的。
但問題是,他們三個都是心術不正,心機深沉的家伙,在順風順水的時候還好,遇到逆境的時候,立刻就會露出真面目!1934年,紅軍長征正式打響。有些同志還在蘇區繼續奮斗。那時閩贛兩省的許多同志還在奮斗,彭祜和宋清泉在面對攻擊時,仍然在按照李德的戰術,在戰場上和對方硬碰硬。按這種方式去打仗,不要說閩贛軍區,就是中央紅軍,也承受不住。很快軍隊就死傷慘重,再繼續戰斗下去,局勢就會變得更加糟糕。所以留守的同志們就坐在一起,開始商議未來的計劃。方志純和一些同志主張軍隊要往閩北和閩西去,因為那兒有群眾基礎,又有黃道、鄧子恢等人作掩護,因此他們的生活是可以保障的。
再加上閩北閩西山地勢險要,森林茂密,地勢險要,要打上好幾年都不成問題。不過彭祜他們并沒有要過去的意思,閩贛軍區于一九三五年三月,收到中共中央的最后一封電報,清楚地提出,要為獨立而繼續奮斗,如果情況不妙,可以到閩南去和閩南陶鑄的特委匯合。雖然有了這份情報,但在戰場上,還是要看情況的,不能盲目地去做決定。可是彭祜他們的思維非常死板,他們從頭到尾都要遵從“命令”。因為他們有實際的控制權,所以大部分的軍隊都逃到了閩南,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和方志純一起留在了當地,方志純后來指出閩南那時仍是一片革命的沙漠,人民基礎十分薄弱。
戰時舊照
軍隊到了那邊連活下去都成問題,更不用說在那里建立基地了,后來他們沒有建立新的根據地,又失去了閩贛軍區。因此眾人被困在德化,永泰,仙游三縣的山區上,當時他們的軍隊沒有任何的出路,就在此時,國民黨圍剿的軍隊又來了,閩贛軍區的紅軍也沒有了彈藥和援助。這樣的局面可難壞了彭祜,宋清泉,徐漢江三位大將,他們本來就不太堅定,經過一番商議后,他們決定,帶著630名戰士向敵軍投降,以保全自己的生命,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鐘循仁,楊道明,以及省委的一些同志一看形勢不妙,就沖了出去。
但由于戰爭的激烈,他們不得不分頭行事,而鐘循仁和楊道明沖了出來,后來去了一處古老的寺廟里做了和尚,解放后他們也并未恢復原來的身份,而是在當地的宗教團體中擔任要職,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為祖國服務,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當時閩贛軍區在彭祜等三人的率領下,已無力開展作戰,這支曾經生機勃勃的軍隊就這樣消失了。這樣大規模向敵人投降的行為,在紅軍的軍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存在。就算是國民黨第四區的監察專員也是大吃一驚,敵軍曾以為他們是詐降不愿接受。隨后國民黨第九師進入了山里,把投降的人全部帶到了感化院里。這是也是近代史上的紫山事變,它對我們黨的革命道路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
彭祜等人在投敵之后曾經有過一段時間還在幻想著,對方能給他們優待,而當時他們的才能和攜帶的情報,的確是是很有價值的。然而國民黨的人一直對他們存有疑慮,并從各個方面限制了他們的自由,對方的態度并沒有讓彭祜等人清醒過來,反倒是讓他們更加的阿諛奉承。在感化院的三年里,他們還寫了一篇名為《誤入歧途與悔禍來歸》的表白心跡,貶低和詆毀了我軍的很多行為。然而當他們把這些作品交出去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愿意高看他們一眼。
人民群眾
彭祜等人是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被統一釋放的,被釋放后彭祜曾有一段時間迷失了自己的生活,他投向了蔣介石,而國民黨卻對他置之不理,回頭路也是沒的走了,難道他這輩子都要在這個世界上默默無聞的混下去了?他自然不希望這樣。所以經過4年的蟄伏,彭祜于1941年以另外一種身份參加了國民黨,并開始了當地的工作。解放戰爭爆發后,解放軍把矛頭對準了長江以南,彭祜以他對國家政策的了解和對革命思想的領悟,再次進入革命行列,因為他的工作能力和拉攏人心的本事,他很快就被提拔到了省里,沒想到這一次卻暴露了他的真實身份。
黃克誠將軍與彭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人在湖南師范學院的時候,就是同學。在革命的早期,他們就一起工作了很久,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到了就算是死也能認出來的地步。黃克誠得知彭祜的背叛后心中悲憤,曾試圖捉拿他,奈何茫茫人海,根本找不到任何線索。沒想到他竟然在省里的辦公室里工作,終于找到了“老戰友”,黃克誠在看到彭祜的時候并沒有當場就表露出來,而是派人暗中調查他。
很快調查人員就把他這些年的生活軌跡,以及他的組織關系,全部都找了出來,黃克誠這才注意到,這個人的來歷不對勁,在1937年之前他的過往就是一團迷霧,與彭祜的身份和經歷一模一樣!所以他立即下達了逮捕的命令,就在彭祜還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轉悠時,一張逮捕令突然出現在了他的面前!很快他就以自己本來面目被抓了起來,1953年三月,彭祜案終于被宣判,這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舊照
而當時在紫山突圍的楊道明,后來到了音亭寺,這是一座古老的寺廟,坐落在深山之中,平日里很少有人來,所以楊道明便在這里安頓了下來。外面還有一些敵軍在追捕逃他們,他在寺院里呆得時間長了,也會被一些偶然路過的香客看到。對于那些不熟悉的人來說,一旦被人發現那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兩人便在品香大師的建議下剃度出家。雖然這是迫于無奈,但是讓楊道明還是唏噓不已,楊道明曾是一名堅定不移的紅軍戰士,面對萬千敵軍也未曾動搖,如今卻迫不得已要與古佛為伴,楊道明的余生都在研究佛法,1945雖然被敵人抓起來審問,但是他依舊什么都沒說,后來敵人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證據,迫于周邊佛教人士的壓力,將楊道明放了出來。
戰場硝煙
后來新中國成立以后楊道明還在地方幫忙,曾經出任文書一職,在職期間楊道明將自己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任憑身邊的人怎么想,他們也不曉得楊道明的真實身份。1999年楊道明逝世,楊道明窮盡一生都在為國家做事,與那個彭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知道大家對于彭祜的所作所為有什么看法,歡迎大家留下自己的觀點,我們一起討論。
一九五一年,黃克誠再遇碰到老戰友,寒暄過后暗中下令逮捕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