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秋,全國各地冷空氣頻繁活動,氣候也變得越來寒涼、干燥,這時一杯紅濃陳醇、溫潤身心的六堡茶下肚,瞬間感覺舒服極了。
品飲一杯茶,往往是從“聞香氣”開始的。而提到六堡茶的香氣,想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聲名在外的“檳榔香”,其實這只是六堡茶眾多香氣中的一種。
都知道不同茶類由于鮮葉原料、制作工藝的不同,香型天差地別,但同樣是六堡茶,也會因為鮮葉采摘季節、老嫩程度,貯藏年份高低等變量因素,而呈現不同的香氣特征。
那么,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一下六堡茶有哪些常見的經典香型?都是怎么形成的?一起來了解下吧~
檳 榔 香
檳榔香是六堡茶的代名詞之一,早在清嘉慶年間,六堡茶就以獨特的檳榔味征服嘉慶帝,位列當時的全國24大名茶之一,現如今檳榔香也是公認的六堡茶高級香型。
在《六堡茶》地方標準中對檳榔味的定義是:似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的香氣或滋味。而六堡茶的檳榔香其實是品種香+工藝香+陳化香共同作用的結果。
品種香與鮮葉原料密切關聯,六堡茶選用的是當地的蒼梧縣群體種、廣西大中葉種、桂青種等品種茶樹為加工原料,一般以六堡茶原產地的蒼梧縣群體種制作的更容易出現檳榔香。
而六堡茶的檳榔香在《茶葉化學》一書中的闡釋為:“檳榔香,就是松煙香的陳化味”, 這句含金量滿滿的話體現了檳榔香是六堡茶工藝香和陳化香的結合。
松煙香是六堡茶在進行干燥時,采用了松枝明火烘干產生的,可見松煙香就是六堡茶工藝香的一種。而這種微弱的松煙香長期存儲得當后,可能會陳化出獨具特色的檳榔香。
陳 香
六堡茶屬于后發酵的黑茶類,耐于久藏、越陳越佳。通常情況下,一款在適宜環境下貯藏良好、內含物質發生自然轉化的六堡茶,往往會帶有“陳香”。
這是一種聞起來類似木材的香氣,沉穩、內斂,給人一種自然、純凈的感覺。因而陳香又被稱為“木質香”,很多對六堡茶了解不多的茶友容易混淆“陳香”與“倉味”。
雖然都是后期貯存陳化產生的氣味,陳香、倉味的本質區別在于六堡茶轉化的好與壞!陳香是經過良好轉化后產生的醇和、沉穩的木質香味,是一種怡人的香氣,聞著不刺激。
倉味則是由于長期久存于茶倉中,六堡茶吸附了倉儲環境中的不良氣味形成的,是一種不太清新、略顯沉悶的陳木味或者泥土的腥味,聞起來刺激、嗆人。
棗 香
棗香是六堡茶比較常見的一種經典香型,聞起來類似于干紅棗的香味,是六堡茶中少有的存儲年份不用多長就會形成的香氣,通常干倉存放三年就會顯現出來。
除了陳化年份以外,采摘的鮮葉原料也是形成棗香的物質基礎。一般葉片厚實、茶梗粗壯的鮮葉中可溶性糖和果膠物質豐富,更利于棗香的形成。
以粗老原葉制成的老茶婆就是棗香形六堡茶的代表之一,短時間存放(干倉存放3年)的老茶婆很適合深秋煮飲,甜棗香更為濃郁,陳化時間更久還會轉化出藥香。
藥 香
藥香也是六堡茶足年陳化后的高級香型,通常不同的六堡茶種類擁有不一樣的藥香表現。第一種是類似黃芪、甘草的藥香氣,常見于傳統工藝制作的老茶婆。
不少人第一次聽到“老茶婆”會誤認為是一種“年份老”的茶,其實老茶婆的“老”指的是茶葉老,其通常采摘的是當年或往年生長的老葉,而六堡鎮人民尊稱老茶葉為“茶婆”。
不僅原料以“老”為佳,老茶婆采摘時間也是宜晚不宜早,通常以霜降前后十天為最佳采摘期,這時的芳香物質更豐富、霜降香更抓人,為老茶婆的藥香奠定了物質基礎。
年份是老茶婆藥香形成的關鍵,小懂團隊曾優選了一款2010年霜降老茶婆,貯藏13年陳化出濃郁藥香,入口能聞到很明顯的甘草、黃芪氣味,湯質稠滑、清甜,余味無窮。
另一種藥香是六堡茶存放足夠年份形成的香氣,與老茶婆的藥香不一樣,聞起來是更直白的類似熬中藥的氣味,多見于貯存10-15年以上的老六堡茶。
參 香
六堡茶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儲存陳放后通常有兩條轉化路徑,其一為輕發酵六堡茶呈現棗香→參香→藥香的轉化趨勢,而重發酵六堡茶的轉化路徑為菌香→木香→藥香。
參香多出現于經年陳化的輕發酵六堡茶中,一般至少存放十年以上才會逐漸顯現類似于西洋參、花旗參的香氣,聞起來既濃郁、又沉穩,充滿陳年老茶的氣韻。
作為六堡茶中比較罕見的一種香型,其主要包括醇類、醛類、酮類、酯類、芳香烴類等芳香化合物。據相關實驗研究測定,參香六堡茶中的烯類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香型的六堡茶。
不僅如此,參香六堡茶中的某些烯類化合物,在其他香型六堡茶中甚至沒有檢測到!這表明六堡茶參香的形成,主要是烯類化合物作出巨大貢獻。
菌 香
菌香是六堡茶中極為難得的一種香氣,原因是其形成與“金花”有關!都知道六堡茶不像茯磚茶,在制作過程中擁有一道專門的“發金花”工序,卻能長出金花實屬不易。
而六堡茶的金花與其發酵工序和存放方式有關,一般經過1~2個月渥堆發酵的六堡毛茶,大大促進了內含物質轉化,之后再經過高溫汽蒸后裝進竹簍進行存放。
壓蘿陳化期間受濕熱條件及微生物的影響,才有可能逐漸長出有益菌“金花”,促進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氧化,從而形成一種類似菌菇的香味。
六堡茶的發花是不可控的、隨機性強,而且金花長勢也會受到溫度、濕度、甚至所處位置不同而存在差異!就簍裝的六堡茶而言,茶簍中間往往比邊緣位置更容易發花。
除此之外,緊壓成茶餅、茶磚的六堡茶比起散茶更容易長金花、陳化之后形成菌香的可能性也更大!而發花足夠的金花六堡茶菌香濃郁、入口醇和甜潤,韻味十足。
蜜 香
蜜香是傳統工藝六堡茶的經典香型,多出現于高等級的傳統六堡茶中,比如六堡茶中的極品——社前茶,其采摘時間比明前春茶還早半個多月!
這是由于六堡鎮越冬后氣候回暖早、光照充足、溫和濕潤,且當地的蒼梧縣群體種屬于早芽品種,因此每年在春社日(立春后41~50天之間)前就可以至少采摘一到兩輪的鮮葉。
社前六堡茶正是春社日前采摘單芽或一芽一葉為主,夾帶少量一芽二葉的“細茶”,經六堡茶傳統工藝制成后,因初芽附著苞衣凸顯類似蜂蜜、麥芽糖的馥郁蜜香。
以上七種均是六堡茶的經典香型,但一款六堡茶并不一定只有一種香型,其可能在鮮葉原料、加工工藝、存儲年份的協調作用下轉化出多種香氣。
香氣多變、富有層次感也是六堡茶的魅力體現!對此,大家更喜歡品飲哪種香型的六堡茶?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討論哦~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1]《六堡茶之檳榔香味溯源和辨析》,吳平等,《茶葉》2010.36(2):71~76。
[2]《HS-SBSE-GC/MS 結合 ROAV 法分析六堡茶關鍵香氣成分》,(梁劍鋒,李亞,賓月景,奚廣生,陳金輝,梁燕妮,蔣德莉,黃麗銘)
[3].《六堡茶香氣特征和真菌群落鑒定分析》,(龔受基,滕翠琴,郭德軍,黃麗,陳德強)
[4]《影響六堡茶金花形成的因子》,農艷芳等,《中國茶葉加工》2011,(3)31~33;
[5]《廣西六堡茶“金花菌”的分離與分子鑒定》,毛彥、黃麗等,《茶葉科學》2013,33(6):556~561;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