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醫保局消息,今年1~9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金額達305億元,18省區市及四川半數統籌區進一步擴大共濟范圍到近親屬。什么是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如何參加家庭共濟?哪些親屬可共濟?一起了解↓?
何為“醫保家庭共濟”?
可支付哪些費用?
我國職工醫保參保人設有醫保個人賬戶,繳納的保費會有一定比例劃入個人賬戶,原來只能由職工本人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就醫購藥時個人負擔的費用等。
2021年,國辦印發文件,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從職工本人,擴大到其參加基本醫保的“配偶、父母、子女”,開啟了我們所說的家庭共濟。
除了支付家庭成員的醫藥費用,家庭共濟賬戶還可以用于繳納城鄉居民參保費用。
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張仲芳:事實上來講,很多青壯年參保人的個人賬戶累積資金是比較大的,而在家庭成員里面,老人、小孩,尤其是老年人的住院次數比較多,各種病也相對比較多,報銷之余的個人負擔相對較重。如果能夠把家庭成員里個人賬戶的累計盈余資金用于其他成員,個人賬戶資金就不至于閑置、沉淀,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提高了我們的醫療保障水平。
共濟范圍擴大至近親屬
具體包括哪些人?
家庭共濟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共濟,那么如何定義家庭成員范圍呢?最初可以進行共濟的家庭成員只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但是今年7月底,國辦再次印發文件,推動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的親屬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其參加基本醫保的“近親屬”。
截至10月20日,黑龍江、江蘇、 江西、湖北等18省區市及四川半數統籌區已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范圍由“配偶、父母、子女”擴大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如何正確綁定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
據了解,參保人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地方專區、當地醫保部門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里的“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功能模塊,實現線上辦理。
被綁定的親屬到全國范圍內定點醫院看病就醫使用本人醫保碼或醫保卡結算時,系統自動完成共濟結算。
需要注意,如果該親屬被多個職工參保親屬綁定,系統在結算時就會自動選擇個人賬戶余額最多的共濟人結算,如果該共濟人的個人賬戶余額不足以支付本次結算,系統不會從多個共濟人賬戶中“湊錢”結算,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其他方式繼續結算。
家庭成員能實現
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嗎?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9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實現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省內跨統籌區共濟。預計到今年年底,各地將全面實現個人賬戶的省內共濟。只要共濟人、被共濟人在同一省份內參保,無論是否在同一個城市,都可以實現個人賬戶資金共濟。
但同時,個人賬戶還沒有實現家庭成員間的跨省共濟,如果家庭內參保人在不同省份參保,目前還無法共濟個人賬戶余額。國家醫保局此前發布的消息表明,明年起將探索推動跨省共濟。
親情賬戶和家庭共濟有何區別?
在辦理醫保家庭共濟的過程中,很多人會發現還有一個概念,叫“親情賬戶”。親情賬戶和家庭共濟有何區別呢? 國家醫保局提示,兩者的功能不同,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是兩項不同的操作。
親情賬戶,是幫助家人展示醫保碼,花的是家人的醫保額度,與綁定人的個人賬戶無關。如果帶孩子看病,忘記帶孩子的醫保卡,就可以通過手機將孩子加入自己的親情賬戶,親情賬戶內會自動生成孩子自己的醫保碼,幫孩子掃碼就醫。
共濟賬戶,是把綁定人的醫保個人賬戶額度共濟給家人,花綁定人的錢幫家人付費。開通醫保個人賬戶共濟后,父母、配偶、子女等近親屬都可以使用這一共濟賬戶的余額,支付看病買藥時產生的費用。
部分參保人就醫時,只幫家人綁定了“親情賬戶”,沒有操作“家庭共濟”,會導致未能實現個人賬戶家庭共濟。
來源:綜合《新聞直播間》
(聲明: “法治中原”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 )
喜歡本文,請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