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讓你避開宮頸癌》是我2016年完成的章回體女性健康科普《子宮情事》(2023年修訂后更名為《話說生命之宮》出版,以下均稱《話說生命之宮》)中關于子宮頸內容的拓展版,也算得上是我近些年來在這個領域開展科普的集成之作。
2016年,完成《話說生命之宮》的撰寫和出版后,我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女性健康科普講座,后來得到“中國宮頸癌防治項目”支持,赴各地開展子宮頸癌防治的科普講座,題目均是《話說生命之宮》之“三道防線,阻擊子宮頸癌”。2018年,我作為主講嘉賓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健康之路”做了三期科普節目《子宮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串講常見的女性健康問題。這三期節目作為當年中央電視臺婦女節特別節目,播出后反響非常好,在當年的國慶節和后來幾年前后5次重播。《子宮故事》的最后一期主要講述子宮頸癌,一位劫后余生的宮頸癌患者嘹亮的歌聲將節目推向了高潮。
粗算起來,到2019年新年之前,圍繞“三道防線,阻擊子宮頸癌”這一題目,我赴全國各地做了近百場女性健康科普講座,以至于夫人問我,你到處去講同樣一個題目,厭煩不厭煩?我回答說一點兒都不厭煩。因為,講者雖然是同一個人,題目也是同一個題目,但聽眾卻是不同的。同樣的知識點,多一個人了解,就可能多一群人受益。有些健康知識,有些疾病征兆,人們只有見過或聽過,才會有這根弦,才會主動關注,也才有可能防患于未然。
客觀地說,無論是“健康之路”里的《子宮故事》,還是科普講座“三道防線,阻擊子宮頸癌”,傳播效果都非常好。尤其是現場科普講座,歸功于內容的實用性和講演的趣味性,每次講演都能達到手機時代罕見的效果———觀眾除了忙著拍攝幻燈片外,沒有機會、也舍不得去翻看手機。一位朋友給我發信息如此評價:該靜的時候鴉雀無聲,該笑的時候笑聲如雷,講演全程無“尿點”!我不太懂尿點是啥,她解釋說,就是沒有人以上廁所為由離開。
夸獎總是鼓舞人心的,為了讓科普內容的傳播范圍更廣,我決定把關于子宮頸癌防治的講演內容整理出版。在2018年年末一次談話中,我向中國婦女出版社的新任領導保證,我會在兩周之內把講演整理成書稿,希望在來年的婦女節出版。這是我慣用的伎倆———給自己立個小旗,或者說挖個坑兒,給別人設個限,目的是倒逼自己干活。因為,懶惰是天性,勤奮需外力。我輕松地認為,這個題目我講了這么多遍,寫起來不會有太大困難。
然而我很快就被打臉,我輕松得早了些。真正坐下來碼字的時候,我才發現寫成精彩的文字并不容易。因為,現場講演是面對面交流,有抑揚頓挫的聲調,有比較夸張的肢體語言,有引人入勝的小段子,的確可以把聽眾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但是,變成文字時,似乎并沒有同樣的效果。
更糟糕的是,鑒于醫學知識的特殊性,無論使用怎樣淺顯的語言,也還是比明星的緋聞八卦枯燥無趣得多,對身體健康的女性,尤其是年輕女孩子,吸引力很成問題。有一次我帶著剛下手術的疲憊到某大型單位去做女性健康科普講座,聽眾都說效果特別好。但是講完課路過一個辦公室,該單位領導隨口問一個年輕女孩為什么不去聽課的時候,女孩子不屑地回答:“我健康得很,沒有病,才不聽呢!”
很多人都和這個女孩有同樣的想法。怎樣才能讓我苦口婆心講述的知識傳達給更多的人,尤其是最容易遭遇宮頸癌的年輕女性呢?冥思苦想,夢寐求之。
有人說,女孩子喜歡看漫畫,漫畫的形式很好。的確,通過漫畫做科普有不少先例,內容會活潑很多。但問題是我除了在手術記錄中能畫示意圖說明問題外,繪畫水平極其有限。如果請專業畫師,我的經濟能力又有限。而且我認為,講到比較深的醫學問題時,漫畫可能同樣表達困難。再則,出版周期會較長。
有人說,女孩子喜歡看古裝劇,比如《甄嬛傳》,穿越也許是一種不錯的形式。但是我固執地認為,關于宮頸癌防治的科普,如果穿越回古代,從古人口中說出現代的專業詞匯,未免搞笑。
有人說,要不就不寫書,錄成一段一段的視頻在網站發布,效果更好。很多同行都開始做短視頻,但我對通過短視頻做醫學科普一直持謹慎態度。因為短視頻喜歡簡單、直接、粗暴,這樣才能吸引眼球,而醫學問題很多時候沒有那么絕對。而且,短視頻對顏值和普通話都有較高要求,兩方面我都沒有競爭力。我一直認為,文字是有溫度的,但到底怎么在“書上”講故事,我一直沒有思路。
直到有一天,我從微信群的聊天中突然得到了靈感。在全世界人都低頭看手機刷微博、微信的時代,微信群聊的方式,可能更為活潑。是的,都知道單口相聲最難,對演員要求最高,一不小心觀眾就都借機去上廁所了。而對口相聲和群口相聲的難度就要小很多,也要活潑很多。
講述形式這一關鍵問題確定后,后面的工作就相對容易了。
我真的是用了十天的晚間時間,一口氣把初稿寫完了,一共20篇。
然后是設定角色,很關鍵,也很有意思。和寫劇本差不多,不同角色的任務不同,性格也不同。在這本講述宮頸癌防治的書中,我希望有的角色是充當小白,快人快語,提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有的角色善于思考,話語不多,但提的都是比較深刻或者尖銳的問題;有的角色本身有一定醫學知識,關鍵時刻甚至可以幫助解圍;還必須有一個乖巧活潑、人見人愛的角色,提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活潑氣氛。當然,群里一定要設一個“紀委書記”的角色,維護課堂秩序。
最后,需要有一個引子或者一段故事來說明為什么這四個學生會乖乖地聽阿譚老師我聊子宮頸癌防治知識,而且一聊就是10天?!這就需要編故事了。我很少編故事,因為編故事需要高智商,一不小心就會漏洞百出。
但這次我拼了!也編,編,編!
或許真的冥冥中有天意,那段時間正好朋友送了我一本意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的現實主義名著《十日談》。作品講的是1348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瘟疫(黑死病)流行,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避難,終日游玩飲宴。為了打發時間,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住了10天,講了百余個故事,批判教會,贊美愛情。受《十日談》的啟發,我編纂了一段雖然離奇,但又合情合理的故事,一段發生在川藏線自駕游遇困的故事。
我編完故事后發給幾位筆友看,他們都說故事好驚險,但都問我是什么時候的事情,說新聞上從來沒有報道過。這些反饋讓我覺得引子部分完全可以過關了,只需要在文末加上一句“引子純屬虛構,僅為引出科普場景”即可。
我自己在書中是位醫學專家,科普網紅,喜歡自駕,好為人師。坦白地說,對比我小二十歲的年輕人的閱讀心理和說話習慣,我的確沒有把握。同樣的意思,他們可能有他們習慣的表達。因此,我需要請真正的年輕人來訂正。于是我振臂一呼,招募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四個學生,他們是鈔曉培、高粹、錢龍、林敏。作為志愿者,他們對文稿進行了全面審閱,把自己的角色和現代語言包括部分網絡語言融入書中。
書中有很多插圖,還有很多段子,未必都是水分。在講課的時候,圖片和段子會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在書中,它們同樣會吸引人繼續讀下去。
我姓譚,本來準備投機取巧,將本書取名為《子宮頸癌十日“譚”》,但又覺得太學究,因為未必有多少人讀過《十日談》。最后聽了幾個志愿者學生的建議,取了這個正能量滿滿、第一眼看起來完全是“吹牛”的名字———《10天,讓你避開宮頸癌》。吹牛就吹牛吧,在很多方言中,吹牛的中性含義就是聊天,而本書的形式正好就是微信群聊,妥妥的“吹牛”。
隨后,我將書稿呈給我的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教授審閱,得到了很多寶貴建議,還獲贈一幅墨寶。好東西不敢獨享,收錄書中,與讀者分享。
2020年11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提出要在全球范圍內消滅子宮頸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當然,從大的方面,我希望十幾年后,女性都能避開宮頸癌。從小的方面,我希望這本專講宮頸健康的《話說生命之宮》抽印本流傳得越廣越好。
有人說,聊天產生生產力。《10天,讓你避開宮頸癌》正是通過聊天的形式,讓科普變得生動活潑、趣味橫生。誠然,短短十天的聊天,不可能讓宮頸癌成為傳說,真的是“吹牛”。但是,希望十幾年之后,宮頸癌真的成為傳說。那時,我正好退休,真的可以去川藏線自駕游了。
這就是《10天,讓你避開宮頸癌》的創作經過。
我還想借此機會談談健康科普的特殊之處。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被列在了15個專項行動的首位。然而,結合《10天,讓你避開宮頸癌》《話說生命之宮》的創作歷程,個人認為健康科普有其特殊之處。
首先,健康科普的內容特殊。非醫學類科普的內容有自然探索,如深空、深海、深地探索,或者動植物。這些內容要么在空間上離我們遙遠,如銀河系、河外星系;要么在時間上離我們遙遠,如侏羅紀、三星堆、夏商周、秦漢唐;要么與我們種屬關系遙遠,如恐龍、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科普這些知識的時候,不太需要考慮人的感受,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即可。健康科普的內容是疾病或生理現象,在以故事和案例的形式進行科普時,需要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否則會給病人帶來二次傷害。在這方面,個人經驗是將患者的年齡、住地、就診時間等進行移花接木處理后發給患者審閱,得到患者同意,確認不會給他(她)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后擇機發布。
其次,健康科普容錯性小,眾口難調。相比其他學科的科普,健康科普需要更為嚴謹,因為涉及健康和生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而且,醫學知識多半枯燥艱深,沒有得病的人,不想看;同行之人,覺得瑕疵多多,不忍看。
再次,健康科普受眾受限。一般科普的重點受眾是青少年,但健康科普很難將青少年作為重點人群。一是他們通常身體健康,缺乏獲取相關知識的愿望。二是相對于游戲和短視頻,健康科普顯得乏味難懂。據了解,當前學校健康科普內容主要是用眼健康、脊柱健康、青春期健康等,都需要作為任務灌輸,孩子們缺乏主動性。這就要求健康科普工作者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創新傳播形式,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最后,女性健康科普還有特殊之處。狹義的女性健康指的是女性生殖健康,通常被稱為婦人問題或婦科問題,多半被劃歸“兒童不宜”范圍,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下講授,即便權威媒體,也會避而遠之。某權威媒體曾邀請我做一期面向青少年的節目,但了解到我準備講解孕育人類生命的重要器官———子宮及其健康問題后,斷然拒絕。
實際上,和青少年一樣,女性也是科普的重點人群。因為,女性是家庭的核心,其健康不僅關乎女性自身,還關乎家庭幸福、人類繁衍和社會進步,尤其是在當前我國老年化日益嚴重,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的嚴峻人口形勢下,“關愛婦女,保護母親”,維護好承載人類繁衍的物(子宮)和人(女性)的健康,至關重要,是對“生命至上”重要指示的貫徹執行。
可以說,健康科普,任重道遠。然而古人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對我自己而言,先后創作出版了《話說生命之宮》《10天,讓你避開宮頸癌》,并十年如一日圍繞作品開展女性健康講座,真切地感受到了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及苦與樂,于是填寫《清平樂·健康科普》作為總結。
一體兩翼,科普殊非易。
深入淺出釋道理,偶爾標新立異。
生命至上為綱,預防為主良方。
科普先行善策,神州大地安康。
作者簡介
譚先杰,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
來源 / 我們如何書寫科學:第六屆、第七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獲獎圖書佳作評介
排版:沈 丹
編輯:林雪琪
審定:李紅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