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抗美援朝大劇《跨過鴨綠江》還在熱播中,其中在第15集中,美軍轟炸志愿軍指揮部,毛岸英在此次空襲中犧牲。毛岸英為了把未整理的文件帶回山洞,才會遇上美軍的轟炸機。彭總得知之后,悲痛不已,蹲在角落里大哭起來。
毛岸英是毛澤東主席的長子,然而命運從來沒有因為他是領袖之子,就厚待于他,毛岸英短短28年的人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1922年,毛澤東和楊開慧有了毛岸英,如果是普通人家,也許可以平平安安的過日子。可毛岸英的父母都是革命戰士,父親為拯救國家于水火之中,而無暇顧及他,母親也被反動派殺害,年幼的毛岸英帶著弟弟,在上海流浪了四年。
毛岸英
直到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才被地下黨找到,被安排到了蘇聯國際兒童院學習,毛岸英在這里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對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分外珍惜。1938年,毛岸英終于聯系到了父親,他給父親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信中夾著他和弟弟的照片。
根據毛主席身邊的衛士回憶:"我去給主席整理床鋪的時候,發現那封信就在他的枕邊,他的枕頭被淚水打濕了一半。"
當時正是全世界烽火連天的時代,毛岸英也投筆從戎,加入了蘇聯紅軍保家衛國的隊伍,擔任坦克部隊指導員的他永遠沖鋒在前,誰都不知道這個高大帥氣,又身先士卒的指導員,居然是中國領袖毛澤東的兒子。1945年毛岸英跟著蘇聯紅軍來到柏林,把勝利的旗幟插在了德國首都柏林的國會大廈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他們的歡呼聲中宣告勝利。
毛主席和毛岸英
1946年毛岸英乘飛機飛往延安,見到了闊別19年的父親,父子二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十幾年的顛沛流離,總算是苦盡甘來了。然而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軍趁虛而入,企圖占領朝鮮并將戰火引入中國,此時中國也已決定出兵朝鮮,并且是由彭德懷出任志愿軍總司令。毛主席為彭德懷舉行的踐行宴會上,毛岸英堅決提出要參加志愿軍,保衛祖國,這也是抗美援朝中,第一位要求參軍入伍的志愿軍戰士。
彭德懷遲疑著,害怕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出事,可毛主席卻欣慰地笑著:"讓他去嘛,他會講俄語,就讓他當你的俄語翻譯。"
就這樣,毛岸英跟隨彭德懷入朝參戰,然而就在1950年11月25日,美軍4架轟炸機朝著志愿軍司令部投下了數百枚凝固汽油彈,在屋子里的毛岸英和高瑞欣來不及往外面跑,被汽油彈擊中,沒能跑出屋子。
經過大家對尸體的檢查,發現其中的一具尸體,手上有一塊已經被燒焦的手表,那正是毛岸英的岳母送他的手表。
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彭德懷心痛如絞,那一天他沒有吃飯,一直在顫抖著雙手給毛主席寫信,告知毛岸英犧牲的經過,短短的一百多字,他寫了一個多鐘頭。然而由于當時戰爭的膠著,收到電報的周恩來總理為了不影響主席指揮作戰,直到第二年1月才告訴他這個消息。
毛主席和彭德懷
根據時任中央機要辦公室主任葉子龍回憶:"我把電報放在桌子上,然后靜靜地站在一邊,主席像往常一樣拿起電報,可是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眼里淚汪汪的,并沒有哭。"
毛主席衛士組長回憶:"他點了一根煙準備抽,然后又熄滅了,之后又抽出一根煙,火柴盒明明就在他面前,可他怎么也找不到,還是李銀橋把火柴盒遞給了他。"毛主席在那里愣了很久,輕嘆一口氣說:"唉,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不久后彭德懷回國述職,談到毛岸英犧牲的經過,彭德懷哽咽地說:"主席,我沒有保護好岸英,是我的失職。"毛主席沉默不語,久久地看著窗外的楊柳發呆,接著念了一首《枯枝賦》,然后轉過身對彭德懷說:"打仗總是會死人的,我們有那么多戰士戰死沙場,毛岸英作為志愿軍戰士,也盡到了他的職責,你回去告訴戰士們,不能因為毛岸英是我的兒子而過分悲痛,別人家的孩子也都流血犧牲了。"
毛岸英同志之墓
彭德懷聽著毛主席的話,知道他心里有說不出的痛苦:這個兒子從生下來就沒有過幾天好日子,現在又被他親手送上了戰場,犧牲在異國他鄉,對于一個愛子心切的父親來說,沒有什么比喪子之痛更讓他難受了。可毛主席自始至終沒有掉過一滴眼淚,因為他不僅是毛岸英的父親,更是國家主席,他只能壓抑自己的痛苦,盡一切可能打贏這場戰爭,讓更多的孩子回到家鄉,不把戰士們的忠骨留在他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