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縣長城鄉:小雜糧變身“致富糧”
走進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小雜糧加工車間,在全智能化雜糧加工機械設備的“隆隆”聲中,工人們正忙著裝袋、稱斤、封口……車間里陣陣米香撲鼻而來。
陽高縣長城鄉地處采涼山溝壑梁峁山區,海拔高、氣候冷涼,且年均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生態天然純凈,糧食干物質積累多、口感好。然而,由于種植分散,耕作方式落后等,山坡地撂荒、低產化等問題比較突出。
2022年7月,長城鄉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優質農業企業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流轉郭家坡、范家窯兩村1400畝山坡地,打造千畝現代農業有機小雜糧種植示范基地,有效提升了農村土地資源利用效率,讓日常家里人吃的小雜糧變身“致富糧”。
“種植有機雜糧土地至關重要。公司在山西農業大學等部門的技術指導下,運用輪作、休耕等方式,讓土地得以休養生息。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腐熟的農家肥、綠肥,以保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褚金龍說。
依托豐富資源優勢和標準化發展,公司生產出眾多優質特色農產品和加工產品,如“類野生老種子紅皮小麥”,“長城金穗”、“采涼谷道”谷子,“老種子黃金小米”,“黑金剛華頌6號”土豆等。在十幾個雜糧品種中優中選優,最終確定的“長城金穗”系列原生態小雜糧,成為當地響當當的“農業名片”,市場供不應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如今的健康、合理膳食,昔日的‘小米粥、窩窩頭’成為了家庭‘養生’的主角。”陳建清是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負責人,他說,示范基地有機化標準要求高,為了不受人為干擾,公司將現代化耕作方式與傳統自然農耕方式相結合,從源頭上保證了小雜糧純天然、無污染的品質。
產品是否有機,口說無憑,需要嚴把質量檢測關。“公司與國家有機認證機構合作,每年進行實地檢測。”儲金龍說,目前,公司經過國家農業權威部門工作指導和國家權威鑒定機構三年的苛刻審核檢測,取得了玉米、馬鈴薯、小米、小麥等四項有機認證,產品也已獲得了lS09001國家質量體系認證,SC食品生產許可認證。同時,被中國企業品牌認證監督中心評為“中國綠色健康產品”。
土地流轉產了好糧,也富了村民。“我流轉出17畝地,除土地流轉收入外,在種植基地干農活,每天還能掙150多元。”坐在記者對面的范家窯村民李占軍說。
大二對營村民呂世全去年銷售給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有機谷子20噸,今年估計銷售量可達到60噸。“以前各家種各家的,品種雜亂、生產流程不統一,小打小鬧不成規模。”呂世全說,“現在按照公司指導的有機標準種植,產出的有機小雜糧高出市場價統一收購,公司有機化生產輻射帶動了俺們鄉更多農戶加入小雜糧產業。”
山西首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小雜糧生產加工產業的發展是長城鄉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嘗試和探索。
“下一步,我鄉將持續打響北緯39°全球種植小雜糧黃金線的地理優勢,繼續在小雜糧研發、種植、加工、銷售上做文章,真正實現‘一粒糧強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創新鄉村產業鏈條式發展思路,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長城鄉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圖文/孫明月
責編:孫明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