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要逆天改命了。
剛過10歲生日的小鵬,正大刀闊斧地實現變革。
拉低價格下限的MONA M03,已對外表明了小鵬發力大眾市場的決心。
至于20萬內唯一搭載高階智駕的身份,同樣彰顯了小鵬捆綁智駕標簽的堅決。
在此基礎上,小鵬還想轉到家用車賽道上拓展增長極。
小鵬P7+,要成為拓荒牛了。
「三年前,小鵬P7+在產品立項時,我就在內部提出希望它能夠實現兩大使命。」
「讓更多普通人也能感受到豪華行政級的空間與舒適。」
「讓更多燃油車用戶體驗到標配高階智能純電的樂趣。」
何小鵬,道出了P7+的產品要義。
為此,他還指明了這“+”的含義——空間+、舒適+、技術+。
之所以提出“+”的變化,這當中必然是加入了參照物來襯托。
前臉設計相近的P7和P7+,實際是定位迥異的兩款產品。
相比于P7低趴的轎跑姿態,P7+的身板明顯要挺拔了起來。
更重要的是,P7+比起P7整整大了一圈。
5056x1937x1512mm的三圍,不只是超越了P7這么簡單。
它較之比亞迪漢的身材還要突出。
再者,在A柱前移、C柱后移的ONE BOX設計理念下,P7+得以換來了更大的內部空間。
因此,即便其3000mm軸距跟P7的2998mm幾無差異,但P7+的實際內部空間已有了明顯進化。
它就是要主打大空間的家用車定位。
「C級車尺寸,帶來了D級車的空間」,P7+絲毫不掩飾自身賣點。
得益于此,它也帶來了同級NO.1大的后備廂容積,常規狀態下可以容納10個20??李箱。
當然,只有“大”這一點在純電車上并不稀奇。
P7+還想做到豪華行政級的舒適體驗。
于是,其后排座椅標配了10°的電動無級調節,四個座椅均配備加熱、通風、按摩功能,還帶來了小桌板、8英寸后排娛樂屏、7.1.4全景環繞聲音響等配置。
小鵬,這回肯舍本做出高級感了。
基于家用車的定位,P7+自然在性能追求上不如P7那樣極致。
全系只配備單電機的P7+,沒有P7身上的四驅版。
此外,P7+選擇的180kW/230kW動力搭配,也只跟P7單電機版的203kW不相上下。
不難推斷,「舒適」才是P7+更愿意為之著力的環節。
小鵬指出,「P7+的舒適性,全面對標豪華行政轎車。」
「P7+在過減速帶的時候,前后排的沖擊力度完全小于豪華產品,沖擊能量峰值比奔馳E減少50%。」
所以,關于“豪華行政級的空間與舒適”,小鵬P7+都給拿捏到位了。
過去有報道稱,小鵬內部對P7+的目標月銷量「超過了5000輛。」
如此目標,也是沿襲了此前P7的市場預期,并不算激進。
作為參照,去年比亞迪漢就賣出了超22萬輛。
進軍中大型家用車市場的小鵬P7+,值得給予更高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20.98萬元起的P7+預售價,已經低于小鵬P7官方起售價的22.39萬。
產品力加了,但售價減了,這就是P7+的要義所在。
這般誠意,能為加碼發力家用車賽道的小鵬取得好的開局嗎?
P7也可以說是小鵬歷年來至為重要的一款產品。
P7用它的驚艷設計,給小鵬打開了一扇生存之門。
同時,P7也奠定了小鵬在智能化領域的江湖地位。
沒有它,小鵬可能也就沒有當下這樣高的受關注程度了。
至于P7+的到來,應該說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一個產品補充。
但,這還沒完。
小鵬說了,「P7將成為一個系列車型。」
這樣看來,該系列或許不只有P7i和P7+這對雙車組合。
小鵬汽車大概已提前為未來的換代P7預留好了位置。
好比說,換代P7或將取以“P7s”或“P7x”之類的命名,由它去擔起20萬以上的戰線。
這樣一個由不同年份、不同屬性、不同定位、不同售價組成的產品系列,將共同撐起P7家族的金漆招牌。
在此其中,這系列里面是否還會出現「不同動力形式」的選擇,值得思考。
在今年初,何小鵬放松了對做增程的口風。
彼時他直言,「下一代增程是什么樣的,這是我們更多要思考的。」
后來他又說,「將在1024科技日上分享對不同動力形式的看法。」
當大家以為小鵬要在1024上官宣做增程的時候,它卻沒有這樣做。
有意思的是,在10月24日當天,寧德時代發布了“驍遙”超級增混電池。
純電續航400km+4C超充的組合,可以說是未來增程技術的賣點主張。
這,大概就是此前何小鵬口中的“下一代增程”。
如此看來,小鵬沒有在1024上作表態,也是為了把主角光環留給寧德時代。
將來P7系列會否加入增程車型,這仍需交由時間去作答。
而P7+作為一款家用型產品,它在能耗方面自然也會不遺余力去投入。
為此,P7+全系采用了800V技術,并且加入了X-HP3.0智能熱管理系統、0.206Cd超低風阻系數等技術加持。
于是,它做到了「1度電挑戰10公里」的能耗表現。
60.7度電實現CLTC續航602km、76.3度電給出710km續航,這就是P7+的續航水平。
參照P7主推550km版本的做法,P7+可以說是再帶來了“技術+”的產品力提升。
P7+要實現的“技術+”,還少不了高階智駕這一環。
「讓更多燃油車用戶體驗到標配高階智能純電的樂趣」,這早已寫在了P7+的立項目標之上。
對此,相比于P7力推的雙激光雷達方案,P7+將摒棄掉激光雷達,改用全新「AI鷹眼視覺方案。」
該方案,正是此前MONA M03 Max提出高階智駕的版本。
可以看到,小鵬把新方案的首發權留給了更高階的P7+。
這多少也表明了,小鵬并非因為成本考慮才去改換智駕硬件。
AI鷹眼視覺方案的實力,配得上高端車的選材應用。
小鵬指出,AI鷹眼視覺方案的視覺感知范圍,超過了1.8個?球場的??。
其中,小鵬通過端到端大模型,將視覺感知信息的利用率提升了8倍。
得益于此,小鵬P7+僅依賴26個感知硬件、2顆Orin-X芯片,即可實現「門到門」的高階智駕功能。
何小鵬直言,「小鵬P7+,已經達到小鵬NO.1高的智駕水準。」
「小鵬的智駕,跟深圳友商一樣是NO.1梯隊。」
如此表態,再彰顯了小鵬對于視覺方案的信心。
有意思的是,日前小鵬智駕負責人李力耘提到,「端到端很容易走錯方向,而小鵬和華為的方向大致一致,是正確的。」
此外,這回P7+還上線了華為HiCar的互聯功能。
小鵬和華為之間的火藥味,明顯淡化了不少。
事實上,小鵬不是首家力推純視覺方案的車企。
在此之前,極越和樂道均已表明將基于純視覺方案上實現城市NOA。
至于華為,也開始在智界和深藍上擺脫對激光雷達的依賴。
但同時,小鵬也沒有明確從此以后將完全拋棄激光雷達。
「我們和特斯拉一樣,都希望以輕雷達、輕地圖的方式,做到“全國都好用”。」
「但我們沒有拋棄主動傳感器,我們也沒有說一定會完全拋棄激光雷達。」
李力耘,解釋了本次調整的目的。
由此來看,面對行業新風向的崛起,此時小鵬的轉變也是為了跟上大部隊。
這,還談不上是“轉向”。
從選擇激光雷達,到改為純視覺方案,毫無疑問這當中帶來了一定的降本優勢。
此前,何小鵬明言「P7+超額完成了自動駕駛硬件降本,以及整車BOM降本的既定目標。」
對此,P7+將全系標配高階智駕——不選裝、不訂閱、不付費。
更重要的是,小鵬宣布P7+及后續車型將不再區分Max和Pro版本,全系標配AI智駕。
小鵬將成為全球唯二能做到不依賴高精度地圖、激光雷達,實現用一套軟件適配全車系的車企。
小鵬,也將得以緊跟在特斯拉之后。
小鵬表示,通過這樣標配智駕硬件的做法,未來軟件迭代速度將會更快。
再者,在全系車型采用相同方案之后,相信這對于后面小鵬智駕的出海,乃至是2026年推出的Robotaxi都會有著不少促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和特斯拉都選擇在同一年推出Robotaxi。
面對特斯拉難以被撼動的算力和規模優勢,此時小鵬選擇“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失為好的進攻策略。
而我們也不要忘了在小鵬背后,還有全球巨無霸大眾汽車的撐腰。
這兩家人高度互信的互通有無,同樣將決定小鵬智駕的天花板高度。
緊跟著特斯拉的小鵬,依舊保留了反超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小鵬已經站到了質變的風口上。
在加碼家用車攻勢、即將官宣增程計劃、改用純視覺智駕方案之后,小鵬的發展想象空間正愈發得到打開。
對此,小鵬還特意進行了更名,改為“小鵬AI汽車公司”。
善于抓住先機的小鵬,之前已提前綁定了大眾和滴滴。
之后在芯片、機器人和飛行汽車的加持下,小鵬的AI角色還將進一步得到彰顯。
而在此之前,頂著P7光環的P7+還需給小鵬開個好頭,重新將小鵬帶回高端局的牌面上。
它要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