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牛做馬苦作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每一個早晨和中午,各大城市的寫字樓附近,咖啡店的桌面上總會站滿踩著白色憑條的咖啡,等待前來認領的打工人。我拿著一杯紅色logo的冰美式匆匆走過,你淺喝了一口綠色logo的拿鐵不?;刂謾C上的消息,他著急催問藍色logo的952號卡布奇諾怎么還沒好。完全不搭界的三個人,僅有的交集除了身上的班味,就是手里這杯咖啡了,因為它們有極大的可能性來自同一個地方——
江 蘇 昆 山
昆山市區遠景,近處為昆山城區,遠處為蘇州城區。 攝影/趙高翔
昆山最響的名頭是“中國第一縣”,連續19年位居中國百強縣(市)第一名。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昆山如今還是“國際咖啡產業之都”,擁有全國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60%以上的生豆進口量,也就是說全國每賣出三杯咖啡,差不多就有兩杯來自昆山。做到如此規模,昆山人僅僅用了——
7年時間!?
高速運轉的咖啡烘焙機。 圖/視覺中國
從“中藥湯”到打工人必備
咖啡是如何走進昆山的?
左手拿餅,右手拿鐵。這是昆山早餐的配置之一。餅是蛋餅,可卷萬物,有葷有素,豐儉由人,曾經作為一種便捷早餐,喂飽一眾中學生空虛的胃口,現今成了排隊才能買到的網紅美食。很多人現在會選擇買一杯咖啡來配蛋餅,用咖啡的苦和香,來中和蛋餅的甜辣和油炸物令人滿足的罪惡感。兩者結合,別有一番風味。
對今天的人來說,咖啡就是種飲料,想怎么喝就怎么喝。而最初咖啡進入昆山,還不是這樣隨意。
圖為歇馬橋村河邊咖啡店。 攝影/Attain
喝咖啡在昆山已成為一種日常。
1986年春節,一位挪威工程師來到昆山,當地一家企業為了招待客人,讓對方感到賓至如歸,特意從上海買來咖啡。服務員不知道這東西怎么喝,直接沖了一盆端上了桌,看起來大概就像是一盆中藥湯,一桌人都傻了眼。昆山人和咖啡的相遇有點尷尬,而當時的昆山人也更不會想到,這種稀罕物會在日后變成打工人的剛需飲品。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昆山共有500多家各類咖啡館,咖啡隨處可得。不少咖啡店用的還是本地烘焙的咖啡豆。柴王弄、聰明弄、縣后街,這些最本鄉本土的街巷里,幾步就是一家咖啡店,體感上店鋪密度堪比上海最city的地方,還有連續幾家店鋪都是咖啡店的“盛況”。走在這里,總能看到三三兩兩陷在露營椅里喝咖啡的人。
攝影/ada張自在
昆山咖啡店花樣繁多,
從國潮古風到機場商務風一應俱全。
變成“大咖”城市,昆山的咖啡館也有了各種各樣的形態。有的咖啡館開在航天科普館里,有的咖啡館開在陶藝館里,有的咖啡館頂著一個茅草屋頂,有的咖啡館開在僑鄉的紅頂西式建筑里……位于千燈古鎮的歇馬橋村,更是變身“咖啡村”。
走在江南的古村中,剛剛下過雨,腳下的青石板青色更濃,顯得斑駁的白墻愈舊,樹梢未經修飾,胡亂壓在黛瓦上,完全一副放松的樣子。小河還是像以前一樣那么流,只是背景音多了幾種,豆子嘩啦嘩啦落進機器,研磨發出嗡嗡的聲音,水蒸氣“呲”的一聲,熱水隨之沖過咖啡粉,引出豐潤的油脂,香氣溢出,融進濕潤的空氣中。
精品手沖咖啡在昆山隨處可見。 攝影/行走與咖啡-高雪
江南,咖啡,看似遙遠的兩種事物因全球貿易緊密結合在一起,也讓在昆山喝一杯咖啡,成為咖啡愛好者的盛宴。
去一趟咖啡展,僅僅喝杯測(試飲)就足夠喝到凌晨三點還瞪著眼睛。一場咖啡展會上,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五百多家咖啡企業同時亮相,展臺上擺滿不同品類的咖啡豆。畢竟,昆山已經與巴西、菲律賓、哥倫比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咖啡生豆貿易關系,來自世界各大洲咖啡主要產地的各類咖啡豆在昆山都可以找到。
攝影/行走與咖啡-高雪
對于咖啡愛好者來說
每一種咖啡豆都是一種味覺探險。
咖啡生豆在這里褪去生澀,由黃中泛青變為肉桂色或者棕褐色,由一味的青澀,衍生出香水月季、藍莓、橙子、堅果、巧克力、焦糖、丁香等等不同的風味,好像把一座植物園塞進了一顆豆子里??Х榷乖诶ド阶吡艘辉?,才最終奔赴各地,灌進打工人的“發動機”。
包括中國首個以咖啡豆為主題的展會在內,這里有各式各樣的咖啡活動。一年一度的昆山咖啡文化節上,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咖啡師一展身手。
昆山咖啡文化節現場。 攝影/ada張自在
同時,咖啡還和昆山的傳統非遺昆曲結合在了一起,不僅現場上演昆曲,經典劇目《牡丹亭》的劇中形象還印上了咖啡杯。
一面是傳統與本土,一面是現代與國際,開放的昆山展示著自己融匯的姿態,背后則是一個“昆山速度”的故事。
“中國第一縣”
怎么成為“中國第一咖”?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視察昆山后,曾留下“昆山有玉,玉在其人”的評價。就好像每年秋天第一個吃螃蟹,住在陽澄湖邊上的昆山人總是喜歡走在前面,咖啡產業“無中生有”正是體現昆山人那股拼勁和闖勁的最佳案例。
昆山歷來和上海淵源極深,就連喝咖啡這事也不例外。昆山得名自小昆山,而這座山峰經歷長期行政區劃演變,如今屬于上海松江,可見其關系之近。昆山得以成為世界咖啡之都,繞不開的一點優勢就是臨近上海。
攝影/謝志平
地鐵11號線與京滬高速。
地鐵11號線可從昆山直達上海市區。
上海,中國最早的國際化都市之一,1910年的《上海指南》就已經將“咖啡”列為游滬必須體驗的項目之一,咖啡可以說已經融入上海人的血脈。據《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統計,2023年,上海全市一共有咖啡館9553家,數量全球領先,堪稱全國第一“咖啡腦袋”。上海作為經濟中心,企業眾多,有著足夠大的咖啡消費需求。正是看到巨大的市場潛力之后,昆山決心入局咖啡產業。
上海還為咖啡豆的運輸提供了巨大便利。來自世界各大產地的咖啡生豆,在上海港卸船裝車,很快就可以運到昆山。在這里,一座儲存量5萬噸的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正在靜靜等待豆子的到來。這也是我國首個專業化恒溫恒濕咖啡生豆儲存庫,昆山人憑此又靜悄悄拿下一項第一。
昆山交通區位優勢突出, 圖為昆山水路航運。 攝影/謝志平
昆山倉儲成本相對低廉,這對于咖啡企業也充滿了吸引力。在此之前,只有頭部咖啡企業才有能力自建倉儲,而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的投用,使得中小企業可以直接在當地交易生豆,成本大大降低。這無疑為吸引更多企業集聚,進而發展咖啡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臨近市場,交通便利,倉儲廉價,昆山就像是上海旁邊一座巨大的咖啡館,從儲存、篩選,再到烘焙,一整條產業鏈,為咖啡愛好者提神醒腦。
昆山全國領先的咖啡產業發展場景。 動圖/《縣在出發》
上海是大市場,但不是整個市場,昆山人要做就做到最好,把咖啡產業做大做強。昆山咖啡就近銷往上海,更借著上海便利的交通優勢銷往全國乃至全球。如今昆山已有100多家咖啡企業,既有國際咖啡大品牌,也有本土崛起的后起之秀?!叭蚝枚箙R聚昆山”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各種價位,各種口味,昆山都能滿足你的需要。
從生豆交易開始,昆山的咖啡產業逐漸向咖啡設備、品牌銷售、包裝材料等上下游不斷延伸。從一顆咖啡豆到一杯咖啡,圍繞咖啡的所有環節,將來在昆山都會有產業落地。昆山的產業門類齊全,常常是一個產業園就是一條產業鏈,一座寫字樓里面,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昆山規上工業總產值已連續3年破萬億元,這樣深厚的產業基礎,也是昆山人敢于從零開始打造咖啡產業的底氣。
上海的咖啡店, 少不了昆山人的支持。 攝影/徐暢宇
產業興盛,人的因素不可忽視。昆山經濟崛起之路上,流傳著一個筆記本電腦的故事。
當年,昆山招商引資的工作人員,為了建設筆記本電腦產業,特意拆開了一臺電腦,所有零件攤在會議室桌子上,一個一個零件比對,哪個零件本地不產,就招商對應的企業,最后建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Х韧瑯尤绱?,昆山人從零開始,用七年時間打造一條千億級咖啡產業鏈,既有面對商機的隨機應變,也離不開這種超強的計劃性,堪稱P人強適應能力和J人強計劃性的結合體。
昆山如今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 圖/視覺中國
傳統上,昆山是個農業大縣,曾有“產量不高、貢獻不小、收入不少、生活蠻好”的說法,說的就是靠農業稟賦,當地人就可以過得不錯。比如陽澄湖大閘蟹,就是昆山最有名的特產。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蘇南各地經濟突飛猛進,昆山的小富即安逐漸開始落后,昆山人坐不住了。
自陽澄湖遠眺昆山市區。 攝影/朱超
周邊縣市,靠著大力興辦鄉鎮企業形成了“蘇南模式”,昆山不盲目照搬,而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那就是依靠招商引資,搞外向型經濟,這可以說是昆山今日可以形成咖啡產業的起點。P人性格隨機應變之后,J人性格的計劃性強開始發威。
缺乏支持,那就自籌資金辦開發區,憑借自費興建開發區的模式,借助東臨上海的區位優勢,昆山愣是打開了開放之門,有了之后的經濟飛躍。昆山已集聚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其中臺資企業貢獻了昆山進出口總額的70%。大量臺胞來到昆山安家落戶,使得昆山形成“寶島又一村”等各類其他地域文化類型的街區。江南腹地,吳儂軟語之中而今也有閩南話此起彼伏。
媽祖廟與滿滿中國臺灣文化元素的寶島又一村。 攝影/ada張自在
最近,昆山提出要在2035年成為中國第一個GDP破萬億的縣級市。能夠多年蟬聯“中國第一縣”,還把一個產業從零開始做到千億規模,昆山有這個底氣。在昆山百花齊放的工業門類中,咖啡產業還是“小字輩”。對昆山來說,小小咖啡豆,內有大乾坤,新的傳奇未完待續。
數以噸計的咖啡豆由昆山啟程,分赴各地,進入大大小小的咖啡店,陪伴打工人的清晨,午后,傍晚,甚至夜晚,幫你在寒風里暖暖手,在暑熱里醒醒神??Х龋qR的工作伙伴,社交幫手,摸魚搭子,生活調味,每個人都能喝出不同的滋味。
攝影/Noise studio
歇馬橋村河邊,
時不時就能看見喝咖啡休息的人。
文| 伊森
文字編輯|蘋果
圖片編輯| =G
頭圖攝影 |ada張自在
封圖攝影 |ada張自在
參考資料
《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
《一位從業者眼中的“昆山咖啡人”》證券時報王一鳴梅雙
《小小豆子成就千億級產業,
昆山:一座串“豆”成鏈的咖啡之城》揚子晚報張添翼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