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非是那一句:“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里。”
這短短一句話,可以很好地驗證布林肯這4年的執政戰略方針。
就在日前,布林肯在美國外交學院公開發表了聲明,說自己不會尋求連任,只想退休,多陪陪家人。
此外,他還總結了自己這三年多以來的“外交工作”,其中提及中國的就很有意思。
布林肯說:別看當今世界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這幾個國家都不愿意聽從美國的命令,但似乎只有中國有這個能力,在全球范圍內“挑戰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布林肯這一番話,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看法,更是美國兩黨內部形成的普遍共識。
所以布林肯才會直言:不管大選結果怎樣,美國國務院未來都會圍繞“中美戰略競爭”展開的。
也就是說,布林肯在交權前,想要給他的繼任者們留下關于“對付”中國的忠告?
從過去三年多時間,布林肯執政期間主要的對華政績就是創辦了一個“中國屋”,也就是說“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
說白了就是負責協調美國的對華政策,確保拜登當局可以“負責任管理中美關系”。
即將退休的布林肯,要把自己這個“政治遺產”拿出來,因為他認為這是當今時代,中美可以保持溝通的重要渠道。
事實上也是如此。
從當初的“美國戰機擊落中國氣球”事件,到后來中美關系將至冰點,再到如今重新開通了溝通渠道,甚至還有軍隊高層互動、執法合作的出現,這背后確實是離不開布林肯的牽頭的“中國屋”。
而且布林肯也說了,自己這三年多的外交生涯,不僅讓中美關系“止跌企穩”,還讓拜登政府對華政策上取得了成功。
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美國與歐洲盟友,與中國關系空前的冷淡。
但拜登當局上臺后,布林肯加入后,美國與全球的關系,都迎來了“春天”。
所以,布林肯認為他執政的這三年多時間里,不僅讓美國重建了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同時還實現了“負責管控中美關系”的目標,甚至他還是走在一線……
其實,布林肯在退休之際賣力推銷一下自己的政績可以理解。
但他所提到的“中國屋”是否繼承給下一任,卻成為了未知數。
因為當下特朗普與哈里斯的斗爭仍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如果哈里斯勝出,那這個“中國屋”確實有可能存在,或者會換一種方式發揮作用。
但如果是特朗普勝出,那大概率會消失。因為特朗普必定會對拜登執政期間的所有政策格局全盤推翻,這是毋庸置疑的。
畢竟拜登執政理念與特朗普有著很大的區別,拜登想的是全球同盟戰略,特朗普卻是“美國優先”戰略,所以特朗普要是上任,第一件事干的就是推翻這些所謂的“全球同盟占領方針”。
除此之外,布林肯還提到了“中國是唯一有能力和意愿重塑全球體系的國家”。
其實,這一點也是當下所有美國人的“恐慌”。
因為關于全球體系,中美之間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認為的全球體系,是基于美國霸權或者規則之下,這一點全球南方國家并不認同,并不買賬。
反觀,我們認為的全球體系,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贏的理念。
這一點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認可的,除了美國以及其小弟以外。
這也是為何當初布林肯會大言不慚說:“在當今的國際體系上,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里”。
直到今天,布林肯已經不再提及類似的話語了,反而變成了“只有中國才能挑戰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為什么?因為這就是美國人的底層邏輯。
一開始想要彰顯自己的霸權地位,結果發現自己以往引以為豪的那一套“霸權手段”不管用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甚至美國人開始發現當今的世界格局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單極格局已經變成了多極秩序。
因此,布林肯才會在退休前說出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話語。
還是那句話,對付美國這個“強盜”,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拳頭”跟他們打招呼,因為這是他們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不管接下來美國大選誰會勝出,對于我們來說都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我們能做的,我們該做的,就是保持自身戰略定力,加強自身發展,擴大外交圈子,不再是看美國臉色吃飯!
至于美國,未來的對華政策是競爭還是和談,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反正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