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歷史,感受傳統文化,你會發現,酒的身影,它幾乎無處不在。
酒,自從上古時期杜康無意之間發明出現,它便迅速在世間風靡,成了上至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的喜好之物。
而酒這種液體,因為它的獨特性,往往成為一個關鍵要素,讓歷史上不少文化故事變得鮮活精彩起來。
就比如在中國老少皆聞的“武松打虎”故事中,也離不開酒。
武松打虎出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第二十二回中。
話說在武松告別宋江柴進等人動身返回清河縣看望哥哥,一日晌午時分來到了陽谷地面,饑渴難耐的他便找了酒店歇息。
在這個酒店中,武松不顧店家“三碗不過崗”的勸阻,硬是讓小二篩了十八碗酒。
武松喝完已是未末申初時分,他又拒絕店家說山中有大蟲,明日結伴再上山的建議,獨自走上景陽岡。
在路上武松才感覺店家所言非虛,山中確實有大蟲,他本想返回卻為了面子,仍然選擇繼續前行。
果然在傍晚遇見了老虎,并且最終不僅虎口脫身,而且還把老虎給打死了,成了有名的打虎英雄。
讀到這么精彩的情節,不少人感嘆于武松的勇武,同時也會心中產生疑惑。
武松喝了十八碗酒,還能保持這般戰斗力,把一只老虎打死了,他喝的十八碗酒,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來算,究竟有多少?
今天我們就延著這個話題展開講講,來試著推測一下武松的酒量到底如何。
《水滸傳》中的年代背景是我國北宋徽宗時期,所以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了解宋代的酒是什么樣的!
如今市面上的白酒,基本都會采用蒸餾這個環節。但根據各種資料以及專家研究得知,蒸餾技術大概是宋末元初才運用在釀酒方面的。
在此之前中國的酒文化雖然歷史悠久,但喝的酒度數都不會太高,因為釀酒通常采用的是發酵法,借著酵母的作用,將糧食進行發酵產生酒精。
其中最重要的酵母菌因為其有一定的酒精難受性,大概在酒精濃度20%時就不行了,所以這種方式釀造出的酒一般都在20°以下.
如今市面上也還有發酵酒,黃酒、水酒、米酒、葡萄酒,很多度數也就是6-18°之間,
根據原著描述,小二有篩酒的動作。
“篩”這個詞,在某些地區的方言就是倒酒的意思;還有就是說明這酒比較渾濁,武松喝的應該是米酒,還有些酒渣,度數也是在以上這個區間。
既然店家敢明目張膽掛出“三碗不過崗”的招牌,那說明他對自己家的酒有絕對的自信,肯定會比市面上的酒度數要高點,那度數就算他16度吧!
然后我們再看他喝了十八碗18度的酒,有多少酒精含量。
宋朝一碗能裝多少容量呢?
我很少喝白酒,但用碗喝過啤酒,瓶裝的啤酒用現在的飯碗來盛,大點的兩碗,小點的三碗,也就是一碗3兩-5兩,我們取個中間值四兩為標準。
武松喝了18碗酒水,4 兩一碗來計算,18 碗酒總共是 72 兩,也就是喝了7.2斤。
酒精度數為 16 度,那么酒精的含量大概就是1.2斤了。
那換算成如今的52 度白酒,武松喝的這些酒水,相當于他喝了2斤左右的白酒。啤酒的度數比較低,那他也是喝了20瓶往上了。
這么一看,武松放在現代,也算是酒量比較好的人物了。不過這個酒量的人現實生活中也不少。
不過這一切只是大致理論上的換算,也只是推測。
畢竟《水滸傳》是一部藝術作品,武松也只是一個虛構的形象,我們沒人見過武松,也沒人喝過宋朝的酒,自然不知道他具體喝了多少酒。
此故事純屬虛構,所以大家喝酒后,切記可不要學武松那般逞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