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近日,中美經濟工作組第六次會議已結束。
但從我國發布的聲明來看,談判恐怕是以失敗結束。
我方重點宣介了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近期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從而向外界表達經濟增長的信心。
美方關心的話題卻依舊是“產能過剩論”、涉俄制裁以及加征關稅,對這些不合理的要求,我方一個都未答應。
中方宣介國家政策,傳達對宏觀經濟信心
中美工作組第6輪談判的重點,就是我國近期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
其實早在談判開始前,我方代表團團長廖岷就在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的會議上,對這一系列政策作了介紹。
這些政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少國家都希望趁機“抄作業”。
因此,廖部長將一攬子增量政策涉及的范圍及具體做法,并強調稱:
我國有絕對的信心,繼續保持經濟增量維持在5%以上,并為提振全球經濟注入充足的活力。
可也有不少國家對這些政策的效果產生質疑,這其中質疑聲最大的當屬美國。
美國財長艾倫曾在22日的一場發布會上,公開質疑我國的一攬子政策,并未刺激到經濟的發展和增長。
還一直在強調中國存在“需求低迷”、“產能過剩”的問題,僅靠一輪優惠政策的刺激,是無法改善該問題的。
因此,在此次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中,廖部長再度向美國代表團進行了宣介。
與此同時,他還特意提到了:
我國還將以堅定不移的步伐,全力推進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并將全面落實三中全會決策部署。
北師大教授萬喆談及我國接連向世界銀行和美國,宣介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明確表示: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制定的很多經濟政策和制度,不僅會影響到國內經濟的發展,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不小影響。
我國之所以接連向外界,對政策內容、目的作出解析,目的就是向外界傳遞我們對穩定自身經濟和全球經濟,都有著強大的信心。
這既表明了我國在穩定全球經濟方面,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
也說明我國愿同美國相向而行,共同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應有貢獻。
美方卻在此次談判過程中極盡刁難,導致了此次談判的最終失敗。
事實上,談判一開始美國的關注點,就不是我國的一攬子增量政策。
而是美國上下一直在強調的“產能過?!?、對華加稅等問題上。
甚至,美方還在此次談判期間提出了諸多不合理的要求,這又是為什么呢?
美國再提不合理要求,或為大選做準備
美國在此次談判之前,針對中美貿易順差的問題大肆炒作。
認為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都是中國在“搞鬼”,中方不斷抑制國內消費者消費意愿,同時對制造業以及出口企業提供企業補貼。
這使得中國相關產品在出口前,就具備了不正當的競爭優勢,是一種損害貿易伙伴的行為。
因此,美國對華加稅和提出對中國“產能過?!钡膿鷳n,并非空穴來風。
未來美國還將擴大對華加稅的范圍,“產能過?!焙蛯ι嫦訛槎砹_斯提供軍民兩用物資的中國企業進行制裁,也同樣會繼續進行。
美國提出這一系列不合理要求的背后,或許埋藏著拜登政府對此次大選的看法。
距離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已經不足半個月。
可因為哈里斯接連被爆丑聞等問題,在進入十月份后,她的民調支持率迎來了墜崖式暴跌。
據多個民調機構的數據顯示,特朗普已經至少領先她兩個點,這也使得民主黨的壓力倍增。
他們需要在大選前的關鍵時期,給哈里斯送上一副猛藥,來刺激民眾的支持率。
毫無疑問,在對華問題上保持強硬,最能吸引保守團體和極端民眾支持。
所以美國再度對中國“產能過?!钡葐栴}大加渲染,為哈里斯分擔壓力。
其次,通過指責中國在中美貿易過程中存在補貼行為,繼而為美國提升關稅政策尋找理由。
近年來,關稅政策已經成為美國制裁中國的重要方式。
盡管這樣的措施被全世界經濟學家所反對,甚至2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聯名反對,可美國政府卻從中受益頗多。
因此不斷編造中方商品存在補貼的借口,不僅能將增加關稅的原因推卸到中方身上,還能合理地持續提升關稅額度。
可他們的謊言,卻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拆穿,IMF經過一個多月的認真調查和分析得出結論。
中美貿易順差和兩國的順差、逆差關系不大,最主要原因是,國內宏觀因素的驅動。
美國渲染中國存在補貼行為的做法,是缺乏實際證據和片面的觀點。
還有非常關鍵的原因,那就是美債危機已經到了臨近暴雷的邊緣,美國需要外部力量協助他們走出困境。
當前能幫美國渡過難關的只有中國,可幾年的貿易戰讓雙方關系極度緊張。
所以向中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算是一次試探,看能否讓中國像次貸危機那樣借錢給美國。
可如今我國已經看清了美國的真實面目,央視新聞更是明確用“龐氏騙局”來形容美國現如今的美債危機。
由此不難發現,對于美國這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中方一條都不可能答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次中美經濟工作組的談判失敗,幾乎是提前注定的,美方也不可能同中方達成太多共識。
結語:
中美兩國的關系應該是伙伴和朋友,而不是在各個領域展開對抗,畢竟兩國并不存在地緣政治糾紛。
而且兩國在經濟方面如果能攜手同行,對于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也將是巨大的促進作用。
可如果美國執意要向我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也不會坐以待斃,像此次談判中那樣拒絕美國的情況,也將會經常發生。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中方宣介增量政策傳遞信心》
封面新聞:《中美經濟工作組舉行第六次會議》
新華社:《瞭望丨美債“龐氏騙局”還能持續多久》
金羊網:《全力沖刺 哈里斯和特朗普誰能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