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安全,事關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近年來,梁平踐行生態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水源工程建設。一根根引水管道,見證了都梁大地的巨變,一汩汩清泉,潤澤了城鄉居民的幸福生活。
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農村供水體系,讓困擾梁平人祖祖輩輩的吃水難題,變成了永遠的過去時。水源工程建設,不僅打通了農村供水的“最后一公里”,也滿足了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
水源工程緩解梁平之“渴”
梁平地處長江干流與嘉陵江支流渠江的分水嶺上,地勢高于相鄰區縣,是毗鄰地區的溪河發源地。境內銅缽河、普里河、甘井河、龍溪河、新盛河、汝溪河6條主要河流,因為河流長度短,集雨面積小,導致徑流量不穩定,水能蘊量不多。
受限于水資源主要取決于大氣降水,又無外來客水調濟的客觀現實,梁平自古以來就是水資源匱乏地區。為摸清水資源的真實家底,梁平區水利局對全區78座水庫,29條區級河流、86條鄉鎮級河流、293條村級河流進行了全面普查。
“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是梁平圍繞發展抓項目、聚焦管理提效益,彌補水資源匱乏、潤澤鄉村生活的理性抉擇。近年來,在山谷之中,梁平因山就勢地建起了從“源頭”到“龍頭”,從水源工程到田間地頭的幸福河庫。
位于回龍鎮和屏錦鎮之間的左柏水庫,是一座具有農業灌溉、場鎮供水、農村人畜飲水和工業用水等多重功能的中型骨干水利工程,也是梁平打造國際濕地城市和農村水網示范區的標志性工程。左柏水庫投用后,可為梁平城區提供應急水源保障,在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支撐作用。
位于百里竹海景區的獵神水庫樞紐工程,對于優化當地產業結構,改善群眾居住環境都有著深遠的意義。置身獵神水庫庫岸,可聽竹海濤聲的天籟之音,可賞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一幅“庫”與“景”詩意聯動,“水”與“竹”美美與共的鄉村風情,令人賞心悅目,成為獵神獨特的旅游資源。
正在建設中的梁平區中心水庫、銀河橋水庫、龍象寺水庫,也將改善周邊場鎮飲用水、農業灌溉、工業園區供水的現狀。目前,總投資10.32億元的龍象寺水庫大壩已經順利封頂,該項目主要由樞紐工程、城區供水工程和灌區輸水工程三部分組成,可解決梁平城區35萬人和周邊農村2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增加灌溉面積6000畝,能有效緩解梁平工業發展用水矛盾、改善農村生產條件。
梁平在水源工程建設上的探索,促成了一批具有梁平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左柏水庫工程獲得2021—2022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鹽井口灌區成功入圍“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市級試點。
▲屏錦鎮鹽井口水庫
雙管齊下成就水源之“清”
梁平是西南地區唯一的國際濕地城市,在“全域治水、濕地潤城”的發展理念下,梁平不僅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也實現了山、人、水、城的和諧共生。
梁平境內有408條河流、78座湖庫和80萬畝稻田濕地資源,對這些水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是梁平實現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互為支撐的關鍵落子。
全域治水的鐵腕手段,彰顯出了梁平人守住生態“底色”的堅定決心。梁平嚴格管控生態空間,嚴守生態紅線,對污染嚴重、效益低下、隱患突出的企業實行關停并轉,累計關閉搬遷整治養殖場700余家,建成城鎮村污水處理廠(站)99座,完善城鎮雨污管網1300余公里,實現了建制鄉鎮、大型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并建成了鎮級污水處理廠進出口在線智慧監測系統。
水源的治理與保護,必須在上下游、左右岸形成聯防聯控的整體合力。為此,梁平變一家“獨唱”為多個部門和毗鄰地區的整體“大合唱”,與四川省大竹縣簽訂了《銅缽河水環境區域聯動共治協議》,壓緊壓實各級河長和職能部門責任,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和清漂保潔機制,實現了跨界河流從各自為政到“共掃門前雪”的治理變革,聚合成了跨界河流聯查共治的強大合力。
在“凈水、治水、活水、養水”的組合拳中,梁平先后實施環湖小微濕地等18項生態工程,依托溝、塘、渠、堰、井、泉、溪、田等小微濕地資源,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小微濕地400余個,雙桂湖和6條主要河流水質常年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龍溪河、新盛河、銅缽河等重點流域水清岸綠,為水源安全增添了生態保護和政策保護的“金鐘罩”。
竹山鎮獵神村對50畝礦山塌陷區進行人工治理,治理河段600多米,打造出了塑石、景觀石、跌水、河岸植物等生態景觀,形成了100余個大小不一的梯級小微濕地,將曾經廢棄的礦山遺址,變成了有山有水有景的山地梯塘小微濕地生態景觀。
水源保護與流域治理的雙管齊下,探索出了一條變“水生態”為發展活力的生態發展之路。龍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入選重慶市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成效顯著典型案例,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龍溪河(梁平段)獲評“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重慶市最美河流”,龍溪河河長制工作被水利部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龍溪河流域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和美鄉村凸顯澤潤之“福”
梁平是農業大區,農村人畜飲水是否安全可靠,農業灌溉是否安全高效,事關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色。解決好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是鄉村振興中的大事要事。
梁平區水利局會同區生態環保局劃定了水源保護區,設置了水源保護警示標志,組建了水源保護機構。截至去年底,梁平已形成以16座規模化供水工程為骨干、86座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為輔助、4800處分散式供水工程為補充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1%,飲水安全達標率100%,兩項指標均走在了全市前列。
在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同時,梁平還探索出了“互聯網+人飲”的智慧供水新模式,對全區109個清水池進行水位監測,適時掌握供水情況。在位于金帶鎮和仁賢鎮兩個水廠安裝水質監測設備,為其覆蓋的218個分水口配置流量監測設備,及時感知管網供水異常情況,將2.5萬個入戶水表更換成了智能水表,不僅實現了遠程抄表,還用解決了農村飲水工程點多面廣、跑冒滴漏嚴重、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成本高等監管難題。
2020年,梁平被納入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2022年,該建設試點被水利部、財政部評為優秀等級。通過實施河道治理、交通道路、農村改廁、庭院整治等項目,新建景觀節點17處,改善了21個自然村莊4.8萬農村居民的出行條件,大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水源工程和農業灌溉工程構建的水利新版圖,助力梁平走出了一條水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提升的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新路。而充滿幸福味道的安全水和放心水,更潤澤了梁平城鄉居民的新生活。
來源:重慶與世界
圖片:梁平區水利局
編輯:夏秦余凈
審核:張青蘭
終審:冉隆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