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說起鬼節,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七月十五中元節。其實鬼節并不只有中元節,歷史上有三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三大鬼節都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掃墓上墳、祭祀先祖、溝通陰靈,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
傳承至今,清明節已經成為公認的掃墓祭祖的節日,而中元節則幾乎可有可無了,最受冷落的是十月初一寒衣節,如今已經鮮為人知了。
寒衣節起源于周代,又稱祭祖節、冥陰節,古代人們會在這一天祭祖掃墓,悼亡親人,為逝去的親人送去寒衣。所謂“寒衣”,指的是冥衣,也就是紙扎衣物。古人信奉焚燒紙錢紙衣就能送至陰間,因此十月天寒換季時便焚燒紙衣,期望逝去的親人在陰間能驅寒保暖,謂之“送寒衣”。
寒衣節是悼亡追思的節日,但古代很少有詩人題寫寒衣節的詩詞。因而小編遴選了幾首比較冷門的悼亡詞,趁著今天寒衣節,一起欣賞這5首悼亡佳作:
清平樂
北宋·劉弇
東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能消幾個黃昏!
劉弇這首《清平樂》是為悼亡其愛妾所作,此詞上闋寫景懷舊,下闋抒情傷懷,表達傷悼沉痛之情,一句“斷送一生憔悴,能消幾個黃昏”將哀痛抒發到極點,堪稱千古名句。
臨江仙
南唐·李煜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余上苑風光。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
瓊窗夢醒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一代詞帝除了亡國詞,最出彩的便是為大周后而作的悼亡詞。據說大周后病亡,李煜十分悲傷懷戀,竟是“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并自撰誄文,語極酸楚。而這首《臨江仙》也是李煜為悼亡大周后而作,憂思綿長,充滿無奈的惆悵。“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頗有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惆悵之境。
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
北宋·趙佶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真個錯生帝王家,除了當皇帝不行,其余樣樣精通,書法、繪畫俱是一流,詩詞譜曲也都精通。只不過趙佶傳世的詞作不多,比較出名的是其亡國詞《宴山亭》,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最落魄》是趙佶為悼念明節皇后劉貴妃所作的,語雖尋常,但極深情,當是悼亡佳作。
風入松
南宋·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南宋一代詞宗吳文英的這首《風入松》也值得一讀,此詞是吳文英于清明節悼亡情人時所作,不事雕琢而委婉細膩情真意切,悲歡交織動人心扉。
鷓鴣天·九日豐宜門外過裴村別業
清·朱祖謀
野水斜橋又一時,
愁心空訴故鷗知。
凄迷南郭垂鞭過,
清苦西峰側帽窺。
新雪涕,舊弦詩,
愔愔門館蝶來稀。
紅萸白菊渾無恙,
只是風前有所思。
清詞中的悼亡詞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納蘭性德的四十多首悼亡詞,除此之外,朱祖謀的這首《鷓鴣天》也很有情韻。值得一提的是,此詩悼亡的對象是清末維新變法中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朱祖謀與劉光第是好友,也傾向于變法。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后,戊戌六君子被害,詞人寫下這首《鷓鴣天》傷悼亡友,同時也是對維新變法而作的挽歌。
今日十月初一寒衣節,現代社會,雖然寒衣節已經少有人知了。但幾千年追思親人、燒紙衣的傳統習俗還是值得保留的。也希望幾千年傳承的寒衣節能早日成為中國人都知道的節日,恢復三大鬼節的傳統。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