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江蘇發布《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江蘇13市已全部進入中度老年化社會,其中南通、泰州、鹽城和揚州已經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中國江蘇網10月29日)
看相關具體數據,截至2023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多達2089萬人,占常住人口24.5%,高于全國3.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首次13個設區市全部超過14%,意味著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中度以上老齡化社會;全省有百歲老人8683人……。
首先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是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物阜民康、人壽年豐的吉祥氣象。75年的艱苦奮斗與和平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新時代以來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自然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醫療的技術能力大大提升,人均壽命的期望值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從“人生七十古來稀”變為“七老八十不稀奇”,由此而快速跨入老齡化社會,是意料中的好事。江蘇是經濟發達地區,老齡化的步伐更快,也是不言而喻的必然。
固然,老齡化社會也是嚴峻的挑戰。我國仍屬發展中的大國,“未富先老”帶來的各種壓力不可小覷。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及其健康支出的壓力,獨生子女忙碌或子女不在身邊或無子女以及失獨老人的護理壓力,社會勞動力市場縮小、勞動力成本上升的經濟發展壓力,老年社交不足、缺乏交流導致的孤獨抑郁問題,老年人患病率和醫療需求較高對醫療資源和服務帶來的壓力?,
然而,好事當作喜事辦,辦法總比困難多。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不斷采取相應的對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江蘇同樣以積極老齡觀應對加速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從制修訂《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江蘇省醫療保障條例》到發布《江蘇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江蘇省養老護理員培訓大綱》再到《江蘇省基層衛生條例》《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大力發動,全面策劃,積極應對“銀發浪”,織就金秋“夕陽紅”。
同時,作為進入老年階段的人,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努力做到人老心不老。繼續學習新知識,爭取融入信息化社會、數字化時代,活到老學到老,從學習中得到樂趣,拉近與新一代的距離,擴大交流的范圍。老年人要注意鍛煉身體,為全民體育全民健康貢獻老一代的力量,也把自己的“養老”變成“健康享老”。老人還可以量力而行參與力所能及的志愿者事業,互相幫助,協同養老,在銀發經濟中尋找適合自己發揮“余熱”的崗位讓自己繼續為社會大家庭作貢獻。
唐代詩人劉禹錫別具一格,唱響了秋天的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進入入新時代新征程的我們,更要以樂觀的心態、姿態跨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以積極的實際行動為自己、為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