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4時27分,長征二號F(簡稱“長二F”)火箭成功發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長二F火箭是我國的明星“火箭”,它以卓越的性能和100%的成功率,成為中國載人航天的堅實基石。
而在長二F火箭之前,我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并沒有那么高——長二F的“前輩”長征二號E(俗稱“長二捆”)發射“澳星”的過程就一波三折……
20世紀80年代,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運載能力出現短缺。當時在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工作的黃作義研究員找到航天一院院長王永志,提出研究設計長征二號丙(簡稱“長二丙”)的第一級并聯助推器(俗稱捆綁式),也就是“長二捆”,可以承攬美國休斯公司需要發射的衛星。
王永志聽了非常高興。他早就有研制捆綁式大推力火箭的想法,但國內沒這個需求。“這回可有機會了。”
于是,王永志讓黃作義拿著3張草圖去美國了解情況。
“長二捆”草圖
來源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新聞中心
黃作義到了美國發現,美國休斯公司很愿意用中國的火箭發射衛星。不過,合同條件是苛刻的。美國休斯公司要求必須在1990年6月30日前有一次成功的發射試驗,否則就終止合同,而且要賠償100萬美元。
有人勸王永志說,如果錢花了沒搞成,會影響到國家聲望,到時候降你三級,你還干不干?王永志說:“干!”他頂著壓力立下了軍令狀: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火箭豎立在發射臺上。
1988年11月1日,中美雙方簽訂了合同。但留給王永志的時間只剩下18個月——正常情況下研制一枚大型并聯式火箭至少需要4—5年。
在這18個月里,科研人員日夜兼程,頑強拼搏,他們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24套共計44萬張圖紙的設計工作,用12個月建起了地下深10米、地上高51米的大型火箭振動試驗塔,用14個月建起了直徑14米、重400噸、承載能力1000噸的大型發射臺……
當然,只是加班加點也不能保證按期完成,科研人員優化了研制流程,去掉繁瑣環節,把研制程序大大簡化。
終于!1990年7月16日,“長二捆”來了個完美的“亮相”。北京時間9時40分,新研制的“長二捆”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地將一顆“澳星-B”的模擬星和搭載衛星“BADR-A”送入軌道。
1990年首次發射前
“長二捆”總指揮王永志在西昌發射場留影
來源丨航天檔案館
發射試驗成功了,接下來就是正式發射了。但第一個波折來了。
當時所有人都以為勝券在握,全國觀眾也都在收看中央電視臺現場對“澳星B1”發射的直播。美方公司也準備好了發射成功的致辭。然而現場的情況卻將這份信心瞬間擊碎。
因為就在火箭點火幾秒后,發動機出現故障,不得不緊急關機,發射中止。所有的人都愣住了,這一刻,失利的陰霾籠罩在每個人心頭。
中央電視臺對“澳星B1”發射的直播畫面
來源丨新聞圖片
20多天后,故障分析審查委員會得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結論:這次“長二捆”發射未能成功竟是因為程序配電器內有一絲重量僅為0.15毫克的鋁屑多余物。0.15毫克的鋁屑導致兩臺對稱的助推器在正常點火后關機,發射中止——還好衛星完好無損。
來不及懊惱,故障原因查明后,航天人員又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下次發射,這一次,僅用100天時間,便又造出一枚“長二捆”運載火箭。
1992年8月14日7時,“長二捆”成功把3噸重的“澳星B1”連同4噸重的頂級火箭一起送入太空。
到此,合同任務算是完成了一半,還有一顆“澳星”等待發射。然而這一次,又一個波折出現了——“澳星B2”爆炸了!
1992年12月21日“長二捆”搭載“澳星B2”升空,當時各種測量數據表明,“澳星B2”入軌軌道參數符合合同規定要求,中美雙方代表分別在有關文件上簽了字。
然而過了一天,“澳星B2”失蹤的消息就傳來了。經過雙方的調查分析才知道,原來火箭發射后47秒時,衛星發生突然爆炸,而在劇烈震動、重量突然減輕的情況下,“長二捆”火箭自動調整好姿態后仍按原定程序正常飛行,將“澳星B2”爆炸后的剩余部分送入了預定軌道。
中美雙方為此進行了半年多的爭吵,最終雙方達成諒解,并發布事故調查聯合聲明——中美都認為:衛星沒問題,火箭也沒問題。但是為了完成合同,雙方一致同意,再發射一顆“澳星B3”。
這一次發射,又耗費了航天人一年多的心血,1994年8月28日,“長二捆”成功把“澳星B3”衛星送上預定軌道。
“長二捆”發射的“澳星”經歷是曲折的,但好在最后完成了發射兩顆美制“澳星”的合同,這次合作也成為中、美、澳空間發射國際合作的一次成功范例。
“長二捆”火箭發射
來源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新聞中心
回顧我國的航天發展歷程,“長二捆”作為我國第一種并聯式運載火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不僅為中國航天打入了國際商業發射市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后續載人航天工程中長二F載人運載火箭鋪墊了良好的開端。
在“長二捆”研制和“澳星”發射過程中,中國航天人展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他們在挫折中堅持不放棄,最終成功逆襲,鑄就了輝煌的歷史篇章。
參考文獻:
[1]中國航天:磨礪中輝煌[N].北京日報,2003-10-15
[2]太空中,有顆小行星以他命名丨聽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講述祖國和星空[OL].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19.3.1
[3]李秀清.“澳星”發射情懷[J].航天.1994 (06)
[4]澳星B3發射成功[J].航空知識.1994(10)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