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白走了。
這個43歲的上海精英女人用70個視頻記錄下了自己生命的倒計時。
她的人生已經落下帷幕,網上的爭議卻如無法平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接受不了她?
莎白,大齡未婚女霸總,她時尚、自由、先鋒,年入百萬,行走過40多個國家,思想與國際接軌,與傳統文化充滿了沖突與對抗。
她的離世,讓無數網友震驚,也讓更多人注意到她留下的70個視頻。
在這些視頻中,人們看到了莎白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她面對疾病的獨特態度。然而這些視頻并沒有讓所有人對她產生同情與理解,反而導致了一些人對她的攻擊。
最讓我震驚的是,我刷到她初中同學的“緬懷”視頻,硬蹭流量之余,竟然是“教已經不在人世的她做人”,讓我有一種“鞭尸”的錯覺,從而產生生理性反胃。
他們真的懂莎白嗎,真的了解她面對疾病時的痛苦與掙扎嗎?
原生家庭的痛,誰懂?
莎白與她的知識分子父親,有著全中國都非常罕見的極為平等、互相尊重、無條件接納和愛對方的健康親子關系。
然而,在莎白生命的最后時光里,母親的缺席讓原生家庭變得支離破碎。
我們不知道莎白和母親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有心理咨詢師分析莎白的深層精神動力,說她從年輕時候起就有一種“自毀”的沖動。
而自毀,是通過傷害母親的孩子,對母親進行“報復”。
愛,有時也是沉重的負擔。
莎白反復強調,她對得起父母,她問心無愧,也許這里面也有一份她對母親的決絕。
尊重個體選擇,為何這么難?
在莎白持續發視頻的這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指責與批評。
有人指責她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有人批評她個性過于自我為中心,掉入消費主義的陷阱;
有人說她死于完美主義,還有無知任性……
我不想去辯解誰對誰錯,我只知道,個體選擇首先應該被尊重,然后才是善意的建議和規勸,為何這么多人用“父權”和“母權”的潛意識去“勸”,甚至“罵”沙白?
這些人真的理解莎白在面對疾病時的無奈與掙扎嗎?
莎白是一個有著獨立自強、聰明自律、愛讀書有智慧的新時代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選擇,這是她的權利,是她的自由——
我們或許不贊同她,但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差異性和自主性。
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自己的道路。
為什么這么多人喜歡替他人做決定,去評判他人的對錯?
你又不能替她承擔責任,動動嘴皮子,站著說話不腰疼,這不是耍流氓嗎?
生命的價值,誰來定義?
在莎白離世后,有很多人上來就是否定,或者評判,甚至是惡意的諷刺。
而莎白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留給我們的依然是正能量,是對家庭、愛、自我、人生價值深度的思辨。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生命不僅僅是活著,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價值。
而那些指責莎白的人,太喜歡用自己的價值去覆蓋別人的價值,甚至根本就沒有像莎白那樣,認真思考過自己的人生,仔細覺察過自己。
他們只是用慣性思維,集體文化,集體無意識,潛意識,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判他人。
“以己度人”,不能理解人與人的差異,才是真正的自我為中心。
理解生物多樣性,價值多元化
用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去揣測別人的選擇,評判別人的行為,是不公平的,更是一種自私。
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同樣是感冒,每個人的癥狀都不盡相同,同樣是生孩子,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更不能用自己的觀點去評判他人。尊重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
愿每個人都能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與自由。
在生命的盡頭,我們是否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是否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
對此,各位老鐵怎么看?歡迎留言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