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火車站,津浦路,大馬路街區出新改造終于開放了,這里突然間也就變成了網紅地,打卡地,原來冷清的從中山碼頭到浦口碼頭的輪渡一夜間成了熱門,據說這里從過去的零零散散到現在要排很久的隊才能上去。就是為了看一下浦口火車站,大馬路,津浦路。。。白天人流攢動,晚上燈火輝煌,煞是熱鬧。你知道這里的前世今生嗎?歷史上的大馬路也曾是浦口甚至在南京都是津津樂道的繁華馬路。
那時候,浦口火車站周邊,煤港、輪渡、駁運、汽車、郵局、醫院、學校、飯店等,一應俱全。南北的干果、鮮貨、瓷器、玉器、藥材、茶葉,五光十色,都喧囂著向浦口火車站圍攏。盛極一時的浦口火車站,大馬路,津浦路也曾輝煌過。
車站主樓是一座黃色的英式建筑,和現在的摩天高樓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墒窃谏鲜兰o二三十年代在南京還是引以為豪的標志性建筑。
西邊有一道從站臺引出的拱形長廊一直通到對面的碼頭。月臺上是單柱傘形長廊連接,方便從火車下來的旅客在下雨時可以免受淋雨之苦。順利上輪渡。按照現在的說法也是人性化了。1949年4月25日鄧小平和陳毅從合肥到浦口火車站,當夜過江進駐總統府。在過江前不知是否在長廊做過短暫休息?1929年5月,孫中山的靈柩從北京運抵浦口火車站,在這里短暫停留。然后過江在中山陵安葬。。。。。。
東邊是一座黃色尖頂的二層小洋樓。三個金色的售票處說明了曾經的作用。早期這里是電報房。這座小樓看看有點味道。門口也有兩三個老太在曬著太陽。1919年春毛澤東送去法國留學的湖南學生去上海,不知是否在這里丟的那雙布鞋?
確實,浦口火車站的清末民初的風貌,吸引了大批影視劇組來拍攝外景,它當真成了多場戲劇的舞臺。幾年來,在浦口火車站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有:《孫中山》、《國歌》、《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和《北平小姐》等等。
只是這一改造還會不會有那種民國風情的感覺。
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我就想到了這里的一些終會發生變化,終會改變,終會消失。多年后人們的記憶也許會慢慢淡漠或者消失,我刻意的去拍了一些片子,盡管當時的手機像素不高,但總是一些歲月的痕跡和留存。多年后人們再想起歲月的時光,想著回憶當年的記憶時,希望能讓他們會有些感觸,其它我不想多說了。
下面發片子,上面部分是現在拍的,除了漂亮的建筑和各種輝煌的燈光外,歲月似乎有些已經發生了變化,內容中加了一些現在與過去同樣內容的對照。最下面部分是過去拍的老照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找了各種云,各種空間才找出來,包括過去文章的插圖。
果然是燈光閃爍,各種人流,至于感覺,各有不同,自己體會琢磨。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br/>因為這句話,因為那篇文章也感動了多少人,也成了現在流行的流量。。。
下面這段文字是我當年看浦口火車站,大馬路,津浦路時寫的文章里面的段落,放在這里也算合適。
對面是浦口碼頭,門口停著三三兩兩的南京人俗稱的“馬自達”就是電動或燃油拉客用的三輪車。下了輪渡還有一段路才能有公交車,也就給了這些“馬自達”主有了謀生的機會。這些曬太陽得老人和謀生的車主也常常成為拍攝民國題材電影劇組的群眾演員。民國時期這里是非常繁華的地方。津浦鐵路的起終,南來北往的中轉。從北方南下進“京”的官員,還是輾轉往北的商賈都要在這里匯聚。 人流的匯聚帶來的是商業的繁榮。順著車站出去就是一條叫大馬路的街道。這里曾經是浦口乃至南京都有名的商業街。只是他的衰敗讓你感嘆,時代的變遷,歲月的無情。隨著長江大橋的開通,鐵路客運的停運這里曾經的繁榮竟然冷清到這種地步!大白天馬路上冷冷清清,路兩旁雖然全部是商業門面,但起碼有三分之一是關門停業的。
如果你想懷舊,穿越,尋找過去的感覺。這里會讓你滿足的。這里大都是民國時期那種風格的建筑,主要都是木質結構的兩層建筑,很多建筑上都會留有曾經商號的字樣。這種馬路兩邊清一色的兩層商業建筑的商業街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繁華?我騎著摩托車在這條幾百米長的商業街上轉了兩個來回。街邊商店的老板娘正伸著懶腰打著哈氣。叼著香煙懶洋洋躺在太師椅上的老板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你。心中不知正暗暗地作何思量?這里能匯聚人流的時光除了早上匆匆趕著乘輪渡過江上班的行人,再就可能是晚上從江南回流的下班族。迎合著下班族中一些需要,這里有些夜生活的行業還生存著,飯店酒肆,美發足浴,唱歌洗澡,打牌游戲。這時人流多了起來,這條街最熱鬧的時光開始了。
下面一張老照片是這里的原型
這張片子就是上面三張的原型
這張照片的原型也應該有,我自己都認不出來了。
這兩張是對照
這兩張是對照,可是旁邊的門不見了。。。
這兩張不一定是一個位置
這個應該也有原型,找不到了。
這是津浦路
這個也是津浦路上的,
這是津浦路,這些是過去津浦鐵路高級員工住的別墅。
這個對不上號了,這是不同時期拍的片子,細微之處也有些變化。
當時旁邊還有個港務公司
當時路兩邊有很多這種房子,上面是木結構房子住人,下面是磚瓦結構的房子開店。
這樣的旅社在偏僻點的地方應該還有
196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津浦與滬寧鐵路連成一線,列車直過大橋,溝通浦口與下關的火車輪渡停運,浦口火車站的客運中止。一個火車站,沒了客運,便不可避免地進入低谷。
1985年5月,浦口火車站又恢復部分客運,開通了到齊齊哈爾、成都、蘭州、徐州、新沂和連云港的列車。柳暗花明中,浦口火車站更名為“南京北站”。有了客運,火車站就復活了!它又燈火輝煌地迎來了繁忙的熱潮。
2004年10月,浦口火車站再次停辦客運,
各項客運設施全部封存。售票窗口關閉,候車大廳關閉,進出站口關閉,客車車廂關閉,月臺上的燈和回家的路也關閉了。浦口火車站與杏花春雨的江南岸隔絕,一場大戲閉幕,月臺只是一個人去樓空的舞臺。
我是在08年前后到的這里,這時已經不是那么熱鬧了,但是各種形式的休閑還是應有盡有,當時這還開放的,隨著這里的改造,然后就慢慢的徹底熄火了。
路上只有過路的行人了
看到這個我想這打牌的人好像比上班的人還辛苦
津浦路上的別墅
行李房
各種休閑
茶社,不知有沒有人喝。。。
據說這家店過去很熱鬧。
這房子,看著竟有些感覺,不僅僅是滄桑,還有光陰的流逝和荏苒。不知是何人在這里繁衍著一代一代,不知是誰在這里度過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如此滄桑,居然也有風光的青蘋果的廣告,名字挺好聽,就是不知是個什么店。
這間房子也有點感覺。。。這種類似的片子還有,發這些就算了,主要是為了緩解一下有些人那顆思念回憶騷動的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