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之前徒步瀏陽河已歷6個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今年中秋節假期,我緊接著前面的行程,乘車到瀏陽市大圍山鎮北麓園村村部,繼續沿瀏陽河上行,經瀏陽市白沙古鎮,到達位于大圍山鎮源頭村千秋組,乘車返回長沙市區。
以往每一段行程結束后,我都以散記的形式,在自媒體上發布了圖文,介紹了沿途見聞,這次也不例外。
9月16日,白天的白沙古鎮又是另一番風景。
天氣不錯,雖不是萬里無云那種,天空飄著白云,對白沙古鎮是一種很好的襯托。
本人一上午的時間基本上就花在古鎮了。
站在萬福橋上眺望,對面紅軍橋上的“秋收起義,永放光芒”八個大字在日光下十分醒目。紅軍橋又叫白沙大橋,由兩個大拱撐起來,中間橋墩上有4個橋洞,橋兩端各有兩個橋洞。
萬福橋連著麻石巷,中間通過幾級臺階過渡。萬福橋在大溪河上設有3個船型橋墩。站在萬福橋上可欣賞大溪河畔風光、木質吊腳樓。
橋上欄桿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夏天每到傍晚時分,只要不下雨,就會有許多村民或外地來的游客在橋上倚欄乘涼,本地人根本不把在橋上看到的風景當回事,只有外地人,總覺得新鮮、耐看。
遠遠看去,橋面上欄桿的貫通橫檔像五線譜,可以彈奏出古鎮悠遠的歌聲。
這座橋始建于明朝年間,水毀后,清乾隆年間,政木梁改為麻石墩至現今,橋長41米,寬2.7米,橋高4.7米,1978年將木質橋板改為鋼筋混凝土材料,仿原型而建。
橋的兩邊欄桿設計了6排可供百姓休息、乘涼的地方,三個由規整長形麻石砌成的橋墩承載著整座橋的重量, 顯得雄偉壯觀。
1995年白沙發生特大洪水,氣勢洶涌,漫橋而過,淹沒欄桿,奔騰而下,萬福橋依然穩固。電影《白板》《秋收起義》都曾在這里取景拍攝。萬福橋已經深入白沙人民的記憶。站在橋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兩岸的風光,低頭可以看到河里魚兒嬉戲,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二
從萬福橋頭走下,來到白沙古鎮最具特色的古街——“麻石巷”。
一個人漫步在古老的麻石巷,看著兩側被風吹飄起來的店鋪招牌,恍惚覺得是穿越到了古時候的某個朝代。
麻石巷算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古街巷。
小牌子上寫著“那些年,記憶里的麻石小巷”, “我等你,就在這里”。很有年代感的磚墻上,“沒錯,我也很喜歡初壹”的字樣十分搶眼。
一塊廣告牌上寫著“風景再變,等你不變,我在麻石小巷的小酒館與你不見不散”“初一碼頭民宿”“高端旅游度假,感受天然氧吧”“咖啡,下午茶,發呆,看書聊天。”“土特產”“更多打卡勝地等您來”。
一條麻石巷,輾轉數百年歷史,青磚灰瓦,記載有常歲月,老街里藏著柴米油鹽,藏著生命的痕跡。
一半記錄煙火,一半留有詩意,走在這條歷經輝煌與滄桑的麻石巷,歷史仿佛被重新定格。
整條麻石巷是從上而下全由無規則的麻石鋪砌而成,街中心是蜿蜒曲折的排水溝。雖然時間的洗禮改變了麻石巷的部分樣貌,但至今巷子兩邊還保留著不少安裝了木質板門的店鋪,看上去極具歷史年代感。正是經過無聲歲月的洗禮,才顯出十足的滄桑,正是因為遠離了大城市的喧囂,麻石巷才會顯得十分獨特。走過麻石巷,卻走不過念舊的情懷。
白沙古街麻石巷,巷子雖窄,人走在其中,卻毫無壓抑感。這里每一樣擺設、每一個景觀小品都讓人感到親切,有一些是上個世紀的記憶,有一些雖是陌生的物事,卻毫無違和感。
時光在這里老去,昔日留下的風還在巷子里穿梭。偶爾有陽光照進來,會讓心里蕩起漣漪。要是有月光又如何,照過古人的月亮如今也照著客居外地的人們,會讓人思緒聯翩。若是下起小雨,定會讓人想起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巷》,這幽長幽長的小巷,不知會流淌出怎樣的詩意來。
三
岸上垂柳依依,河中漣漪層層。
太陽從云層中鉆出來,給古鎮鍍上了一層金黃。
帶著紅色頂蓋的竹排停在大溪河邊的柳樹下,古舊的吊腳樓與現代特色的樓房并存,白墻、灰墻或黑墻與黛瓦,綠色的山、半清澈的河水,構成了明麗的秋景圖。
河岸上木結構、磚石腳、瓦頂的房屋,似乎是專門為瀏陽河而存在的。
木欄桿的陽臺,往往是主人家夏天乘涼、平時觀景的理想場所,可謂近水樓臺先賞景。
原來處在大溪河出鎮處一側的民宿酒店,名叫“初見”,取“人生若只如初見”之意。往該酒店巷子里走,可見一側墻上的文字:“一起去旅行,陪您熱愛這個世界”“總有好運在前方”“在人間販賣美好”“不管幾歲,開心萬歲”“等浪漫也等您”“和您相愛,陪您看海”“每一天都值得熱愛”。正門一側墻上懸掛著寫有酒店名的小木牌。
在“初壹碼頭民宿小酒館”的指示牌下,木牌上寫著“也可以是麗江,不一定非得是麗江”。
墻壁上用小紙塊拼貼出的心形圖案,比較有創意。
一家小店里,把很多酒瓶吊起來,展示架上擺著很多水杯或酒盅,木牌上寫著“自由要么愛的死去活來”“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白沙”“美女的事你少管”“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陪您去熱愛這個世界”。
在民宿“初一碼頭”的黑色牌子上有這么一句暖心的話“風景再變,等你不變,只要你回頭,我就一直在。”門楣上的布招牌上印著“太陽下山,就是喝酒的信號”。在初一碼頭的窗子上方,居然寫著這么一句“感謝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遇見你。”
四
青石板鋪地的巷子,白天有時也很少有人走。
從臨河的巷子走下去,可抵達河邊。
在巷子一側,白沙村萬福組22號,擺放著一輛拖著冰棒的自行車,一塊石板壓在兩塊枕木上,石板上有一個木制的豬槽,里邊居然生長著一叢什么草。木柜里放著舊電視機、舊收錄機,柜頂擺著舊鐘表,一面墻上還貼著周潤發和兩個女明星的照片。這種擺設,會讓人不禁聯想到逝去的那些難忘的歲月。
小巷邊一塊木牌子上有這樣的文字:白沙渡,水清沙白等你共渡,自渡智,渡人慈。很有哲理。
萬福街的匾額下,有這樣一副楹聯:水碧峰青滿目云林氣象;民淳俗厚千秋煙火人家。
一段一端為穹頂、中間為平頂的走廊,頂上掛著多棱的紅燈籠,勾過縫的磚柱十分樸拙。走廊另一端,檐下懸著撐開的彩色油紙傘。
聽說白沙完全小學內建有劉氏宗祠,我走過去看看,實際上劉氏宗祠老早就建了,小學是后來才建的。
由于正值中秋節假期中,學校放假,校門關著,劉氏宗祠的門也關著。
從校門口的圍墻欄桿外看進去,宗祠為磚木結構,頂上蓋瓦,宗祠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揚威漢室,宗起彭城。
在這里,宗祠的古色古香與小學建筑的現代風格相映成趣。除了讓人有年深月久之感,還有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