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部企業表現來看,深圳盈利能力不僅甩開上海,而且直接PK長三角。
前不久,上海、深圳各自發布了一份本地企業排行榜單,上海發布的是100強企業榜單,而深圳則是500強企業榜單。
目前,深圳在工業、外貿等領域已經趕超上海,但是在細分領域二者表現如何,深圳市如何從追趕者變為領先者?
深圳市如何從追趕者變為領先者?
兩個榜單都是以企業2023年營業收入為排行依據,我們把兩地前100強企業在各個層面做一個比對,尤其是兩地在細分領域的差異,其實能夠一窺深圳趕超上海的秘密。
規模:上海強于深圳
上海前100強企業的總營收為10.54萬億元,是全市GDP(4.72萬億)的2.23倍。
深圳前100強企業在2023年創收9.02萬億元,是全市GDP(3.46萬億)的2.6倍。
從百強總量上來看,深圳比上海少了14.42%。從2023年表現看,上海百強企業營收增長1.01%,而深圳則比上年下降0.92%。
規模:上海強于深圳
從一千億營收企業數量來看,上海一共24家,深圳為18家。從百億營收來看的話,深圳為124家,上海應為100家多一點,因為上海只公布了百強數據,上海百強的門檻為105.78億元,深圳百強的門檻為140.91億元,上海入圍企業在深圳要排到約120位。
從規模上看,上海略強于深圳。這其實是兩地整體經濟規模差異的體現。要知道,上海、深圳在城市面積、人口以及企業數量上都有不小的差距:
深圳
上海:深圳
面積
(平方公里)
6340
1997
3.2倍
常住人口
(萬人)
1779
1.4倍
企業數量
(2022年)
276.5萬
245.7萬
1.11倍
GDP總量
(2023年)
4.72萬億
3.46萬億
1.36倍
另外一個原因是,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深圳頭部企業營收表現很不理想,營收規模超千億元的頭部企業實現營收總額61206億元,同比下降13.35%。不過深圳其他企業表現穩健,營收在10億-100億元的眾數區間企業實現營收總額10147億元,同比上漲3.54%。
深圳頭部企業營收表現很不理想
從這個數據來看,深圳企業呈現分散趨勢,上海企業則越來越集中,尤其以排名第一的寶武最為突出,在上海百強過去一年的營收增長中,寶武貢獻了29%!
效益:深圳強過上海
由于國外企業排名一直以營收為主要依據,比如財富500,國內媒體報道的時候都翻譯成“500強”,其實不準確,應該是“500大”。到底強不強,還要看結構,看質量效益。
首先看行業結構。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從百強前10名構成看,上海前10名中有4家為房地產和建設施工企業(中建八局、萬科、綠地、蘇商建設),3家金融企業(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及太平洋保險),另外3家為寶武、上汽及中遠海運。
深圳前10名中有3家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企業,分別是華為、騰訊、比亞迪;2家金融機構,平保和招行;僅有1家房地產企業萬科,其余四家分別是富士康、深投控、順豐及中電,其中富士康、順豐及中電也帶有很強的科技屬性。
前10名榜單基本代表兩地經濟的特色,上海以傳統的金融、地產為主,再加上傳統大國企的底色,而深圳則是以民營科技企業為主,再加上近年開始冒升的國企。
兩地的行業結構差異在百強名單上也很明顯。
上海百強企業中,傳統的制造、建筑、房地產、商貿等占比約50%企業,金融、保險、投資類約10%,綜合類企業10%,互聯網科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已經占了相當比例,約30%,主要是以中芯國際、美團、拼多多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公司。但是即便如此,與上海作為科教文化中心的地位還是不相符合,與深圳相比,上海產業的“科技”成色仍然不足。
深圳百強企業中,約60%為新能源、互聯網科技、生物醫藥等行業,傳統制造、房地產、建筑、商貿和綜合類等占30%,金融、保險、投資類企業為10%。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上海百強企業中44%是國有及控股企業,56%是民營及外商合資、獨資企業;深圳民營及外商合資、獨資企業則達到64%,國有及控股企業占36%。在所有制結構的優劣勢這里不做分析,只是在這方面,深圳民企及外資的勢頭今年略有放緩,而上海則穩步提升。
與深圳相比,上海產業的“科技”成色仍然不足
不過,民營企業始終是深圳經濟的中堅力量。在深圳500強新上榜企業中,民營企業最多,共有75家,其次是國有企業數量23家,中外合資企業3家。
從榜單整體占比來看,數量占比69.80%的民營企業實現營收46740億元,占營收比重達45.03%。數量占比19.60%的國有企業實現營收31747億元。民營企業及國有企業合計占據榜單447個席位,貢獻了約76%的營收規模,是500強榜單的重要組成部分。
盈利:深圳PK長三角
強不強,還是要看盈利水平。
20年來上海企業百強的利潤率水平增長很快,營業收入由2004年的13141.8億元增長至105434.9億元,增長率702.3%;凈利潤由2004年的593萬元增長至5009.4億元,增長幅度已經超過8萬倍了。上海百強企業2024年的平均銷售利潤率達到4.75%,而2024年深圳500強企業銷售利潤率均值為5.10%(暫未找到百強數據)。
強不強,還是要看盈利水平
整體來看,深圳略強于上海。
不過,從頭部企業表現來看,深圳盈利能力不僅甩開上海,而且直接PK長三角。2024年財富500強深圳上榜企業10家,上海13家,但是深圳10家上榜企業的總盈利超過了長三角28家上榜企業的總盈利:
圖片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深圳10家上榜企業,總營收6993.2億美元,利潤高達714.7億美元,銷售利潤率為10.22%。
長三角28家上榜企業,總營收17261.7億美元,利潤597.6億美元,銷售利潤率為3.46%。
圖片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顯然,上海、深圳的產業結構差異,使兩地企業盈利水平呈現較大差異。上海百強企業榜單中,電商、航空旅游、黑色冶金、建筑等企業2023年營業收入增長幅度較高。其中,中國寶武、中建八局、東方航空、美團等行業龍頭企業2023年營業收入增加額較多。
而深圳500強企業近一半集中于“20+8”戰略產業集群領域。“20+8”產業集群領域的上榜企業數量為225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數量為100家,為深圳工業產值及外貿出口貢獻巨大。另外,包括單項冠軍、小巨人、省及市專精特新企業在內的深圳“專精特新”類企業數量占比達到33%,雖然目前營收占比僅為15%,但無疑是未來深圳經濟的主力軍。
深圳“專精特新”類企業是未來深圳經濟的主力軍
兩個榜單的數據顯示了上海深圳發展的差異性,但另一方面也都面臨一些共性問題,那就是經營持續增長受阻、新舊動能轉換面臨陣痛以及國際化擴展等方面的問題。
文|深圳客編輯部
圖片來自網絡
你認為誰更強?
留言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