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今年宣布不搞雙11晚會了,消息一出江湖巨震,大家都在感慨說, “哎,一個時代結束了”。
可是,事實是這樣嗎?關于消費的黃金時代真的過去了嗎?
電商興,阿里興,一浪接一浪,皆是阿里創。
雙十一為什么能成功?因為人們想既想省錢,又想過美好日子的強烈愿望,被阿里在雙十一這個節點上挖掘出來,集中爆發出來,才形成了雙十一大賣、特賣的超級現象。
不可否認,曾經的阿里走的遠了,忘記了初心。人們一直喜歡簡單粗暴的打折降價,不喜歡難度接近高等數學般的折扣計算和預售制。
人們只想買便宜,而不是再上一次學。
彼時的阿里飄了,失誤一旦被對手拼多多、抖音抓在手里加以拿捏,每年隨便幾個百億補貼,直接就給干翻在地,導致在電商戰場中的全面潰敗。
想當年,是阿里打敗門口的野蠻人易貝易趣,先搞起了國民消費電商;
想當年,是阿里首創雙十一購物節,讓商家在寒冬臘月里也能甩掉庫存包袱,也讓老百姓買到了實惠賺到便宜;
想當年,也是阿里第一個站出來,把一個購物盛會打造成一個個雙十一春晚,視覺盛宴;
而如今,晚會停辦,把籌建晚會的錢拿來補貼商家和消費者,不是消費時代過去了,是阿里這家公司過了青春期,更加務實了。
如今再去搞無意義的消費晚會,結果就是阿里搭臺,多方唱戲。
首創自阿里的雙十一,早已裂變成京東、淘寶、拼多多、乃至抖音電商多家平臺混戰,雙十一也早已裂變成38、618、818、雙十二等等購物節,甚至都已經滲透進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只要過日子留點心,處處有優惠券,時時有打折商品,誰又一定非要被憋在雙十一呢?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指的是:消費者的需求一定會向寡頭集中,為了解決需求不得不按寡頭的規則套路去玩;
而合久必分指的是:寡頭終究會倒掉,消費需求總會再次散落天涯各處,買東西就是簡單粗暴,看誰更便宜。
雙十一人們會去買東西,但買東西的人們基本都不會去看晚會,晚會屬于節日,但并不屬于消費。
阿里做的對。停辦晚會,把錢用來補貼商家和消費者,既符合投入產出性價比,也符合天下合久必分之大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