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本文根據2024年9月22日北大國發院成立三十周年慶?;顒印ど虒W分論壇——承澤商學第10期對話內容整理。北大博雅青年學者、國發院副研究員、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謝絢麗主持,五位對話嘉賓分別是國發院BiMBA商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宮玉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產業部主任、國發院EMBA2000級校友劉淮松,盛心集團董事長、健康中國論壇執行秘書長、國發院EMBA2009級以及DPS博士2015級校友張捷,艾美疫苗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國發院EMBA2017級校友周延,加多寶集團總裁、國發院EMBA2021級校友李春林。
謝絢麗:歡迎各位參加國發院三十周年慶典商學分論壇,我們主要從實踐角度探討商業經營如何應對變革。首先,讓我們認識今天的嘉賓之一劉淮松校友,他是國發院BiMBA商學院2000級EMBA校友,也即首屆EMBA校友。海聞老師特別提到,這是一批非常優秀的學生,也推動了EMBA項目逐漸形成特色并取得巨大成功。接下來,期待劉淮松校友分享他身為首屆EMBA的經歷與體會。
劉淮松:非常榮幸參加三十周年慶典,并作為E00班代表參與對話。E00班的一大特色是“三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是央企高層,三分之一是外企中國區高管,還有三分之一是創業成功的企業家。這個班級真正踐行了BiMBA商學院“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文化。大家經歷了由最初的激烈交鋒,到最終形成“欣賞、分享、健康”的班級文化。這種班級文化也深深影響了我們108位同學。
對我個人而言,這段學習經歷尤為寶貴。當時,我作為年輕的央企一把手,面對企業虧損的困境感到十分迷茫,非常希望搞清楚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感謝董事長的信任,讓我有機會到北大學習。在這里,我不僅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方向,更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們企業后來成為BiMBA商學院的典型案例,海老師做了太極股份的首屆獨立董事,BiMBA的師生們在董事會中占據比較重要位置,在那個階段發揮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就讀BiMBA商學院至今,一晃24年,我深刻感受到兩個關鍵詞:一是“深”,即感悟深刻,影響深遠;二是“淺”,即收獲甚豐,受益匪淺。
謝絢麗:謝謝。今天另外一位嘉賓張捷是獨特的“三北”代表,她本科畢業于北大中文系,后獲EMBA碩士學位,現已完成DPS博士項目學習。我很好奇,您為什么在實踐多年后還想攻讀博士?
張捷:BiMBA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這里的老師都是國際化的“海歸”。我本科學的中文,所以中西結合對我而言很重要。
讀EMBA我的收獲特別大,林毅夫、周其仁、楊壯、張黎、宮玉振這些優秀的老師,無論是上課、交談還是參加活動,都給我很多啟發,讓我精神世界的感受無比細膩和豐富。在老師們的鼓勵下,我還參加了戈9和戈10兩屆商學院戈壁挑戰賽,本科時我連200米都跑不下來,但戈賽我每次都堅持了下來,后來還跑了全馬。這個過程中,我的深切體會可以用“身體力行,學以致用”來概括。
EMBA畢業后,這段學習經歷更是實實在在地幫助到我。我曾面臨一個難題是將心理學融入國企管理,受宮玉振老師四渡赤水現地課程的啟發,我將沙盤、5G和心理學結合黨史進行演練,順利解決了這道難題。
后來繼續讀博士,以及為何選擇DPS項目,一如張黎剛才的發言所提及:EMBA讓我們知其然,DPS讓我們知其所以然。周其仁老師在博士班的第一堂課就強調,求學的關鍵在于發現好問題。我們發現值得探索的好問題,并以此建構一個理論架構,這得益于讀DPS時老師們傳授的挖掘底層邏輯和問題意識。發現問題就意味著問題解決了一半,因為總會有人能找到答案,但關鍵在于解決的是不是真正的問題。一旦發現了真正重要且他人未察覺的問題,就不再會陷入無意義的競爭。
DPS項目非常出色而且如今收獲滿滿,就我個人而言,讀博士以來我的視野和膽識都有所增長,今年我還主持出版了《中國心理健康年鑒》,非常感謝母校給予我的成長機會。
謝絢麗:謝謝。接下來我們有請周延校友,他同時也是國發院校友總會會長。這一職位不僅彰顯了周延校友的卓越貢獻,更意味著他肩負了眾多責任,付出了巨大努力。請問周延校友,在引領校友總會發展過程中您有哪些心得體會?
周延:國發院是我們心中的夢想學院,擁有兩萬多名遍布全球各行各業的校友,能成為國發院校友總會服務團隊的一員,是我一生的榮耀。目前,校友總會在全國設有24個地方校友會組織和7個行業協會,共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國發院第二屆校友會會長,我是擔任這一職務的首位校友,以往都是由學院院長兼任。國發院校友總會絕非領導機構,而是校友們的精神家園,我們的職責是竭誠服務每一位校友。
國發院校友總會有特定的使命:首先要充當國發院與每位校友之間的橋梁,其次要傳承國發院優秀的校友文化,堅持知行合一,既要有遠大理想,又要腳踏實地。最后,身為國發院校友,要有更高的標準和追求,應該心懷人生的夢想,應該有家國情懷,要敢于在平凡的世界里,仍勇敢地追求社會進步的價值。
謝絢麗:謝謝。李春林校友在今年EMBA新生入學典禮上分享提到,在國發院讀書這幾年也是加多寶特殊的發展階段,今天能否更深入分享您如何帶領企業走出逆境?
李春林:2018年加多寶經營面臨嚴峻挑戰,我接到任命,重回加多寶主持工作:當時企業面臨現金流危機,員工長達半年未能正常發放工資,工廠門外不斷有債主討債,供應商停止供貨,銀行抽貸,工廠處于半停產狀態。上任后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想方設法穩定局面,再理清變革之路。
回顧加多寶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一直是以營銷為核心打造品牌和產品,在涼茶產品市場上獨占鰲頭十多年,利潤也豐厚,后來在市場中陷入惡性競爭,內部管理效率下降,導致多年虧損,客戶、團隊信心受挫。我當時分析,只要解決營銷競爭問題和經營成本問題,現金流自然會好轉,供應商也會重拾信心。
問題是如何來解決呢?是全面重建還是局部修繕?最終我們選擇了全面重建,首先是管理體系必須革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了組織架構的精簡,實現扁平化管理,摒棄了繁重的總部職能,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建了高效的新團隊。改革后,企業總體員工數量減少了一半,人工成本因此減少10億元??偛繌囊磺Ф嗝麊T工調整到僅剩一百多人,運營效率卻顯著提升,實現大市場小總部。改革效果讓客戶看到希望,重樹信心。
再就是營銷業務問題的思考。我們決定迅速停止或調整所有虧損業務“止血”,同時考慮“造血”,包括提高毛利率。為此,全面梳理了成本結構,剔除經營各個環節中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最終讓毛利率基本穩定在50%。
一個擁有全國規模和50%毛利率的品牌,只要內部不再犯錯,堅持走正確的路,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诖宋覀冞M一步細化了戰略舉措。在我看來,企業陷入困境時重建信心至關重要,而信心首先源于新團隊是否有新方法和好的價值觀,其次是哪些商業模式切實可行,最后是承諾能否兌現。
困難時期穩住供應商和債權人同樣至關重要。在企業改革中,需要與客戶間坦誠交流,積極面對,直面問題,讓客戶看到我們誠懇的態度,相信我們的承諾,并給予我們時間調整,創造穩定的改革環境。
對整個過程我有三點深刻體會:
首先,在艱難時期,管理者積極、樂觀的態度至關重要。當所有人都感到絕望時,企業領導者必須保持積極和樂觀,并傳遞給團隊正能量,進而影響企業內外部的信心。
其次,能清楚問題所在并能坦誠面對問題及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和路徑。坦誠面對和積極溝通是解決沖突的關鍵所在。
最后,堅定的信念不可或缺。戰略定力不可或缺。
2018年的改革成果讓團隊、客戶看到了希望,但企業經營還未能恢復到正常軌道。2020年開始的疫情和面臨多個合作項目的現金回購,公司經營處境依然極為艱難。面對困境,如何帶領團隊突圍、讓企業涅槃重生,還需要通過系統化學習來提升應對問題的能力,理解管理的底層邏輯,看清楚問題的本質,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堅定內心。在了解國發院后,我就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在國發院這段讀書求學之路意義重大,國發院給予了我強大的力量。雖然期間焦慮難免,但通過學習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企業,穩定團隊信心,帶領團隊闖過難關,企業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從2019年開始持續盈利,幾年時間還清百億債務,讓企業經營回歸正常。國發院的學習經歷非常有價值。
謝絢麗:國發院確實有這方面的特色課程,比如宮玉振老師四渡赤水現地課程專門講解困境中的戰略決策。宮老師您能分享一下當時是如何創新現地課程的嗎?
宮玉振:談及現地課程,其實應由胡大源和楊壯兩位老師來分享,因為他們是這一課程的發起者,這些新課程也算是我們的特色。前面幾位校友的分享,都展現在國發院學習后自己和所在組織的改變,促成這些好的變化發生,正是商學教育所追求的。對于求學者而言,借用禪宗里學法者領悟真經往往存在不同層次,在BiMBA商學院的學習也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首先,畢業后會拿到北大雙證,這是BiMBA商學院同學們可以自豪一生的事,但是如果僅僅為這個目的,學習的境界顯然還停留在表層,BiMBA商學院給大家提供的真正價值也并不是這一部分。
往上一個層次,是更新認知,升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知同質化往往會引發惡性競爭和同質化競爭,唯有跳出這種局限,才能真正超越競爭。當你能夠洞察大勢時,便能看到別人忽視的機會,這正是國發院的一大特色與優勢所在。作為智庫中的商學院,我們不僅提供與眾不同的課程內容,更致力于幫助大家理解大勢,把握趨勢,在提升宏觀視野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許多同學在國發院學習后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這種認知層面的飛躍。
第三個層次是升級領導力。對于領導者,領導力很重要,楊壯老師在領導力課程中尤其強調領導者的品格。到國發院讀書的都是優秀的個體,但優秀的個體往往都是有個性的,大家如何做到相互欣賞、相互學習,這需要有更大的格局,也是很大的挑戰。真正的領導力在于超越個人局限,追求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目標,并展現出更強的包容性。這也是國發院可以提供給大家很重要的價值。
最后一個層次是精髓所在,那就是情懷。家國情懷是國發院的靈魂,國發院BiMBA商學院也因此被稱為是一所有靈魂的商學院,這也是我們的基因。林毅夫老師早年赴美留學,回國后創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之后擔任世行副行長,名揚四海,最終他還是回到國發院,全心投入中國問題的研究,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深厚情懷。同樣,周其仁老師在極寒條件下打獵時,夜晚仍點燈研讀《資本論》,如今70多歲的他依然活躍于實地調研,背后驅動力正是那份家國情懷。家國情懷不僅是國發院的靈魂,也是商學院的核心價值。成為真正的“國發院人”,不僅僅在于進入這里學習,更在于是否擁有這種精神。
優秀的人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加入。在與校友交流中,我常聽到他們說:“與其他EMBA項目相比,我們討論的話題和追求的目標很不一樣?!眮淼竭@里大家都是志同道合者,然后大家能夠相互欣賞、共同成長,這也是國發院最大的魅力所在。
謝絢麗:謝謝。我們回顧了求學經歷,也總結了國發院的特色。今天的主題是“創變中的商學”,當前我們都面臨諸多挑戰:國際形勢多變、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許多人用“內卷”來形容這種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家們如何應對挑戰?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幾位校友嘉賓開始。
李春林:我從三個方面分享一點個人想法。
首先,從現在和長期來看,中國14億人的消費市場前景依然樂觀,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市場長期向好,在當前困難時期,我們要重點抓內部管理、組織變革、產品創新和市場經營思維以應對挑戰,其中打造靈活的組織結構尤其重要。以加多寶為例,在過去兩年我們調整了組織架構,賦予市場前端更大的決策權,讓他們根據各地市場情況快速做出決策,當然,我們會監督他們的決策,確保沒有問題。
其次,從成本效率和創新角度來看,獨特的經營思路很重要。第一要管好成本,在提高銷量的同時控制成本增長。把固定成本降到最低,才能抓住更大的機會。在成本效率和商業模式、產品品牌的創新方面下功夫,也是我們的經驗總結,連續三年來我們一直在調整應對市場變化,并且管理者要主動承擔決策責任。
最后,特殊時期企業要適當放慢腳步,扎實做好基礎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為未來市場回暖做好準備。專注于打好基礎,才能在環境好轉時抓住機會,擴大市場。
周延:從企業家的視角來看,中國經濟發展同時面臨企業家信心缺失、政府官員動力不足,而這兩者正好是經濟學中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涉及的領域。由于缺乏市場信息和更有力的支持,他們都在逐漸變脆弱。
在這個背景下,我提煉出5個關鍵詞,即內卷、生存、創新、不確定性和長期主義。盡管外部環境不斷變化,我們也無法改變經濟大環境、中美關系,或是政治、經濟和外交環境,但是我們能改變企業自身的小環境,比如改善財務數據和確保企業與未來的實際關聯。
以我的企業為例,在最近的高級管理會議上,我們決定專注于提升自身實力,而不是糾結于大環境。疫苗市場始終存在,我們應該在變革中尋求創新和國際化。創新意味著與國際大型藥企競爭,開發滿足全球市場需求的產品,這是檢驗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關鍵。同時,不僅僅做產品出口,企業出海也變得尤為重要。東南亞、中東、南美和非洲市場都充滿機遇,當然企業必須做好準備,否則就是盲目投資,只會帶來風險。
總之,企業要穩健經營、關注現金流并放眼全球發展。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史詩級的全球格局重構,在這樣的時代大趨勢下,個人和企業可能都顯得微不足道,必須順勢而為。順應大勢、與時俱進才是與世界和解的真正態度。
張捷:我們企業專注于心理健康服務,疫情后,個體和組織的健康管理問題都極其嚴峻,我們的工作量激增,也深感責任重大。心理學領域多為女性,我們團隊中也是女性員工居多,大家的堅韌與情懷,成為我們堅持的重要支撐力量。
今年6月,我們還組織了一次全國管理者培訓,其中一天是游學北大,蔡元培先生1917年在北大建立首個心理學實驗室,我們特別追溯了他深厚的家國情懷,也緬懷了李大釗先生的崇高精神,并藉此堅定信念。比起一百年前的先輩們,我們面臨的困難要小得多,因此我們更要回歸人生常態,以正確的價值觀指引。
當前,不少組織內部的不信任感普遍較強,我們在自己團隊內部和提供服務時,都會鼓勵彼此示弱、共同探討困境,因為這是組織兼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國際上,微軟、谷歌等企業已明確提出心理安全是創新的基本前提。在團隊中,我們也致力于營造包容、開放、心理安全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自由發表意見,不必擔心被打壓或嘲笑。這種氛圍不僅促進了內部創新,也讓我們在提供服務時更加注重團隊間的信任與兼容。
劉淮松:我也主要是分享幾點個人感悟。
首先,我們所處的行業變化太快了。太極從主機系統起步,歷經網絡時代、互聯網時代,現已邁入智能時代。這期間,我無論是在太極擔任19年一把手,還是后來在上海、廣東領導兩家上市公司,都深刻體會到“創變式商學”的價值:創變時代內外部環境巨變,每家企業都需要深思變與不變的哲學,哪些需要勇敢擁抱變化,哪些需要堅守不移,至關重要,而商學就是要在不確定性中探尋確定性,在紛繁復雜中把握機遇,這也是商學永恒的課題。
其次,不忘初心與守正創新永遠是企業前行的燈塔。這包含兩層意思:第一,不忘初心,即堅守創業時的理想與信念,這是最強的內驅力。企業家無法躺平,因為我們天生渴望創造價值。第二,既要夯實基本功,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要在守正基礎上,靈活應對外部變化,謀求創新與變革。
最后,關注國際化,尋找確定性機會,同樣有助于應對不確定性和“內卷”等挑戰。
謝絢麗:謝謝四位校友,最后請宮玉振老師做總結和補充。
宮玉振:四位校友的分享都是親身經歷,他們承受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焦慮、痛苦,但最終都走出來了。這是當今時代特別需要的領導力。毛澤東曾經講,在戰爭中,領導者的重要使命是“在紛亂中找出條理,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確定的方向。”這正是領導者的關鍵任務。
現在,我們身處的時代的確容易讓人感到迷茫、焦慮,甚至隨波逐流或急功近利,這也是人性的組成部分,都很正常。但是身為領導者,即使所有人都沮喪,他也不能沮喪;即使所有人迷失,他得找到方向。如果說過去的環境相對穩定,那現在是高度不確定。駕馭不確定環境的能力,已經成為基本管理能力。如果說過去40年發展非常順,那現在逆境可能隨時來臨,硬仗、惡仗可能更多,逆境管理能力也成為組織的基本能力。今天的管理者,有能力駕馭不確定的環境,還要有應對逆境的本事。
我在四渡赤水課堂上分析過,可以從戰術、戰略、價值觀三個層面來談應對。
首先,戰術層面得隨機應變,因為環境太不確定,很難預料到所有結果和細節。就像四渡赤水,并不是誰提前規劃好的。一渡赤水時,誰也沒想到會有二渡、三渡,但到三渡時,大家開始琢磨四渡。這是個不斷摸索、學習的過程,得根據環境變化來調整。可見,在不確定的環境里,靈活性和柔韌性特別重要。戰術上必須靈活,這是生存的基礎。必須接受環境會不斷變化,并適應這種動蕩。
當然,老是變也不行,變化太多容易迷失方向,變成機會主義。四渡赤水雖然方向變來變去,但基于對大勢的判斷,戰略意圖始終沒變,那就是北渡長江,到四川和張國燾、徐向前的部隊會合,在川西建立根據地。有了這個戰略意圖,戰術上再怎么變,行動還是有定力。這種定力來源于深刻的洞察和分析,特別重要。
其次,戰略意圖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具有階段性特點。紅軍四渡赤水后進入川西北地區,也就是阿壩地區,發現那里也不適合建立根據地。這時,中央與張國燾在南下還是北上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最終毛澤東率領一、三軍團獨自北上到達陜北??梢?,戰略意圖可以調整而且有時候必須調整,因為不同階段的環境和挑戰很可能不同,戰略要隨之變化。
最后是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四渡赤水及之后的過程中,紅軍的戰術、戰略都發生了改變,但是有一點始終未變,那就是我們反復提及的使命、愿景、價值觀。
以上三個層面,戰術要機動靈活,組織要敏捷,因為不斷適應環境變化才能生存;戰略意圖相對穩定;使命、愿景和價值觀是長期且根本不變的。三者中既有變化也有不變,變化之中又蘊含著新的變化,因此才既能應對環境變化,又能擁有強大的動力和定力,引領組織穿越動蕩和不確定的時代。幾位校友的分享中也很好地體現了這幾點,都做得非常出色。
最后我想說,這個時代確實充滿壓力,對每個企業家都是如此,但是就像德國名將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所言,“沒有絕望的形勢,只有絕望的人”。形勢永遠不會絕望,除非你自己放棄希望。
關于北大國發院商學教育
學院內設BiMBA商學院,成立于1998年,是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北京市第一家中外合作學位教育項目,2000年開始招收首批EMBA項目(北大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BiMBA將全球前沿的管理理論與中國實踐深度結合,以中西合璧、知行合一的課程體系和北大人文底蘊,培養卓越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
EMBA畢業可獲得北大碩士研究生學位和學歷證書。國際MBA項目分別與比利時弗拉瑞克商學院、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合作。第二碩士學位項目分別與美國福坦莫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合作。
學院另有、EDP項目及等。
近期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