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2月的團村戰役中,少共國際師師長吳高群在一線受到重傷,最終搶救無效犧牲,這個消息傳出后,全師將士們悲痛欲絕。在為師長下葬時,政委蕭華帶著戰士們泣淚高呼:“為師長報仇!為戰友報仇!”
很快,上級調紅七師代師長曹里懷來到少共國際師任師長,曹里懷是參加湘南起義的老革命,雖然年僅25歲,但工作經驗豐富,是中革軍委認為能臨危受命挑起重擔的合適人選。
開國中將曹里懷
隨后,少共國際師隨紅五軍團一同南下,依托康都、建寧兩城構建防線,阻攔國民黨大軍向中央蘇區推進。
根據軍團長羅炳輝的部署,少共國際師在建寧北部黃坊鄉駐扎,主要起到牽制伺機打擊德勝關的敵軍翼側。
這個地點選得非常巧妙,黃坊鄉與黎川縣交接處高山連綿,地勢險要,而且背后有邱家隘、黃家隘、寨頭隘等多處隘卡,對于少共國際師來說進可攻退可守,而且扼住了敵軍自黎川南下的交通咽喉,構成了保衛中央蘇區的第一道防線。
恰逢此時,國民黨上將蔡廷鍇帶著第十九路軍發動了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提出了“反蔣抗日”的政治主張。
蔣介石大為震怒,將精力放在了撲滅后院之火上,就這樣,中央蘇區和紅軍得到了喘息之機。但這段難得的備戰時間并沒有多長,不到一個月之內福建事變就被鎮壓。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國旗
1934年1月,蔣介石再次調集25個師,一東一西對中央蘇區撲來。1月25日,少共國際師的老對手陳誠再次親率北路軍第三路軍主力從福建轉回江西,自黎川攻向樟村,意圖打通向建寧的進攻通道。
由于敵人來勢兇猛,再加上第94師的截擊,少共國際師還來不及狙擊,敵軍就已占領樟村、橫村等地。無奈之下,少共國際師只得奉命退守邱家隘、寨頭隘等地,與紅5軍團第13師的三個團沿著邱家隘、竹箕隘、寨頭隘、黃家隘一線組建防線。
時值寒冬,四周的山頭和防御工事中都已經有了積雪,但少年戰士們依然不斷地在加固工事,因為曹里懷和蕭華判斷國民黨軍這次動作迅猛,一定不會在樟村過多停留。
果然,在占領樟村后,陳誠立刻開始部署攻勢,他安排麾下第11、67師攻邱家隘,第79師攻寨頭隘,第94師作為總預備隊在西城橋、溪源附近機動待命。
67師的先頭部隊很快逼近邱家隘前沿并進行了試探性進攻。由于少年國際師早有準備,又居高臨下占據了地形優勢,很快就打退了敵人的沖鋒,而敵軍也收縮軍力等待后續主力。
邱家隘是距建寧縣城數十里的一個山頭,竹箕隘、黃家隘分部在其兩側,海拔均有7、800米,與上不遠的寨頭隘連綿一體,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防御陣地。這也是之前所紅軍在此駐扎進可攻退可守的原因。
1月26日,陳誠所率主力在邱家隘防線集結完畢,很快就向紅軍的幾個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邱家隘阻擊戰地圖(紅圈處)
寨頭隘防守戰最早打響,79師以兩個團的主力攻向了這里,駐守在此的少共國際師一部利用地形對沖鋒的敵軍進行了大量的殺傷,抵擋住了上十次沖鋒,遲滯了國軍的整體攻勢。
但這樣的戰局并沒有僵持下去,很快國民黨軍利用兵力優勢分出一支部隊,繞后發動攻擊,對我軍的陣地形成了夾擊之勢。少共國際師頑強抵抗了數小時,損失很大,終因寡不敵眾,無法堅守,只得按戰前的方案撤到黃坊防線,讓出了寨頭隘。
而在當日中午,國軍第67師主力也展開了對邱家隘少共國際師和紅39團陣地的進攻,在炮火的掩護下沖到了我軍修建的堡壘前,紅少年們沉著老練地用步槍和手榴彈進行狙擊,連續打退了敵軍數次沖鋒。
而在紅軍陣地竹箕隘,國軍第11師66團的進攻同樣進行得不順利,多次組織的沖擊均在我軍修建的大量防御工事前潰退。
兩路敵軍受挫的消息報到陳誠這里后,讓他的臉色十分難看。他手中的兵力是紅軍守軍的將近7倍,原計劃是勢如破竹地攻到建寧城,卻在第一道防線就遭到了這么大的阻力。
在他的調動下,11師剩余兵力立刻對邱家隘的國軍進行了支援,策應第67師左翼,兩師分三個方向對紅軍陣地進行了猛攻。少共國際師面對數倍之敵,骨子里的悍勇再次被激發出來,而痛失師長的仇恨也支持著他們英勇作戰。
戰局膠著之時,敵軍再次出動了轟炸機,這原本是計劃用在建寧攻勢中的戰略力量,被提前用在了這小小的邱家隘。
在敵機的轟炸之下,少共國際師陣地中的樹木燃起了大火,將士們陣型被打亂。而敵軍也趁機再次分散,以一到兩個營為力量,共分成八個部分向紅軍陣地突擊。
就這樣,邱家隘防線在堅守一日后失守,而失去了策應支援的竹箕隘陣地、黃家隘陣地守軍四面受敵,也不得不隨之撤出戰斗,共同退守毛坊、黃坊、溪口圩一線,重新集結。
退守至將軍殿
因為在邱家隘等處受損較大,國軍不得不就地駐扎,進行休整。1月27日,時任閩贛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建寧守備區司令的葉劍英同志親自向少共國際師傳達了來自少共中央局的嘉獎電。
在電報中,少共中央局稱贊了他們在阻擊戰中的頑強和英勇,并鼓勵他們立下更大的戰功。同時,閩贛省委書記邵式平也號召建寧守備部隊以莫大的決心為守衛中央而戰。
開國元帥葉劍英
經過短暫地修整后,紅軍再次組織兵力向邱家隘等地發動了數次反攻,但由于國軍兵力強大并且不斷地修建碉堡,將第五次圍剿穩打穩扎的策略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的并未奪回陣地。
最終,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再做無意義的消耗,少共國際師及其他部隊選擇撤離了邱家隘防線,轉入將軍殿防線的布置。
應該來說少共國際師以及紅13師等部隊在邱家隘阻擊戰中,在國軍的極大兵力優勢及裝備優勢的攻擊下,打出了紅軍英勇頑強的作風,并且遲滯了敵人對中央蘇區的攻勢,為紅軍主力部署防御爭取了時間。
邱家隘戰斗遺址
但從大戰略上來看,這其實是在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思想下被迫打的一場對紅軍十分不利的正面消耗戰。經過這一戰,少共國際師在兵員上僅存不到五千人,而且彈藥也被極大消耗,戰斗力銳減。
退守將軍殿后,少共國際師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陳誠吸取了教訓,對部下一再要求切勿冒進,必須采用“三里一推,五里一進”的戰術穩扎穩打,國軍的攻勢放緩了。
但此時,中央蘇區已是腹背受敵,與國民黨圍剿部隊北路軍陳誠部一樣,東路軍湯恩伯部也已經近在咫尺。在這種形勢下,包括少共國際師在內的各部紅軍,不得不連續作戰,為中央蘇區爭得一線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