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4日,被稱為朝戰“絞肉機”的上甘嶺戰役打響。在長達43天的交戰過程中,雙方投入了超過十萬兵力,多個兵種參戰。傷亡人數大致持平,各自約為1.5萬人(韓軍傷亡未統計在內)。
其中我方和對方的傷亡率分別為25%和超過40%,在戰爭史上,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然而,查閱有關上甘嶺戰役的資料,有一個細節引起了眾多軍事學者的關注。
志愿軍方面的12軍31師91團8連4班9名戰士,作為一線參戰的最小作戰單位,僅有人受幾處輕傷。在圓滿完成上級交付的作戰任務后,全部從戰場上安全撤回。
能夠從這樣一場殘酷的戰斗中全身而退,是一個讓人嘖嘖稱奇的表現。那么,他們又是如何實現的呢?下面,來再現一下這個經典的小兵群作戰過程。
從11月1日開始,8連4班隨91團進駐上甘嶺西南部的597.9高地,接替此前因為戰斗減員嚴重,亟待休整的15軍所屬連隊。
按照上級指示的輪戰策略,每個連隊需要固守陣地至少12個小時,然后撤退下來休整,再由下一個連隊接班。8連4班分配到的守衛對象是位于該高地最前沿的9號陣地,屬于直接迎戰敵人的尖刀位置。
在持續了一整天的戰斗之后,除了三人身負輕傷外,所有人安然無恙地回到了后方的戰壕里(傷員中有一人是新兵因投彈后忘記及時隱蔽而受輕傷)。
連隊和團里都覺得不可思議。8連4班創造了奇跡,他們的經驗總結下來,可以概括為:靈活機動,果斷處置,配合默契,不怕犧牲。
4班上陣地的時候,對方遺留下來的尸體堆得比工事還要高。因為狂轟濫炸之后的土層松軟,起不到防護作用。在請示上級之后,4班的戰士們因地制宜,用敵人的尸體加土層砌成了特殊的“工事”。
天逐漸亮起來后,美軍攻勢逐步升級。因為對方的炮擊始終沒有停歇的意思,班長判斷敵人的地面部隊不會到來得這么快,就沒有安排人員在坑道外冒險留守,而是隔幾分鐘輪流出去巡視。
感覺到炮火聲逐漸遠去,戰士們認為敵人可能從炮擊改成步兵突襲了,紛紛準備沖上陣地展開肉搏。剛擺好預定隊形,后方不遠處的3號陣地方向卻意外地飛過來一只帶著體溫的斷手。這只血淋淋的人類肢體直接砸在副班長蔡興海的后背上。
他定睛一看,覺得不妙,立刻招呼身邊分散的戰士隱蔽進坑道。還不到半分鐘的時間,更加密集的美軍炮彈就賊溜溜地飛過來了。
好險,這是敵人的偽裝,為了引誘我守軍脫離防御工事的保護,暴露在他們的重型火力之下。斷手就是被偽裝不當的炮彈擊中而從戰友的身上炸飛的。不知名戰友血的提示,避免了4班的滅頂之災。
4班的戰士們還來不及哀痛戰友的犧牲和奉獻,美軍士兵已經氣勢洶洶地沖到了近在咫尺的地方。由于班里的戰士們參軍時間不同,擁有的實戰經驗也各不相同,4班采取班長、副班長和兩個老戰士每人帶領一個資歷較淺士兵的方式,輪流應對敵人的沖鋒,剩余1人作為機動力量隨時支援。
他們按照敵人迫近的距離不同,施以相應的攻擊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手榴彈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回避了短槍射擊的命中率差異,也降低了暴露目標的風險。管你是美國佬,還是韓國兵,炸就完了。
臨近下午的時候,久攻不下的美軍指揮官有些惱羞成怒了。在數架重型機槍的掩護下,美方步兵匍匐到4班藏身的坑道口,持續向內投擲手榴彈等爆炸物。如果一直這樣下去,要不了多長時間,坑道就會塌陷,9個人都會葬身其中。
危機迫在眉睫,班里的老兵況厚勝主動承擔起了守護坑道口的重任,連思考的空隙都沒有,滾滾冒煙的爆破筒就被塞進了坑道邊緣。
說時遲,那時快,況厚勝抓起爆破筒就向外沖出去。圍攻的敵人來不及躲閃,被況厚勝投擲出來的爆破筒炸得措手不及,殘肢斷臂滿天飛。4班替戰友報了斷手之仇,而這樣彪悍的戰斗作風,讓試圖突襲的美軍失去了近距離投彈的勇氣。
事后,經過統計,這個9人作戰單位在持續十幾個小時的戰斗過程中,抵御了美軍的7次沖鋒,打死打傷敵方士兵超過400余人。卻僅僅消耗了30發子彈和300枚手榴彈,以及少量的手雷和爆破筒。
英勇的9人團隊保全了自己,也守住了陣地,為后續戰斗的進行打開了良好的局面。戰斗結束后,4班榮立集體一等功,指揮員蔡興海獲授個人特等功,還和黃繼光、邱少云等人同批次獲得“戰斗英雄”的稱號。
50年代的中朝軍事實力,加起來也比不上承擔聯合國軍主力的美國軍力。在這樣懸殊的差距之下,我方依靠官兵英勇頑強的意志打出了國魂軍威,并初步實現了既定的戰略目標。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戰爭過程中的傷亡之慘重,算得上是近現代華人戰爭史之最。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人員損失,與敵我雙方的戰場投入彈藥量有密切關系。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聯合國軍”共消耗炮彈190余萬發,炸彈超過5000枚。我方志愿軍發射子彈5040萬發,手雷和炮彈70余萬發,使用炸藥2900多公斤。
這樣一場殘酷的戰爭結束后,陣地上幾乎找不到一個稍大些的石塊,整個高地的地理結構都因為轟炸而發生了顯著變化。戰役的最后階段,志愿軍包括勤雜兵和警衛員在內的幾乎所有人員都直接投入了戰斗,以彌補幾何倍數增長的兵力消耗。
所有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愿軍官兵都是不爭的英雄,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也就不會產生對聯合國軍的強大軍事威懾。朝鮮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他們的歷史功績,永遠都不會被時間磨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