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祥威 編輯|馬青竹
智駕長跑,頭部已經到達城市NOA賽段,國際汽車Tier 1們,才剛量產或準備量產高速NOA。
例如,3年前大陸集團與地平線1:1創立的合資公司智駕大陸,將在明年交出答卷。
以合資公司做智駕,相對特別。其它國際Tier 1,如博世、安波福,僅與國內算法公司進行合作,尚未到合資程度。如博世聯合文遠知行開發的高階智駕方案,已經在奇瑞星紀元量產交付 。
大陸集團的自動駕駛業務,中國市場由“智駕大陸”主導。
兩條主要產品線,L2和L2+,分別稱為“皓月”和“繁星”。寓意:行業很卷,工程師經常披星戴月,希望借此照亮用戶回家的路。
L2的“皓月”,主要為ADAS方案,主打前視一體機,更多精力放在海外市場。
L2+的“繁星”,面向高階產品線,將率先在中國落地。按照計劃,智駕大陸基于無圖的高速NOA方案,將在明年中量產。基于無圖的輕量化城市NOA,將在明年底量產。
這個節奏,明顯慢了。
且不說造車新勢力,比如小鵬等頭部智駕公司,今年三季度實現已全量推送無圖城市NOA。
即便發力晚的傳統車廠,如上汽智己、廣汽埃安、長城魏牌、吉利旗下極氪和領克等,也早追了上來,已跨過高速NOA節點,甚至追上城市NOA落地節奏。以智己為例,本月也宣布開通了全國范圍的無圖城市NOA。
國內智駕公司大疆車載(現更名卓馭)等,也是大陸集團入局智駕的勁敵。
穩一點,可以避免踏錯節奏。但在激烈競爭中,晚一步,是否還能搶到市場?憑什么?
只能先搞定高速NOA,也拼性價比
智駕大陸的L2+硬件方案,采用11V1R方案。11顆攝像頭、1顆前向毫米波雷達,基于地平線J6 E計算平臺(80 TOPS)。
可以實現L2+行泊一體全場景覆蓋,支持輕量化城區NOA、高速NOA、記憶泊車HPA以及智能泊車APA功能。
沒有激光雷達。用到大陸集團的,主要為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攝像頭主要來自海康威視等外部供應商。
一方面,大陸集團在全球范圍已經不再開發新的智能攝像頭。
此外,攝像頭模組和圖像質量強相關,為保證算法性能,對數據質量要求很高。除非必要,不會迅速切換攝像頭選型。
算法則由智駕大陸團隊主導。最初,有來自大陸集團的近100人。后來100多名地平線工程師加入,基本上“由地平線的中階智駕團隊,成建制地轉移過來”,包括算法、軟件、基礎設施、數據、測試等領域。
大陸的團隊,擅長硬件、質量、供應鏈;地平線的團隊,擅長算法、軟件、數據等。兩波人馬,已在地平線系列芯片上積累了量產經驗,為地平線J6 E方案上車打下基礎。
一位智駕大陸人士透露,“團隊在地平線J3、J5上量產了L2+的功能。從那時起,就在數據、軟件、場景上積累了大量經驗,收獲了影響效率、需要安全接管以及看起來很傻的場景案例。”
因此,在地平線J6上,智駕大陸可以更高效地支持Transformer算法架構等,還會加入時空聯合規劃、博弈等。結合之前積累的場景,以及大陸集團的硬件優勢,與市面上其它方案形成差異。
正是基于過往經驗,智駕大陸才確定主推11V1R的L2+方案。
據悉,智駕大陸的11V1R方案,成本是主流高階方案的一半不到,大概6000元左右。但這一價格,比市面上的7V方案成本高。
參考大疆車載今年已經發布的兩個7V方案,據悉基礎版7V+32TOPS,硬件成本5000; 升級版7V+100TOPS,硬件成本7000。目前看,智駕大陸11V1R方案的價格還不錯,但等明年量產時,市場什么情況還不好說。???
智駕大陸產品負責人盧游解釋,“產品定位上,沒有選7V配置,而選了11V,是因為,11V是面向可以支持城區NOA的車輛,能把最基礎的城區體驗做上去。”
智駕大陸一開始擔心11V方案會不被接受。后來,很多車廠主動提出要上11V。
“車企覺得7V能賣成什么樣,拿不準。希望先上11V,量產后再看裁剪的體驗。如果裁剪后還能達到非常好的體驗,后面的車型再上7V。這些車廠不希望剛上NOA時,就用一套不確定性很大的配置。”盧游表示。
在他看來,11V的傳感器配置,是能把功能做到性價比最好的配置。“更少的傳感器,其實在很多場景中是有硬傷的。”
城區輕量化先行,先精再補
智駕大陸的節奏是,先保證高速NOA方案的體驗、質量,通過幾個交付項目來驗證產品。然后才去做更多推廣。
大致節奏是,2025年實現高速NOA量產,2026年再上車五六款車型。
智駕大陸判斷,國內市場一體機上車需求將逐漸減少,NOA尤其是高速需求增長較快,城市NOA熱度很高,但滲透率還比較小。
當務之急是高速NOA,之后便是城市NOA,只不過也要先上輕量化方案。
一般全場景城市NOA包含掉頭、環島通行等復雜場景。智駕大陸的輕量化城市NOA,主要包括紅綠燈路口處理、左右轉等。
智駕大陸做輕量化城市NOA時,計劃先將高頻場景的體驗打磨好。少量城市場景,比如自動掉頭,將先以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去實現,保證體驗連貫性。全場景城市NOA先放一放,之后,大概在2026年進行能力補齊。
“自動掉頭這個動作可以做,但是沒有辦法保證在所有的交通流、所有類型的路口,都能順利實現。至少現在看起來,大家都是不能保證絕對安全的。如果有時需要接管,有時又不需要,邏輯上,會讓客戶非常困惑。”盧游說。
在這支帶有傳統Tier 1基因的團隊看來,保證99%以上的概率都能安全通過,這才剛剛達到量產門檻。
主機廠的需求,也決定了高速NOA上車更為核心。
與智駕大陸溝通的主機廠,需求是優先保證高速NOA量產,接下來再通過OTA,迭代城市NOA。
車企的反饋是,城市NOA要達到量產狀態并通過驗收,挑戰不小。所以對于城市NOA的節點,也不會卡得太緊。
華為車BU、地平線等案例證明,智駕是先苦后甜的生意。但智駕大陸剛起步,大陸集團就準備讓它自己求生了。
2021年,大陸集團自動駕駛業務虧損1.3億歐元, 2022年,虧損達到1.94億歐元。對于智駕業務,大陸集團如今求一個穩字。
大陸集團擁有汽車子集團、輪胎子集團、康迪泰克子集團,后兩家主營輪胎、橡膠業務,更為賺錢。
汽車子集團業務領域包括:車聯網與架構、自動駕駛、安全和動態控制、軟件和中央技術研發等。主要向軟件定義汽車方向發展,面臨挑戰較多。
在2024大陸集團技術體驗日,除了L2+行泊一體方案,還展示了集成式線控制動、電子懸架、中央動態控制、SOA 中間件、全景式抬頭顯示、第六代毫米波雷達、4D毫米波雷達等技術方案和產品。
大陸集團兩個月前宣布,進一步詳細評估汽車子集團的拆分。智駕業務,便包含在汽車子集團。
按照流程,評估后,執行董事會將于2024年第四季度就拆分事宜做出決定。汽車子集團業務的拆分和上市計劃,將在明年4月的年度股東大會投票表決。
當下,讓盧游感到壓力的是,智駕公司成立較晚,剛開始做新平臺方案,時間是落后的。應對之舉,唯有加快迭代,有優先級的量產。
結語
如今,能提供高速NOA方案的國際汽車Tier 1,并不多,僅有博世在今年開始高速NOA。倒是國內算法公司化身新Tier 1,搶走了傳統Tier 1的風頭。
智駕行業在收斂,頭部浮現后,腰部算法公司開始與傳統汽車Tier 1抱團,尋求新機會。另外一些曾經融資不斷的科技公司,則日益沉默。
不同于新能源汽車的高滲透率,高階智駕滲透率仍處于低位,場上玩家還有機會,但時間確實緊迫。因為先跑者也在繼續奔跑。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