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租房,上海樓市里新的基本盤,“蠶食鯨吞”的速度遠超我們的想象。
一、上海保租房“大干猛上”
上海的保租房市場,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根據十四五規劃,至2025年,上海籌措保租房目標為47萬套,而同期新建商品住宅為40萬套,完全是分庭抗禮的狀態。完成度更是遙遙領先,從2021年開始,上海保租房房源入市規模復合增長率高達78.9%,截止2024年6月,上海累計保租房籌措的KPI已經完成了80%(37.6萬套),而2024年宅地供應計劃僅完成25%(2024.8)。能取得這樣的成果,歸因于上海近年來在保障性租賃住房上一直采用的“雷霆手段”。
2017
上海第一宗純租賃用地被張江集團拿下,至2020年末這一數字激增至152宗。
2021
各大城市要求單列租賃用地,并比例不低于10%,大多數城市選擇用商品住房配建的形式。2021年在上海拿地的開發商多數領到配建保障性住房15%的指標,因此涉租用地大幅增加,但也讓習慣大干快上的房企對這200萬方的“新物種”無所適從。
2023
樓市寒冬,上海拿地房企自持熱情大幅降低,新出讓地塊中15%自持指標悄悄消失。
2024
上海規定凡是新出讓土地新建商品住宅都必須配建5%保障性住房,并建成后無償移交政府。
可見,在土地出讓端,上海保租房體系的構建邏輯演變,從大量供應純租賃用地為主,到以開發商配建為主,配建指標從“房企自持15%”到“無償移交政府5%”,從“部分地塊配建”再到“所有地塊必須配建”。此外,還有集體用地入市,產業用地配建,都已經探索出一套可行性路徑。
而在存量端(非改居、收儲存量住房)支持力度更是深度極廣。近年來,在金融、財稅、退出等領域出臺若干重磅文件,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全周期的系統性支持。對于“非改居”,提供稅收優惠和政府補貼,引導企業積極納保,并且隨著保租房REITs退出渠道的不斷完善,如已經上市的5單保租房REITs業績表現相對穩定,表現出良好的抗周期性及抗風險能力,優秀的業績加速長租公寓爭相納保。
在如此“強硬”的培育下,上海的租賃體系已經構建完成。按保租房籌措的完成度,上海300萬套租房市場中,每五套就會有一套保租房,未來仍在持續擴張。一個龐大、完整、能夠獨立運轉且強勢的租賃市場體系,已經完整地交付了出來。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上海保租房“大火猛攻”背后的原因
①住房結構的“糾偏”,上海保障性住房比例低于全國
構建住房“雙軌制”概念首提日期是1998年,然而眾所周知98年房改后開啟房地產市場的黃金20年,“雙軌制”卻幾乎被人遺忘。七普數據中,全國家庭住房總面積已超過500億平方米,但城市中僅有7.81%的人口是住在保障房中,上海僅有4.94%的人住進保障房,31.91%的人租市場化房源,58.62%的人買房,二十五過去,住房“雙軌制”仍“形同虛設”。相比之下,新加坡保障性住房組屋的占比高達80%,只有20%的人通過市場化買房,真正做到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如今上海房價全球排名第六,高房價帶來的問題市場調節頻頻失靈,只有通過住房“雙軌制”能有效解決新青年、低收入群體的安居夢。
數據來源:統計局、同策研究院制表
②短期分流商品住宅市場,長期提升樓市購買力
保租房的產品早已經不是過去落后、缺乏配套設施的形象,而是緊跟時代需求高品質建設。首先,位置選址都不錯,2023年底,官方數據顯示,上海保租房項目61%位于中心城區,外環外約占39%,項目選址在軌交站點周邊供地的接近50%,醇熟資源和交通兼顧。其次,外立面全新、家具家電全配、小區配置品質感拉滿,在同地段同品質的商品房中同樣能打,租金上更是市場價格的9折,年漲幅不超過5%。
·阡集·創社區
9月新開業的閔行區吳涇鎮阡集·創社區,品質配套完全不輸商品房。社區占地4.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運營套數1932套、車位數量1127個,同時配備近4000平方米社區商業,規劃潮流咖吧、共享書店、公共食堂、活力商街等綜合生活配套。
一直以來,租房和買房的居住體驗差距巨大,這種差別本質上是由于獲得的權益屬性區分而造成的,保租房入市讓兩者差距正在縮小,相比高房價和高額的購房成本,有“平替”的年輕人很難不對買房去魅,2023年底官方披露已供應的保租房平均出租率達92.1%。
短期來看,品質不錯的保障性住房會分流掉部分商品住宅市場。但仔細研究,上海保租房基本覆蓋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科創園區、產業集聚區、商業商務集聚區等周邊,周邊租房人群住久了轉化為買房會更加絲滑,更容易完成人才引進-保租房-商品房的閉環動作。此外,上海保租房品質如此之高,想在周圍“活命”的開發商基本“被逼到墻角”,只能直面競爭提升住房的品質。長期來看,反而是在增加上海樓市的購買力。
上海保租房分布區域圖
③充當房價的安全墊,將價格體系一分為二
在一定程度上,住房“雙軌制“體系能保護市場化商品房的資產價格。因為按照純市場調節模式房價崩盤時會一沖而下,如美國次債危機以及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候,日本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在5年內跌了將近80%,當房價從高點持續跌,跌到低收入群體可承擔的價格時,價格體系才會企穩。通過”雙軌制“把價格體系一分為二,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一套與收入水平相匹配的住房體系,或者買或者租,在一定程度上與市場化的資產價格形成割裂,也是為資產價格形成一層緩沖的安全墊。
因此,雖然難,上海還是大力發展保租房建設,包括后面的配售性保障房。上海現在總和生育率現在是0.6,人口增長的壓力很大,如果缺失了保障房體系建設,對人才的吸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大打折扣的。短期來看,保障房對于商品房體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保障房體系的完善對于上海在產業、城市建設以及長期的經濟增長方面都是有利的。
—關注同策研究院視頻號—
—近期活動—
聲明:本同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報告發布等最終解釋權歸同策研究院所有。所述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市場交易和投資建議。未經本公眾號授權,嚴禁在任何平臺(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眾號)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錄音、錄像)傳播本同策研究院公眾號刊發的所有內容。抄襲、盜用及篡改我司發布內容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大家監督舉報。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疑問請聯系郵箱songxuemei@tospur.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