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仔,從字面上來講是指剛剛出生的豬崽。不過,對于近代中國來說,它還有一層屈辱的含義,就是指那些被賣到國外做苦力的大批中國勞工,這些勞工是被當作奴隸一樣來使用的,主要是干些開礦、修路的苦活、累活,生存條件極差、毫無人格尊嚴,像豬一樣活著,因此被稱為“豬仔”。1873年一名廣東“豬仔”被販運到美國加州,那時加州正瘋狂地虐待華工,當地一名叫卡朋蒂埃的權勢人物卻在與華人接觸過程中,發現了華人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克己要強的優秀品質,他非常欣賞,并有意地在自己的企業和家中雇傭一批華工。這時一名叫丁龍的華工,被他聘為隨從,丁龍在中國接受過一些啟蒙教育,識得幾個字。他在卡朋蒂埃家負責做飯以及打理日常事務,由于卡朋蒂埃日理萬機,繁忙不堪,脾氣難免暴躁。一次,他為繁瑣的小事煩惱,一氣之下解雇了丁龍并讓他趕快離開。次日清晨,他意識到自己脾氣失控所犯的錯誤:失去了了解他勝過他本人的丁龍,自己的小麻煩也將會接踵而至,眼前肯定廚房鍋灶冷清,只能等著忍饑挨餓。但出乎他意料,丁龍依然像往常那樣為他端上了早餐,卡朋蒂埃深感懊悔,立誓決不亂發脾氣。丁龍非常寬容的原諒了主人,因為他知道卡朋蒂埃本質上是個好人,孔夫子的教導使他深知忠誠的重要。丁龍的忠誠感動了卡朋蒂埃,使他知道了在世界的東方,兩千多年前有個孔夫子。1889年,卡朋蒂埃離開加州返回紐約,丁龍跟隨他來到了紐約。1890年,丁龍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統計報告中,當時是作為卡朋蒂埃曼哈頓住所中的一員,被稱為“華人幫傭”,但是到了1900年,他已經是卡朋蒂埃的一個伙伴了,地位明顯提高。有一次,卡朋蒂埃問丁龍,對于他這么多年忠心耿耿的服侍,想得到什么回報。丁龍的回答出人意料:希望在美國最好大學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漢學系,讓美國人能夠更多了解中國和中國的文明??ㄅ蟮侔?梢哉f是不負重托,由于他自己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并長期與母校保持密切聯系,母校兩任校長都對他十分尊敬。于是,在了解丁龍的心愿后,1901年6月卡朋蒂埃向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塞斯·洛捐了10萬美元,并致信:“50多年來,我是從喝威士忌和抽煙草的賬單里一點一點地省出錢來。這筆錢隨此信奉上。我以誠悅之心情將此獻予您去籌建一個中國語言、文學、宗教和法律的系;并愿您以丁龍漢學講座教授為之命名。這筆捐贈是無條件的,唯一的條件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但是我還想保留今后再追加贈款的權利……”,說到丁龍的個人品格,卡朋蒂??桃鈱懙溃骸安诲e,他是一個異教徒,正像蘇格拉底、留克利希阿斯、艾皮克蒂塔也都是異教徒一樣……這是一個罕有的表里一致、中庸有度、慮事周全、勇敢且仁慈的人,謹慎小心,克勤克儉。在天性和后天教育上,他是孔夫子的信徒;在行為上,他像一個清教徒;在信仰上,他是一個佛教徒;但在性格上,他則像一個基督徒。”不到一個月,丁龍也捐出了自己的積蓄,他在寫給校長的信中標明“謹此奉上一萬二千美元現金支票作為對貴校中國學研究基金的捐款”,并在署名中寫上了“一個中國人”。對于丁龍來說,這即使不是他的全部積蓄,也是他的大部分財產,因為按照美國當時的黃金官價,1美元可兌1.37克黃金,這對美國大多數家庭而言,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在當時美國普通民眾,特別是居心險惡的政治家煽動反華仇華的時代背景下,卡朋蒂埃對丁龍大加贊賞確實難能可貴。結果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還是對對是否應該接受這個中國人的善款有些忐忑,他曾經寫信給卡朋蒂埃質詢丁龍的身份問題。這激起了這位正直紳士的義憤,他回復道:“丁龍的身份沒有任何問題。他不是一個神話,而是真人真事。我可以這樣說,在我有幸所遇之出身寒微卻生性高貴具天生的紳士性格的人中,如果真有那種天性善良、從不傷害別人的人,他就是一個?!蓖瑯邮窃诖诵胖?,卡朋蒂埃抨擊了美國人蹂躪華人的暴行以及當時國會法案通過的迫害華人的條款:“我并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中國人的子孫,更不是在幫殘酷和落后的中國辯護,其統治者的罪惡使得它在行進途中蹣跚踉蹌、步履維艱。但現在看起來似乎應該是我們去更多地了解和關注住在東亞及其周邊島嶼上的那大約七億人的時候了?!苯涍^努力,丁龍和卡朋蒂埃在哥倫比亞大學建漢學系的誠心感動了校長和當權者,當年的學校畢業生典禮上,學校方面宣布了這一消息。而這個漢學系,就是今天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不過丁龍不會知道,他視為至尊至巨的終生積蓄,遠遠不夠在美國一所名校里開辦一個漢學系。為了實現丁龍這愿望,主人卡朋蒂埃陸續捐出了終生的積蓄,為此他也幾乎傾家蕩產。后來,清政府聽到丁龍倡議建立漢學系和捐贈的消息之后,慈禧太后捐贈了包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在內的5000余冊圖書,價值約合7000美元;李鴻章和清朝駐美使臣伍廷芳等人也都慷慨解囊,只不過他們就顯得錦上添花罷了。
本文主人翁丁龍
美國紳士卡朋蒂埃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
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合照
《辛丑條約》簽訂時的情形
留學過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的宋子文
此后,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不僅是全美最早的漢學系,也是中國文化海外傳播與研究的一塊高地。胡適、馮友蘭、徐志摩、宋子文、馬寅初、陶行知、陳衡哲、潘光旦、聞一多等在這里留下足跡;顧維鈞、張學良、李宗仁、張國燾在這里留下了珍貴的第一手的口述實錄等等。這一切,都來自一個卑微的廣東“豬仔”:丁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