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胡潤百富榜出爐,張一鳴以3500億元第一次成為中國首富。
不羅列了,我也做不了很專業的分析,如圖:
(圖源網絡,侵刪)
對于這次登榜第一,網上是沒見著有關張一鳴接受采訪的視頻的。
畢竟榜單一出來,肯定少不了各種自發的宣發,好像也沒什么必要露個臉。
此前,也就是今年,國內首富還換了兩次人呢,一次是拼多多的黃崢排在了農夫山泉鐘睒睒的前面,排在第一;但沒過多久,鐘睒睒又登上了榜一;這次,就是張一鳴成為首富。
這個排名的財富統計,也都有截止時間。
截止后的財富變動,名次有變動或許就累積到下一次重新排名了,一般來說,這對排名前十的企業家,影響不大。
1.成功之前,誰還沒失敗過幾次?
據說,張一鳴在創立字節跳動前,已經創業過四次。
創業頻率還是挺高的,但這也意味著:試錯速度很快,沒碰上個投入長期的創業項目前,其它的創業生命周期都很短。
也必須短。
為什么呢?接下來要說的,只代表個人看法。
仔細想想,或者觀察一下。最好進入一個行業的窗口,也就那么幾年,我說的是“進入期”,不包括后續怎么發展。
卡住最好的節點進去,說不定就能起飛了。
但這時如果還有個爛尾的項目沒結束,放不下,一直拖著,那進入新興行業的創業窗口期就錯過了。
后面被別人搶占先機后,再回過神來,不是說不能成功,像雷軍造車目前來看,也算跟上了其他車企的節奏。
但要知道,雷軍是在有創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才決定重新創一次業的。
再次創業前的前一次創業,是成功還是失敗,也是能影響創始人的判斷和決策的。
就像張一鳴的第四次創業,創辦垂直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類似于貝殼找房、安居客那種;后來第五次創業,他辭去九九房CEO的職務,推出實驗性產品“內涵段子”,這次創業算勉強成功,后來孵化出今日頭條。
在兩次創業的“交接”中,還有個關鍵點是:有位叫王瓊的投資人的助力,是海納亞洲投資基金(SIG)的董事總經理。
她是在酷訊(張一鳴的第二次創業)的一次會議上認識的張一鳴,對他印象深刻。九九房就是王瓊找張一鳴做的。
后來,張一鳴發現九九房的局限性,嗅到互聯網發展的商機,就打算重新創業。當時,沒什么投資人看好今日頭條,但在一個咖啡廳,張一鳴就著一張餐巾紙講了產品構想后,王瓊就拍板找人湊了200萬當做張一鳴做今日頭條的啟動資金。
命運齒輪,就是這么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轉動的。
所以,為什么是張一鳴呢?也許不止是張一鳴,還有“張一鳴”們,都可以在屬于自己的舒適區閃閃發光。
2.20多年過去,接下來的十年會如何
從20多年前互聯網泡沫破滅,到后來一批互聯網企業的迅速崛起,就像是一部極具戲劇性的商戰片。
而于每個身處這場旋渦中的人而言,也很像“個人奮斗史”。
我沒有感受過這種時代的沖擊,只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各種便利。
但作為消費者或者用戶,當下還是不免覺得:一個時代的“落幕”,不需要百年,百年的一半可能都不需要。
可能十年的時間,就足以讓人感慨。
前些天,我在自己的扣扣空間,翻到一段初中時的視頻,六分多鐘。
是一位同學制作的,當時就上傳到了優酷,
因為不常用扣扣,只有在晚上很閑時才去看以前的動態。所以翻到的時候,還挺感慨的:都畢業十年了。
也會覺得,那時的自己,也太幼稚了。好多想法,都很幼稚。但又慶幸,沒有真的那么做。不然在而今看來,真的要比已經經歷的還要悲劇了。
這樣對比來看,我還覺得:要是十年后,再看現在的自己,或許同樣會覺得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如果會這么想,其實也挺會自我安慰的,就會原諒現在自己的不足,同樣對未來抱有一種不確定的期待。
十年后會如何呢?不知道。
但結合其他人的經歷來看,感覺:20多年前、乃至是十年前就已經做過的,可以做的人依然是原來那批人,因為這些事不需要重新來過了。
還是期待,會有新的東西出來,這樣以后跑起來都會快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