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邵長艷、代哲)近兩年,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持續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江源區人民法院民事庭認真貫徹落實省高院、市中院各項工作部署,通過強化司法保障、優化訴訟服務、送法進企業等方式,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將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貫穿于審判工作全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被省高院評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在全省法院進行通報表揚。
精準施策,提升司法服務質效減輕企業訴累
完善涉企案件訴訟服務,打造高效便捷、智慧精準的“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在立案、審理、執行各環節開通“綠色通道”,推進網上立案、一窗能辦、一站全辦、跨域聯辦,確保程序事項一次性告知、階段文書一次性送達、詢問事項一次性解答,深化糾紛實質化解,堅決防止因程序空轉加重企業訴累。2024年9月,我院審理了一起涉企案件,通過微法院立案、互聯網開庭審理,使遠在外省的涉案企業免于往返法院奔波即可當庭達成和解,實現了案結事了,不僅節省了涉案企業的訴訟成本,也是我院積極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生動寫照。
定分止爭,依法審理案件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案案關乎營商環境”理念,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嚴格把控涉企案件的審理期限、提高涉企案件辦理速度,以提高辦理效率和效果,助力企業走向良性發展軌道,為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某公司是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的一家塑料制品生產廠家,多年來一直在江源某塑料廠處購買母料等產品,因貨款支付問題訴至法院,承辦法官通過調取銀行流水、物流信息以及通話、微信記錄等多種渠道收集證據,并查找相似案例,查找定案的證據和法律依據,為企業經營挽回重大損失。該案例被白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征集采用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典型案例。
多元解紛,凝聚法治合力厚植營商環境沃土
充分運用法治手段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與江源區工商業聯合會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企業間商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實施辦法》,在審理涉企案件中,多次邀請工商聯、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參與案件調解,堅持能調則調,應調盡調,注重效率,及時引導每一個商事主體自覺遵守經濟運行的市場規則。同時健全調解聯動工作體系,采取“行業調解+司法裁判”無縫銜接模式,整合多元解紛資源,充分發揮聯調力量,深入開展調判結合工作,形成化解涉企矛盾糾紛的合力。
紓困解惑,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護航企業發展
以企業急難愁盼司法需求為導向,深入開展 “送法進企業”普法宣傳活動,為企業提供精準法律服務。及時總結審判實踐中涉及的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通過制作風險提示告知書等形式,幫助企業提升風險防范和維權意識。制作司法建議,為民營企業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合法經營提供建議促進行業突出問題的有效整治。從治“已病”到防“未病”,著力打通企業生產經營堵點、痛點、難點,運用法治力量服務保障企業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