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是給予農民好的政策,所謂法無禁止即可為,喚醒農村經濟活力,只有農民富裕,生活得到保障,人民才會有幸福感,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改革開放,包產到戶激發了人農民極大的活力,干活不再磨洋工,因為地是自己的你要對自己負責,糧食生產得到很大提升,后來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很多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建設城市,這些年的城市化的大大推進少不了農民工的功勞,可同時也造就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
深刻分析我們這四十年農村的發展,是對農民有欠賬的。
一個親戚常年在外打工干建筑,他說早上六點起床吃飯,中午一個小時吃飯時間,晚上天不黑不散工,一天至少十個小時,就這樣稍微慢了一點就會受到工頭的呵斥,四十多歲后他找了份別的工作。他在工地上干活近二十年,干一天一天的錢,不干活或者雨天是沒錢的,還有環衛工,流水線的工人等等,他們沒有什么養老保險,這金那金的。卻是城市更美好不可或缺的力量。
像哪位親戚這樣的農村民工很多,他們沒有什么保障,沒有合同,過完年就背井離鄉出去打工,掙錢改善自己的生活,因為現在農村的生活沒有錢也是寸步難行了,水電行,孩子教育,照顧老人,尤其是老了沒有什么保障,身體好好的還行,要是身體有個病災,對農村家庭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這些年農民生活確實有很大改變,但是,城鄉差距并沒有縮小,甚至還有拉大的趨勢,這與歷史,現實,政策等都有一定原因,農村經濟增長乏力,養老和醫療是農村很大的軟肋,如何破局,是需要政府全民好好思考的問題。
中國的農民、農村、農業發展問題是經濟發展的短板。
在結合本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外面一些成熟的發展思路我們是需要借鑒的,比如:“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戶籍制度,統一社會保障制度等,很好的實施,才可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
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很大比重,三農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內需和消費能力,對于我們經濟,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的時候,需要多一點關注“三農”問題,除了財政傾斜一點,補上欠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