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湘陰縣,被稱作辣椒中的愛馬仕的樟樹港辣椒,正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位于高新區的湖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特色產業園吸引了中聯重科新材料等多家企業落戶,產業建設如火如荼……
湘陰縣法院城南人民法庭,下轄1個高新區、4個鄉鎮,各類企業290多家,轄區打造了先進裝備制造、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加工產業等多個支柱產業。
法庭外景照
近年來,城南法庭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回應企業和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為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大智慧。
黨建引領 一代天“椒”飄香世界
5月11日,樟樹港辣椒節火辣開啟。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訂貨商絡繹不絕。
“法官,我們這個辣椒倉儲合同有沒有問題?”“法官,如果辣椒運輸過程中有損耗,賠償怎么約定?”當天,城南法庭的干警來到交易中心,解答農戶和采購商的法律問題。
“這樣的司法服務讓我們覺得很安心,也讓我們對合作更有信心了。”一位訂貨商表示。
樟樹鎮地處湘陰西南部,是遠近聞名的辣椒小鎮。樟樹港辣椒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種子入選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太空誘變育種項目,被稱作一代天“椒”。
該鎮共培育職業椒農200余戶、專業合作社47家、行業龍頭企業4家,全產業鏈產值超5億元。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涉辣椒種植、銷售、存儲等環節的矛盾糾紛隨之增多。如何緊跟新形勢,發揮司法職能護航辣椒產業發展?
城南法庭庭長湯林認為:“我們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黨建+實現法院黨組織與企業、合作社的全面對接,讓黨員干警服務在產業鏈上,持續釋放辣椒產業保護合力。”
湖南陽雀湖農業開發公司是鎮辣椒產業的龍頭企業。今年5月,湘陰法院第七黨支部聯合公司黨支部,共同開展“黨建引領企業發展”主題黨日活動。法官尹宣姣就地標產品的產供銷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與企業交流,全方位宣講了食品安全、綠色生產、品牌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兩個支部召開座談會,就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困難、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公司黨支部書記曾立宇認為,這樣的聯合黨建活動,讓法院與企業搭建起了良好的互動平臺,強化了保護合力,為“金字品牌”建設提供了有力保護,值得點贊。
近年來,法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員干部為帶頭人,著力推進審判業務和多元解紛雙提速。黨員干警定期到農戶身邊開展以案說法、專題法治講座等普法活動,滿足基層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切實為辣椒產業基地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注入法治力量。
城南法庭舉行法庭開放日活動合影。
精準施策 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湘陰倚岳陽鄰長沙,是長岳協同發展的主陣地和橋頭堡。湘陰高新區內規模工業企業達132家,高新技術企業54家。如何服務轄區企業發展,減少轄區企業糾紛,是擺在法庭面前的一道難題。
今年年初,某新能源企業在獲取政府補貼獎勵等資金后,缺乏基本履約能力,引發涉及千萬元的合同糾紛。5月,該案審結,但后續工作還沒有結束。在反復研究合同內容后,法庭向相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強化對引資企業信用及履約能力實質性審查,強化對涉引資企業補貼獎勵等政策性資金的有效監管。
“此案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教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研究建議完善機制,盡快整改。
這是法庭強化辦理一案、治理一片辦案理念的縮影。近年來,法庭不斷做實抓前端、治未病。針對引起類案多發的問題,深挖根源,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司法建議,助推社會治理。
前幾年,轄區企業勞動爭議不斷。不少公司存在未及時跟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及時購買工傷保險、拖欠勞動報酬等問題。在梳理相關案例后,法庭向開發區管委會發出司法建議,引導園區企業規范用工,及時支付勞動報酬,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省人大代表譚光輝表示:“司法建議是法庭積極延伸審判職能、服務發展大局的重要方式。法庭抓準企業需求痛點,精準破解發展難點,為企業筑牢了安全防線。”
近3年,法庭向相關單位發出多份司法建議,通過加強跟蹤問效,確保發出的每份司法建議都落地見效。
源頭預警 織密聯動解紛網絡
“這么多領導和部門參與調解,道理都講清楚了,我們愿意把事情了結!”今年5月,在法庭、派出所和司法局共同努力下,一起租賃合同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2010年,金龍鎮某村將30畝山林租給甘某。2022年,山林租賃期屆滿,甘某承諾山上的樹砍伐后即付清租金,但遲遲沒有兌現承諾,拖欠租金1.2萬元。經村、鎮及司法所多次調解未果,雙方鬧到了法庭。5月17日,法庭再次組織司法所、村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與甘某坐在一起。在與村里前兩任支書溝通后,雙方解除了誤會。甘某當場支付現金1萬元,出具2000元借條。至此,這起租賃合同糾紛圓滿解決。
租賃合同糾紛調解現場
以前,村民常常因為一壟地、一條溝鬧得不可開交。如今,很多矛盾糾紛都能及時快速化解,究竟是什么讓金龍鎮發生這樣大的改變?
近年來,法庭與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建立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快速反應的聯動機制。定期召開碰頭會,建立常態化信息通報制度,深入開展涉法涉訴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及時化解風險隱患。
針對土地經營流轉、征地拆遷等化解難度大,又易引發其他糾紛的案件,法庭積極促推協調聯動,用好用活鄉賢能人,為基層社會治理賦能增效。此外,做實行業調解組織,積極助推物業、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行業調解組織的運行,挖掘行業資源,類型化糾紛分流到相應的調解組織,完善多層面的調解網絡。
定制服務 打造家門口的精品普法課
人民法庭作為人民群眾家門口的法院,是最貼近基層的司法機關,承擔著法治宣傳窗口的重任。
2023年10月,城南法庭以巡回法庭的方式公開審理了一起初中生溺水身亡的生命權糾紛案,把庭審開進了案發地,邀請村委會干部、村民代表旁聽。
“巡回法庭很不一樣,接地氣、效果好。通過真實案例,給村民上了一堂別樣的法治和警示教育課。”陪審員廖艷感嘆。
近年來,城南法庭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入案發地調處糾紛、開展巡回審判、送法進鄉村,用鄉言土語釋法明理,把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法庭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群體梳理普法需求,定制法治宣傳清單。圍繞糾紛多發領域和重點普法人群,聯合工商聯、婦聯、教體局等單位,堅持分業、分類、分眾普法。今年7月16日,法庭赴湖南可孚醫療設備公司開展送法進企活動,主動上門,問需于企,實現涉企司法服務就近辦。
送法進企業活動
送法進校園活動
同時,法庭持續創新普法活動形式,常態化開展法庭開放日活動,邀請村社干部、鄉賢、人大代表等有公信力的群體走進法庭,加深社會各界對法治建設的了解,推動信法、守法、護法成為基層群眾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架起為民“楓橋”,鋪就幸福大道。湘陰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猛表示:“湘陰法院將繼續立足本職工作,積極參與基層社會綜合治理,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新湖南
記者:曾雨田 通訊員:付琦 編輯:李元 劉如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