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曉晶
各大電商平臺今年的“雙11”促銷活動已于10月中旬啟動,相比往年整體提前了10天,除了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傳統電商平臺,抖音、快手等也加入了“戰隊”。為規范促銷經營行為,維護“雙11”期間網絡交易秩序,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向主要電商平臺發布《“雙11”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以下簡稱《合規提示》),以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公平有序參與市場競爭
當前,直播帶貨模式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但其引發的消費維權問題也持續高發。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5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增長了10.5倍,直播帶貨投訴舉報量也逐年上升,5年間增幅高達47.1倍。“一些直播間標高原價、以虛假低價套路消費者,并通過極力渲染、比價刺激等手段,吸引了大批觀眾。消費者往往在觀看直播時被主播帶動,沖動下快速下單,對商品質量、經營主體并不了解,一旦遇到消費糾紛往往無法追溯,維權困難。”業內人士說。
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對完善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監管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范。如規定經營者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依法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義務。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明確消費爭議解決機制。發生消費爭議的,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相關信息以及相關經營活動記錄等必要信息。
對于電商平臺、商家和品牌方而言,“雙11”是一年之中十分重要的增長節點,為把握這一機遇,直播電商平臺內經營者推出了一系列宣傳、促銷活動。為此,《合規提示》要求:各大平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切實落實審查核驗義務,加大對平臺內經營者的主體信息抽查比例,確保經營者主體信息真實有效,嚴格落實信息公示義務,提升線上經營行為透明度和公平性;嚴格規范直播營銷行為,建立健全直播營銷行為管理規范,強化對平臺內主播及其經營活動的審核監測,重點把控直播商品的質量,強化對直播選品、直播賣點等環節的審核把關,及時處置直播營銷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
《合規提示》同時要求:嚴格加強商品管控,健全完善商品質量管控制度和措施,嚴格商品信息發布審核,進一步加強對平臺內經營者商標、專利等注冊或授權信息的核查,嚴格執行問題商品處置規則,認真開展實時巡查,及時下架或刪除違法違規產品鏈接;及時妥善化解網絡消費糾紛,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及時受理、高效處理投訴舉報,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督促平臺內經營者遵守網絡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產品“三包”等規定;保障平臺內經營者合法權益,提升相關平臺規則的透明度,認真聽取商家意見,及時優化完善相關規則,充分尊重商家自主經營權,健全商家申訴機制,及時回應商家合理訴求。
“‘雙11’期間,廣大消費者應當理性消費,增強維權意識,遇到違法行為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投訴舉報,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市場監管總局提示。
消費者需做到理性消費
“雙11”本來就是一個主打“性價比”的電商促銷活動。如今,隨著“雙11”的活動時間不斷拉長,新玩法和新套路也層出不窮,有太多或明或暗的套路令人防不勝防。比如,宣傳的“最低價”實則包含了諸多限制條件,而非實際價格;宣傳時只說優惠,不提使用條件;不少消費者付定金后發現直接買更便宜,想要維權卻被“建議退款”駁回……
近日,就有不少網友“吐槽”稱,擁有1889.5萬粉絲的某主播直播間內,規格為2盒、1.5千克的鮮凍大蝦,此前預售預熱階段顯示尾款價為99元,后期卻漲至121元。
“付尾款的時候變相漲價,這不就是虛假宣傳嗎?”網友對此感到不解。而這并不是個案。隨著“雙11”第一波預售預熱活動的啟動,不少消費者投訴稱,預售產品比直接購買更貴、預售結束后立刻降價,“尾款人”變“韭菜人”。
進入“雙11”這樣的大促季,各大商家和平臺往往使出渾身解數來加大營銷力度,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這個階段,往往也是各類營銷亂象泛濫之時,諸如假打折、虛假宣傳、虛假評價和流量造假等層出不窮。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有針對性的監管,避免各種虛假營銷套路出現。
事實上,近段時間,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消保委已經紛紛發布“雙11”促銷合規提示及消費提醒,均聚焦在嚴格落實平臺主體責任、嚴格規范促銷行為、嚴格規范直播營銷行為等方面。
針對上述“雙11”期間多發問題,如以“折扣價”購買的商品,“雙11”過后,才發現商品恢復的“原價”和“折扣價”一致甚至低于折扣價之類的情況,多地明確指出,商家的這種先提價后打折的行為屬于價格違法行為,經營者依照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以及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遭遇價格違法行為,消費者既可以向電商平臺、消費者協會或者有關行政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要求商家賠償其損失。同時,消費者應注意留存相關證據,如保留消費憑證和溝通記錄,注意商家對商品的價格是否有誤導性宣傳言語,關注商家在一段時間內的銷售價并截圖留證,以保證出現糾紛時有效維權。
商品沒買,定金能不能退?對此,有關部門指出,定金能否退還,要看具體情況。消費者預先支付定金作為買賣貨物的擔保,商家拒絕訂立合同或者商家解除合同的,消費者可主張雙倍返還定金;如因消費者原因未能訂立或者履行合同,商家可依照定金罰則,不再返還定金。
此外,多方都提示,消費者網購時盡量選擇規模大、口碑好、信譽高的電商平臺。留心辨別直播宣傳內容,關注產品評價、產品講解及產品價格歷史變動,不盲目跟風,做到理性消費,避免掉入陷阱。下單時,務必通過平臺內商品鏈接,切勿私下交易。如發現商家存在誘導進行平臺外交易行為的,可及時通過截屏、錄像等方式保存證據,并向相關網絡電商平臺舉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