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長青?
10月24日,戶外品牌 ARC’TERYX 始祖鳥2024 國際攀巖山地課堂在攀巖圣地陽朔拉開帷幕。這一創立于2012年的IP,每年都面向全球鳥粉,在世界多地舉辦大型戶外培訓課程,號召和連結世界各地戶外愛好者,一起邁向山野。自2023年首次被引入中國以來,國際山地課堂已經成為中國攀巖的年度盛會。
2024 國際攀巖山地課堂,始祖鳥也邀請有行業影響力的合作伙伴,在這個全球首屈一指的攀巖教學和交流平臺,與戶外愛好者一同共創。這其中,就包括高性能科技鞋底品牌Vibram。而這次Vibram能和始祖鳥走在一起,是因為雙方都共享同一個目標——推動中國攀巖運動,成就參與這項運動的“人”。
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代表作《基業長青》中探討了高瞻遠矚公司的共性,他認為其中一個共性是:“偉大的企業,有利潤之上的追求。”換句話說,利潤就像空氣,雖然是必須,但并不是生命本身。從長期看,一些高瞻遠矚的公司要比把盈利當成唯一目標的公司賺更多的錢。
這個觀點似乎正被Vibram的發展歷程所驗證,這個品牌誕生以來走過近90年的路,越發可以用追求“利潤之上”來詮釋。
1935年,品牌創始人Vitale Bramani的幾位好友在登山時遇難,他把這次災難歸咎于裝備尤其是鞋。為了讓更多登山家能安全的挑戰極限,從此Bramani開始研究高性能的戶外鞋底。1937年第一雙Vibram鞋底的誕生,標志著品牌研發高性能戶外鞋底技術的開端。87年來,Vibram的參與推動了多項戶外運動的發展,幫助了更多的人享受運動。
到現在,Vibram已經成了全球鞋底巨頭,每年制造近5000萬雙鞋底,標志性的品牌標識“黃金八角形”,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標準和認定。
服務巖者,致敬熱愛
在攀巖領域,Vibram延續了自己“利潤之上”的價值觀。
直到現在,攀巖在全世界范圍也很難躋身大眾運動之列,中國的攀巖運動更是剛剛起步。可以說攀巖產品在Vibram龐大的生意體量中占比很小,但品牌過去的歷史經驗讓他們深知,所有運動的發展都需要借助時間和耐心,只有運動發展了Vibram才能最終受益。
只有站在這個視角,才可以理解為何他們能做到不從短期利益的角度考量,而能從行業的高度盡自己所能,幫助攀巖運動發展。
具體來看,Vibram首先從產品上為這項運動賦能,這要求品牌必須對攀巖運動的特點有深刻的了解。攀巖是一項向上的運動,看似是主要運用上肢,但實際上,腿部力量要超過上肢,很多動作不是用手去拉,而是要靠腿部踩點,這種特點決定了,抓地力是考驗攀巖鞋的一項核心標準。過去幾十年中,Vibram一直致力于用產品賦能巖者,Vibram注重針對不同的適用場景研發不同產品,在針對攀巖的Climbing Performance系列中研發出多個攀巖專用鞋底配方。
比如品牌推出的第一代攀登鞋底技術Vibram XS GRIP,具有近乎全能的抓地力與耐用性,高粘附性和可塑性讓這種鞋底在巖壁上有較好的定型性能;XS GRIP 2鞋底在抱石比賽等一些需要最大抓地力的場景中受到廣泛歡迎;XS EDGE則為需要更多邊緣穩定性和支撐性的巖者設計,在硬度和耐久性上做了改進,適合在巖壁上做邊緣移動和極限攀爬。
正因為Vibram在攀巖方面的產品創新能力,讓它與La sportiva、Tenaya、Scarpa等全球最知名的戶外攀巖品牌達成合作,誕生了多款經典攀巖鞋。
Vibram對產品的投入,也切實幫助了參與到這項運動中的人。Vibram對運動員的支持并不是簡單提供產品,而是成為他們全方位的伙伴,傾聽他們的真實心聲,甚至為他們的特殊需求進行定制產品。不止是鞋底,Vibram也一直致力于橡膠材料在攀巖領域中的最大化應用。
Team Vibram隊員Beatrice Colli是攀巖界的一顆新星,年僅20歲的她已經入選了意大利攀巖國家隊。Beatrice天生患有腳后跟畸形增生,這對她的攀巖事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但Vibram根據她的特殊情況,為她改造了定制的攀巖鞋,幫助她延續攀巖夢想;殘疾人攀巖世界冠軍、Vibram 團隊新晉運動員Lucia Capovilla天生缺少一側前臂,但Vibram認為這不應該是阻止她追求熱愛的障礙,為此團隊花費大量時間,為她找到了更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一種特殊的攀巖手套。在這個過程中品牌也受到了啟發,Vibram決定將和Lucia合作研發一款專為與她有同樣殘疾的人設計的新型攀巖手套的產品,讓更多殘疾人也能享受攀巖的樂趣。
Vibram對運動員的人文關懷還延續到了中國,近些年Vibram簽約支持了劉加、鐘銀強等一批中國優秀攀巖運動員組成Vibram非凡之隊,以前沿的鞋底科技技術,助力他們在攀巖逐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同時Vibram深知,女性歷經了漫長而困難的過程才在體育歷史上實現突破,因此品牌一直支持女性運動員追求熱愛的運動事業。“加入非凡之隊以后,Vibram把我帶到了更寬廣的平臺,認識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讓我能更加堅定自己對攀巖的執著和完成具有挑戰難度的線路的底氣。” Vibram非凡之隊女性攀巖運動員王悅軒表示。
除了這些建立在產品基礎上的創新和人文關懷,Vibram“利潤之上的追求”還體現在對可持續的長期關注。近些年,可持續已經成為鞋服產業的關注焦點,在這方面Vibram早已提前布局,把可持續融入品牌戰略,為此,一方面從科技創新入手,賦能產品向環境友好的方向進化。另一方面,Vibram也發起了可持續項目,其中就包括2015年啟動的著名的SOLE FACTOR換底項目,在項目的實體空間里人們可以升級包括跑鞋、帆布鞋甚至靴子等各類鞋品,通過換底賦予一雙鞋子新生。
攀巖是巖者與自然的對話,攀巖鞋是巖者身體的延伸,幫助他們在巖壁上實現自由意志,完成這種對話。可以說,攀巖鞋是攀巖人最親密的伙伴,鞋子上的鎂粉和泥土都是攀巖人偉大時刻的見證,因此巖友對自己的舊鞋子常常懷有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個有人文關懷的品牌,Vibram一直十分珍視這種特殊的情感。因此,這次Vibram把換底工坊SOLE FACTOR搬進了始祖鳥國際山地課堂現場,展位吸引了眾多攀巖人圍觀打卡。在這里,攀巖人的“老伙計”們也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品牌特有的人文色彩既是對可持續的關注,也是對攀巖運動獨特價值觀的致敬。
可以說,發展至今Vibram從各方面都在對攀巖運動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攀巖圈有一種說法:“攀巖是閱讀自然寫下的詩篇”。毫無疑問,Vibram此后還將幫助更多愛好者閱讀大自然的詩篇。
“造浪”才能基業長青
從上面所述的如何支持攀巖這樣尚為小眾的運動,能夠顯示出Vibram是一家有大局觀同時將理念落得到實處的品牌。
如何基業長青一直是品牌終極的課題。作為行業領軍品牌,通過支持攀巖運動等小眾戶外運動,在諸多方面的扶持動作之上,Vibram給出了對這一課題的洞見——品牌要善于給自己“造浪”,幫助核心參與者數量不斷增長。只有源源不斷的用戶和需求,才能讓品牌或企業擁有持續生長的土壤。
目前,全球范圍攀巖仍是小眾運動,在中國更是如此,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口基數小,意味著攀巖運動增長的空間是巨大的。在不斷和核心人群的對話中,品牌的專業人設也得到了不斷鞏固。Vibram著眼長處,從行業的高度賦能攀巖運動發展,才有機會從未來攀巖人群的擴容中受益,真正實現行業和品牌的雙贏。
回顧Vibram的發展歷程,能成為受人尊重的品牌在于其對企業目標的理解和其實現目標的方式。
促使其不懈努力的最終目標,可以被濃縮為一句話,促進人的完善和發展。而為了這樣的愿景,87年來,Vibram在生意上選擇了“利潤之上”,用永不停止的創新研發精神精進產品,提供了領先的鞋底技術解決方案,從多維度為戶外用戶提供精準服務,讓更多的人愿意、樂于乃至享受運動。“造浪”不是一時之功,只有這樣的長續投入和細心經營才能換回今日的百年品牌。
更重要的是,Vibram有極強的價值觀定力。對核心價值觀的堅守,給品牌帶來了深度和魅力,這也是為什么直到今天,“黃金八角形”在山野中仍然鮮艷的秘訣所在。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