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著名的洋節“萬圣夜”,是好多年輕人身穿奇裝異服COSPLAY的大慶日子。恕我眼光鄙陋,不敢評判這種風潮的是非,可想到有哲學家都說“存在即有理”,既然孩子們要宣泄,只要不違法亂紀,宣泄就宣泄吧——與其絞盡腦汁掰扯孰是孰非,還不如順勢觀景,只當一樂,畢竟“圣”有一萬個,孩兒們鬧哄的“夜”卻只有這一晚。
然而剛過半百之人“應西洋景”,受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心境壓力等等干擾,確實很難專注有哪些“洋神洋圣”。不是有首頂流行的口水歌是那么唱的嗎:“……哈利波特騎著掃帚飛,Sorry sorry,而我的掃帚,卻只能清理垃圾堆……”對世界、對生活的看法不同,真的很難“尿到一壺”里。
可僅僅當個看客,又確實不是我這種樂意抖機靈博存在感之輩的性格,尤其是鄙人心里還有一把清理“故紙堆”的掃帚,時常能有本鄉本土的神啊圣啊入眼,不妨借這洋節分享,來湊個帶有吉林特色的熱鬧。
今天說的這個“查魔”并不是十萬天兵天降抓妖猴,也不是蕩魔祖師擒怪斗法。查魔是民間對滿語“薩滿”——“察瑪”發音的一種音譯。這個稱呼不是我杜撰的,地方史料《吉林鄉土志》里就有。你若是信北山被康熙帝挖壞了龍脈,或是相信他在歡喜嶺上有過嫣然一笑,再或者相信乾隆皇帝的后宮在迺子街奶過皇子,那你就該相信有“查魔”一說這檔子事。故而所說的查魔墳,就是埋葬薩滿的墳墓。
鬼怪故事肯定發生在解放前。想當初,如今河灣子鎮附近的大官地屯,還叫“許大官地”。每逢“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戶戶把門關,喜鵲老鴉奔大樹,家雀別咕奔房檐”的時候,外鄉夜行人經過村邊一處山崗,常能聽到有“查魔”擊抓鼓、晃腰鈴、唱神祠的聲音。吉林地區的跳神活動通常是在屋子里“燒香打鼓請神仙”,這荒郊野地,甭說燈球火把、亮子油松,放眼望去除了盈盈鬼火,哪來半點光亮?在這黑漆漆的夜幕之下,幽幽然傳來嚶嚶呀呀跳神的動靜,膽子再大也難免腿肚子聚筋,汗毛倒豎。
好在屯里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大伙兒都知道這動靜出自一奎野墳,墳里埋著一男一女兩個“查魔”——一對苦命的鴛鴦。男的姓王,女的姓張,都是二十多歲的年紀。尤其是這個女查魔,不僅風姿綽約,而且“法力”靈驗,常有得了邪病歪災的找她“去病”——降妖除魔。從這個角度講,我倒是認為“查魔”還真比“薩滿”和“察瑪”音譯得更準確。
都說同行是冤家,單單這倆查魔有著另類的表現形式。或許是志趣相投,倆人一來二去竟然交好,還偷吃了禁果。
不成想,此事被女方父親查知,雖然身處鄉間,張老漢的思想還不是一般守舊,對女兒犯下的“傷風敗俗”之舉,老漢羞憤難當,暴怒之下竟然將這對男女綁縛,塞進一口大缸之中,活埋在村邊的野地里。此情此景直叫人聯想起如今中亞中東一些地區的私刑,為了個人和家族的名聲和榮譽,親情有時顯得是那般脆弱。
或許是兩個年輕人生前是“查魔”,都通神識仙;或許是兩個年輕人的慘劇感召了天地;亦或許是兩個年輕人在人間尚有未竟之業。自兩個人魂歸荒野后,每到夜里,就有跳神的聲音從墳里不斷傳出。只可惜聽不清那嘔啞的神調是祈望還是控訴,分不出那神調是在一起的歡歌還是有所憾的哀鳴。似乎是在神調的助力下,這座墳還變得越來越高。就此,周圍百姓因此怪異名這墳為“查魔墳”。
大凡情感,若宣泄,恐怕少不了之后的一地渣坷;若隱忍,則又擔心細流凝澀
。對熱情如火的年輕人而言,如何把持情感走向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所幸時代的前行,像張老漢那種迂腐固執的
爹越來越少了。到了偽滿時期,逐漸增高的查魔墳,夜間終于沒了跳神的聲音。
于是猜想那夜間的神調,該不是這對苦命鴛鴦對那些長著“榆木疙瘩腦袋”的世上人,進行告誡和啟
智的旋律吧……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