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葉子姚
最近被一件事逗笑了。
烏鎮戲劇節,黃磊鼓勵辛苦很久的戲劇人:“今晚多吃點。”
意識到什么,趕緊補充:“放心不是我做的。”大家哄堂大笑,他也跟著笑:“何炅別吃啊。”
也算對“黃磊做飯根本不好吃卻爹味總要存在感”,給出正面回應。
不給也不行啊,戲劇節那么自由開闊的場域,被普通觀眾更嚴重調侃:“黃磊我要吃賽螃蟹。”
在發言前被何炅揶揄:“這么多朋友,你還不去做飯啊。”
怎么的,這屆戲劇節,有脫口秀內味了?
人正在烏鎮,真的歡樂。
每年十月,都有所期待,因為“烏鎮戲劇節”。
江南水鄉桂花飄香,如夢之夢輪番上演。
看長街宴上四方木桌首尾相連,上百桌佳肴一字排開,看戲,過節,吃美食,發大夢。
十月的烏鎮,偶遇家喻戶曉的明星,實在太過平常。
石板街巷上,小橋流水下,每個人,都是看戲人,亦是戲中人。
今年,第11屆烏鎮戲劇節,不知不覺,已經走進第二個十年。
回想過去十年,個人的生活,整個社會環境,都經歷了變化和注意力的變遷。
我們還能在這座江南水鄉放下手機安心看戲,直觀感受世界各地文化的碰撞,天南海北觀眾帶來的生命力。
被群嘲的黃磊,有功勞的。
2024來烏鎮戲劇節,能看到的戲劇作品更多了,形式也更豐富有趣。
中外特邀劇目,古鎮嘉年華,青年競演,戲劇集市和工作坊,還有全新單元戲夢糧倉。
劇場內外,更加狂歡。
很喜歡今年烏鎮戲劇節的主題,如磐。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
最近在網上有很多關于黃磊的爭議,但還是要說,在烏鎮戲劇節上能感受到,作為戲劇人的他,是合格的。
黃磊從小在劇場里長大,父母在國家話劇團工作,他就經常在劇場里面當觀眾,這是紅利,一部好戲,他能免費看好幾十遍。
他回憶這段歲月:“因為放學沒地兒去,就到后臺寫作業;寫完作業,演出了,就給我們擱臺底下,讓我們去看戲。”
對戲劇的熱愛,是他童心里種下的種子,經歷時間,生根發芽,再長出春秋冬夏。
那些年,《橘子紅了》《似水年華》《人間四月天》,讓黃磊家喻戶曉。
但其實,在走上熒幕前,黃磊的演員之路,是從舞臺劇《甜蜜的事業》開始的。
后來他又主演了賴聲川的話劇《暗戀桃花源》。
也是11年前,他與賴聲川等人共同發起了“烏鎮戲劇節”。
戲劇在11年前很小眾,文旅也不熱,發起烏鎮戲劇節的初衷,是設置青年競演,給青年演員們搭建平臺,讓夢想有處可棲。
大概還是童年的影響, 在戲劇之路上,黃磊相信“種下一顆種子”的力量。
黃磊不年輕了,但依然是烏鎮戲劇節發起人里,最年輕的。
今年他給青年們寫了一封手寫信——
“隨風自由飛吧,在烏鎮,在今日,在我們每個人的青春歲月里。”
也是他對自己,唱著《我想我是海》,長發飄飄青年時代的一種緬懷吧。
黃磊為戲劇做了不少實打實的事,很多劇團發展艱難,他都會伸出援手。
2024年烏鎮戲劇節上,他邀請了一個特殊的劇團,樂意劇團。
作為公益組織,團隊成員全都是殘障人士,他們帶來作品《逆轉未來》。
作為國內第一部泛障別開放式殘健融合戲劇,傳達了對平等與尊重的呼喚,也讓劇團演員們有舞臺和夢。
這個發心,是值得尊重的。
往年戲劇節上,黃磊常帶著明星演員們組織公益直播活動,所有善款捐助給偏遠地區的孩子們,用于藝術教育。
今年這些邊遠山區的孩子們,還受邀來到烏鎮戲劇節,通過戲劇與藝術之窗,認識更大的世界。
這一幕讓人挺淚目的。
影響力是個中性詞,用它為更多人謀福利,它才彰顯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無關戲劇節的日常里,在烏鎮大劇院,上演了黃磊、何炅、孫莉主演的《暗戀桃花源》經典版,以及《浮士德》《奧小姐的光影劇場》《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值得N刷的好戲。
讓這座江南水鄉周邊的觀眾,把周末看戲當成一種生活本身,讓戲劇真正走進每個人的生活。
真的挺羨慕,這是水鄉夢境照進尋常日常的極致浪漫。
我自己是媽媽,帶著孩子們來烏鎮,我會關心,除了我得到滿足,孩子們能同頻嗎?
答案是:黃磊也想到了。
烏鎮戲劇節本身不包括兒童劇、舞劇等形式。
黃磊和烏鎮戲劇節的其他發起人把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的“小不點大視界”、“七幕人生”等,邀請到了烏鎮仲夏夜來演出。
(這兩個劇團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每次巡演經典好劇,我也會喊大家盡量帶著孩子一起去看。我給“七幕人生”的戲寫過幾次推廣)
所以我理解這除了是對戲劇的愛,也是黃磊作為一個父親身份,一種下意識。
《向往的生活》最近太紅,其實很少人知道黃磊另一檔參與的綜藝——《戲劇新生活》。
為了大力推廣戲劇,推介優秀的青年演員,幾年前黃磊還發起參與了一檔“無名”綜藝,《戲劇新生活》,也是國內首檔戲劇綜藝,豆瓣9.2。
(何為“無名”?就是八位主角們,雖然是表演經驗豐富的戲劇人,但沒名氣、沒流量,是觀眾眼中的純素人。以烏鎮為背景,看他們如何在烏鎮,靠演戲劇,把一家戲劇公社經營下去)
還是那句話,作為戲劇人,黃磊是誠懇的,也是擔當的。
有時候想想,烏鎮,真的和他緣分太深,草蛇灰線里,是他命運的一部分。
2001年,黃磊執導的首部作品《似水年華》來到烏鎮;
12年后,在烏鎮發起舉辦戲劇節。
二十多年過去,一個人,一座城,一場場戲,早已建立起不可取代的情感聯結。
對他來說,北京是出生地,烏鎮是第二故鄉,這里有夢,也有生活。
誕生于此的戲劇節,就像黃磊的孩子,在這里長大。
黃磊說:“烏鎮有最美好、最溫柔的人。”
今年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叫作《我們走吧》。
被封閉在舞臺玻璃鋼筋組成的密室之中的人們,每個人都渴望著逃離,談論著“我們走吧”,大多數卻從未出發。
最后,他們的目的地,只能是庸常而瑣碎的人生。
這很像一個隱喻,烏鎮本身依然是腳踏實地的,戲劇節所有的東西,是在這普通百姓家的生活里,長出來的,不是生搬硬套出來的。
現在的烏鎮戲劇節已經超越了傳統演出的范疇,它是一個多元文化活動的平臺。
(黃磊說:“如果把我們的戲劇節放在其他地方,即使演出內容完全一樣,也會失去獨特的韻味。”)
但是烏鎮這個小城,賦予了戲劇節特殊的氛圍和背景,成為整個活動的靈魂。
當你踏入烏鎮戲劇節的那一刻,你就會感受到戲劇的魅力。
在這里,黃磊好像也超脫了,他被提純的那部分,與戲劇有關的人生,熠熠生輝,如夢似幻。
從青年到中年,黃磊本人的似水年華與中國戲劇發展的似水年華,重合在一起。
每個明星都會經歷太多次口碑危機,峰回路轉,或者曲折未知,這是明星必然的宿命。
但幸好,戲劇旅人黃磊,一直在路上。
十年之前,他大概還是會說,我們走吧。
十年之后,倏忽而過,似水年華常在。
至少在這里,這一刻,他的人生,如戲,如夢,如磐。
觀影團
“伊姐看電影”線下平臺“伊姐觀影團”,至今為止組織200多場官方授權的電影首映禮、超前點映,想免費參加明星首映禮,得到正版的限量周邊,獲取專屬的文旅精品優惠嗎?
點擊小程序注冊會員(“伊姐觀影團”報名活動唯一途徑,唯一途徑,唯一途徑)。每日簽到領積分,兌換私家禮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