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件蠻驚訝的事。
我的一個在我眼里非常完美的女友——我一直以為已經站在擇偶鄙視鏈頂端的人,告訴我,她尚且單身。并非不婚人士,但舉目望去,周圍沒有一個心動男嘉賓。
我簡直找不出她身上的缺點。校花長相,學歷又跟名牌包一樣耀眼。腦筋活絡,干一行穩賺一行,目前已是年入七位數的不知道第多少年。生活精細又豐富,有愛好、有閱歷,跟她聊天趣味無窮。
為什么單身?
代入她的視角,我多多少少能設想到一些:有錢的土著或暴發戶沒腦子或者沒意思,有點意思的文藝男在她這種靠真·才華賺錢的人面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生活平和穩定的好嫁男對她來說經濟和精神上都太平平。
而一個更主要的問題是:她的完美,對打算步入婚姻的男士而言可能并無吸引力。
太會賺錢,全球飛來飛去,如何“顧及家庭”?——而且“她平時洗個杯子都等阿姨來,生活過于奢侈。”
很漂亮,但每年6位數的保養費用也不是玩笑。可以“投奔”生活優渥的富二代,但他們不太希望另一半在生意場上拋頭露面,而且——最好在婚禮后的兩年內生育至少兩個小孩。
在世俗婚戀的框架內,她的閃光之處仿佛毫無價值。
“我不需要你年入七位,我只需要加班回來有個人在等我。”
“我不需要你大腦裝著點兒「有趣的東西」,我只希望你溫和地贊同我的大部分決定,對了,對小孩對長輩,要有太陽光般溫和細膩的耐心。”
跟她同樣風格的女孩我也在網上看到過。她們但凡問一句自己的“擇偶段位”,大家就會語重心長解釋:你不是“有建立穩定關系意愿的男士”喜歡的那種類型。
我每次看到都感受到一種結構性的無力。不是遇不到愛、或無法跟愛人維系關系的無力,是一種結構性的無力——一個結構看起來平穩、圓融,其實內里暗含尖角;恰恰有的時候你的特質,就跟這個尖角的方向相對。你要融入這個結構,你就要收起你的特質,甚或砍掉這個特質,不是它不好,是它在多數時候被認為會妨礙到一段普通的世俗的關系。
所以總是在其中感到不公,和源于深處的輕蔑。
其實這個結構對男性也伸出尖角——一個沒有固定資產、沒有穩定工作的男士,他的內在靈魂再是“有趣”,他寫過怎樣的詩集、創作出什么樣的文字,也都是要被這個結構排除在外的。這個結構也不允許他們茫然無知太久,無論能力高低,或者有無夢想、幻想、探索欲,它都強迫他們早點成為一枚高速運轉的螺絲釘。
但人不應該因為自己不實用的獨特性而被愛嗎?……偏偏這是一個我們最為珍惜的自己的特質都并不真正重要的市場。
而那些自身太過完滿的人(比如我女友),人生的一切都服務于自己,體驗值和回報率拉到最滿,同時自然喪失掉在這種結構下對另一半而言的功能性。
Quit the game當然也是一種選擇。
但普通人的愛的確是在某種限制重重的框架下進行——想想還是覺得有一些惋惜。
什么是真正的罕有的愛呢?如果男性期待一種“自己沒房沒車、但對方能看到自己的潛力和真心”的愛,那么女性也期待一種“自己的野心、欲望、人生版圖對對方毫無用處但也被真心欣賞”的愛。
- end -
圖 | 《實習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