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清朝奏折:奈曼旗曾經上奏朝廷開堿廠
作者/孫樹恒
一
我仔細研讀了曉東老師從臺灣故宮博物院為我尋得的清朝關于奈曼旗的奏折。這些奏折數量雖不多,僅有十幾份,但每一份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長短不一,各具特色,仿佛每一行字句都蘊含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這些奏折中,有一份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或許是關于奈曼旗某次重大事件的記錄,或許是某位官員對朝廷的懇請或匯報。奏折的開頭,用工整的楷書書寫著奏折的主題和呈報人的姓名,緊接著是詳細的內容描述。字里行間,透露出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我逐字逐句地研讀著這份奏折,仿佛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奏折中的每一個字都像是古人留下的密碼,需要我去仔細解讀、去探尋其中的奧秘。我嘗試著從奏折的文筆、用詞、語氣等方面入手,去揣摩當時官員的心境和朝廷的意圖。
隨著研讀的深入,我逐漸感受到了那份奏折所承載的歷史重量。它不僅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是奈曼旗乃至整個清朝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份奏折,我仿佛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政治斗爭和人民生活。
二
第十三任奈曼旗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瑪希巴圖爾在任時公開的幾件事。
。同治九年的那個春天,瑪希巴圖爾,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了奈曼旗的第十三任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
光緒六年,因功績卓越,被賞戴三眼花翎,并任御前行走。
光緒十五年,正值光緒皇帝大婚慶典,因忠誠勤勉,被賞用紫垂緩,這不僅是無上的榮耀,更是對朝廷忠誠的見證。
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未長久。光緒十七年,熱河地區爆發了“金丹教”起義,這場風暴迅速波及到了奈曼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毫不猶豫地率領旗屬兵丁,配合官軍平息了教民之亂。次年,因“平息騷亂,安撫地方有功”,受到了清廷的嘉獎,并被晉升為和碩親王銜郡王。這份榮譽,是對奈曼旗軍民共同努力的最好證明。
在治理奈曼旗的過程中,奈曼旗王府陵寢廟——孟根廟以及胡拉斯臺廟、敖來哈日蓋拉廟(法誠寺,俗稱瘸喇嘛廟)、烏力吉芒石廟、索布日格廟(尚經寺,俗稱塔子廟)等寺廟相繼修建竣工。
然而,治理一方并非易事。光緒十一年,奈曼旗遭災歉收,民眾生活困苦。面對這一困境,請示熱河都統,提議開墾牧場,以收得租銀用以賑濟。雖然這一提議最終得到了清廷的批準,但奈曼旗局部放墾卻遭到了廣大牧民的激烈反對。在光緒十三年,甚至還發生了旗民狀告旗札薩克的案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奈曼旗逐漸走出了困境。光緒二十九年,清廷責成理藩院催促各盟開辦墾務。此后,奈曼旗內開始遷居大批漢人,他們開墾土地,播種五谷,為奈曼旗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然而,歲月的車輪從未停歇。光緒二十一年,他因病辭職返回奈曼。光緒三十一年,終因病故。
三
第十三任奈曼旗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瑪希巴圖爾曾經上奏朝廷開堿廠。
光緒二十七年(1901 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清朝大臣色楞額再按奈曼旗郡王瑪希巴特爾報稱,前因該旗賊匪肆擾,無兵巡濟,當經報明,訓練蒙兵,以資防剿,因餉無所出,請以該旗堿地招民熬煉出售,除開課外,以所得,余利以濟餉,需請先行試辦,如有成效,再行呈報開課等情,當因籌餉,如亟批準試辦,茲按該王報稱所收堿土核計每年約可得銀三千兩,擬提一成開課等余,除開銷外,所余多寡盡歸該旗兵餉,如有不敷,由該王自行籌補。擬自光緒二十八年起,每年先行交銀三百兩 ,余歸該旗抵撥兵餉,嗣后,如果出堿臺旺,查明隨時加增。呈請在開辦前來伏查該王所請,系為旗課濟餉起見,核與候選布經歷篩選,際春所請開辦為旗堿廠情事相同自應照準辦理,以廣利源,除分飭外知照理達。
四
這份奏折說明了什么?
這份奏折詳細記錄了光緒二十七年(1901 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清朝大臣色楞額對奈曼旗郡王瑪希巴特爾所報事項的上奏。從這份奏折中,可以解讀出以下幾個關鍵信息:
首先,奈曼旗當時面臨著賊匪的騷擾,而由于兵力不足,無法有效巡防。為此,瑪希巴特爾郡王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訓練蒙兵以資防剿,并計劃利用旗內的堿地招民熬煉出售,以所得利潤來補充軍餉。這個提議不僅體現了瑪希巴特爾郡王的聰明才智,也展現了他對奈曼旗安全的反饋。
其次,奏折中提到,瑪希巴特爾郡王經過核算,預計每年可以從堿土銷售中獲得約三千兩銀子的收入。他計劃提取一成作為開課等費用,其余則用于兵餉。如果收入不足以支付兵餉,還表示將自行籌補。
最后,清朝大臣色楞額對瑪希巴特爾郡王的提議表示了支持,并批準了試辦。他還指出,瑪希巴特爾郡王的提議是為了旗課濟餉,與另一項類似的提議情事相同,因此應照準辦理,以廣利源。這無疑是對瑪希巴特爾郡王創新舉措的肯定和鼓勵。
最后,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欽此。
五
在 122 年后, 2023年2月,經市委、市政府審批立項,對奈曼旗天然堿礦開展基金探礦項目,目前,已有8口井開展探礦工作。經過50多天緊鑼密鼓的鉆探,9月22日,在1號探井成功探出目測品位70%以上的天然堿礦樣本,標志著奈曼旗天然堿勘探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預測儲量達到5億噸以上,有望成為全國最大天然堿礦。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秘書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