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凱是一名初三年級的男生,面容清秀,不善溝通。父母預約求助,和他一起來到中心。他臉色陰郁,哈欠連天,一臉困倦。面對我表現出暗自搓手的局促和無所適從的緊張,用右手掩蓋左胳膊上的一排劃痕。
阿凱父母說,孩子情緒急躁,性格孤僻,只有一個好朋友,與朋友在社交軟件上產生較多矛盾,回校后矛盾升級,在學校出現用頭砸桌子,劃傷自己的情況。
阿凱三年級時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親子關系疏遠,認為親子溝通沒有必要。
他對自己的現狀不接納,一個多月出現持續情緒低落和入睡問題,并有自傷過激行為。拒絕與父母溝通,刻意疏遠父母,自訴很難處理人際關系。
小學三年級前,家庭完整,父親忙于工作,以母親陪伴為主。父母離異后,由父親撫養,主要撫養者母親的陪伴缺失,使其出現不信任周圍環境、心理安全感較低等問題。
阿凱進入青春期后情緒波動大,加之對周圍環境缺乏溝通和了解,處于既自我封閉又渴望被理解的矛盾心理狀態中。
唯一朋友的多次“辜負”和網絡交流的隔閡,促使其前期病理性記憶爆發,出現自傷,自我貶低和懷疑自我存在意義等現象。
阿凱表現出明顯的不安與警惕,眼神飄忽,不自覺打哈欠,并表現出害羞情緒,主動向我解釋打哈欠的原因。由此可推測阿凱具有正常的溝通表達能力。
阿凱描述了自己和朋友之間產生的種種矛盾,訴說自己一次次的失落情緒,還提到自己曾經嘗試輕生。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幫助阿凱緩解其委屈、不滿、憤怒、怨恨的情緒。
阿凱開始主動聊起親子關系的話題,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幫助阿凱看到自己在家庭關系中的位置。他開始逐漸表露自己對所處的環境充滿不確定和不信任,尤其對關系變化表現得過分敏感。
如果和主要撫養者的聯結紐帶強,兩者是穩妥聯結在一起的,那么孩子會感到安全并愿意去探索這個世界,因為有一個安全的港口可供隨時回靠。如果和主要撫養者關聯太弱,孩子會感受到不牢靠的聯結,會害怕離開,也害怕探索看起來可怕的世界,因為孩子不確定是否還可以返回安全地。
擁有牢靠聯結的孩子更傾向于信賴他人,擁有較好的社交能力,反之則難以信任他人,容易產生社交困擾。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凱的病理性記憶,幼年的阿凱與父親并未形成良好的感情依戀,導致其在父母離異后,要獨自去面對與依戀對象分離的事件。原來過了那么久,他還是害怕的。所以每次和朋友鬧矛盾,阿凱都怕他們像媽媽一樣遠離他。我對阿凱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他焦慮的情緒慢慢地恢復平靜。
我幫助他增加對自己此時此刻狀態的覺知,釋放出被壓抑的需求,整合自我分裂的部分。引導他看見自己在父母生命里的存在和意義,嘗試理解父母。
我通過對阿凱父母進行家庭指導,母親的自我反省和對孩子的愧疚感,使她特別支持和配合干預工作。同時引導父親正確認識孩子,接納和理解阿凱的情緒問題,并與他主動溝通,幫助他重建良好的父子相處模式。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凱能夠積極主動地面對并接納負面情緒。還會向父母表達困擾,主動分享同伴關系狀況,并嘗試獨立解決同學矛盾,在人際關系處理方面越來越自信。
阿凱表示父親最近改變了很多,對自己更關心了。他的入睡狀況好轉,情緒日趨平穩。學習精力恢復,會主動請教老師問題,期待能有個好成績。父母表示孩子變化很明顯,愿意和父母溝通了,沒有再發生自我傷害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