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開始了。
誰都知道這場戰役的重要性,毛主席等人也背負著“美蘇”帶來的巨大壓力。
4月23日,南京解放。
就此,毛主席寫下了著名的詩《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整首詩,氣勢恢宏,讀來讓人不禁熱血沸騰。
很多人不解,中間的兩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到底是啥意思?
1、背景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此時,平津戰役也漸漸走向尾聲。
國民黨從上到下,感受到了失敗將至。
老蔣壓力山大,希望美蘇兩國完全壓制中國,也未能如愿。
不能待了,找個背鍋俠吧!
于是,1月21日,李宗仁上臺成了代總統,蔣介石就此隱退。說是隱退,但很多將領和特務機構,依然以老蔣馬首是瞻。
58歲的李宗仁當了代總統,意氣風發,想要力挽狂瀾。
一番折騰后,老李卻發現:自己協調能力的大局并不夠,很多人不聽他的,特別是一些軍隊將領,協調起來更是困難。當然,如果沒有老蔣的話,也許一切會順利很多。
但,李宗仁天真地以為,和談還是有希望的,“劃江而治”不是不行。
于是,1949年的4月1日,一個國民黨的豪華代表團來到了北平,目的就是談判。談判團的負責人就是張治中。
為啥是張治中?張治中和中共領導人關系都非常不錯,這也是他被派出來的重要原因。
此時,毛主席等人就有兩個選擇了:
一是同意“劃江而治”,國共各管半個中國。這樣,會減少很多的犧牲,可以快速進行建設,蘇聯也可以給予大量的支持。但從此,中國就成了一個大號的“朝鮮半島”,北方蘇聯罩著,南方美國罩著。
這種局面,毛主席等人是不愿意看見的,畢竟,中共最初的目標是:解放全中國,造福全國老百姓。
二是繼續追擊,把國民黨徹底消滅,從此,統一全中國,解放全中國。
但是,如此做有一個巨大的風險,美國有可能下場救蔣。那樣的話,解放軍未必能占優勢。
按常理分析,一邊是可以穩穩獲得北方的管理權,一邊是冒著風險南下,選擇哪一個?
這個選擇是讓人非常焦慮的。
那一段時間,毛主席常常帶著深沉的思考散步,思考該如何抉擇。
有一天,在路上走著走著,毛主席突然停下,問身邊的警衛員李銀橋:“你相信蔣介石嗎?”
李銀橋回答道:“不相信。”
毛主席點了點頭說道:“這就對了。”
這表態,既是表達對李銀橋的認可,也是更加肯定了自己。
是的,蔣介石這個人很沒有信譽。
國共第一次破裂,不就是蔣介石違背了合作并屠殺共產黨人嗎?
抗日戰爭的時候,不就是蔣介石違背了國共合作,發動了“皖南事變”嗎?
重慶談判后,不就是蔣介石違背了合作的條款,不斷運兵北上,進而重啟了第二次國共內戰嗎?
但是,國民黨的主事人已經是李宗仁了。
李宗仁值得信任嗎?李宗仁靠得住嗎?
2、毛主席看了多次“霸王別姬”
在1949年四月初那段時間,毛主席非常喜歡看京劇《霸王別姬》。
看了不止一遍。
期間,他又重新看了史記當中的關于項羽的文章。
有一次,看了《霸王別姬》中項羽和虞姬分離的那一段戲后,毛主席的眼睛上也起霧了。
那次回去的路上,毛主席對警衛員李銀橋說道:“不要學西楚霸王。我不要學,你也不要學,大家都不要學。”
毛主席自己看了不過癮,還號召所有的領導干部好好看看《霸王別姬》。
為什么要號召干部們看《霸王別姬》呢?
很多人認為:那是不希望大家像項羽一樣,要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道理。
實際上,并不僅僅如此。
1964年1月7日,毛澤東有個談話,爆出了當時的原因。
1964年,毛主席說了項羽的三個錯誤,一是,項羽沒有聽范增的話,只顧虛名,在鴻門宴上放跑了劉邦。二是,項羽進攻滎陽,雙方在滎陽形成了對峙。后來,在劉邦的提議下,項羽和劉邦訂立了“鴻溝協議”。后來,項羽是執行了協議,而劉邦卻沒有執行,違反協定向東進攻了西楚。三是,項羽的國都沒有選擇好,固執地選擇了徐州,徐州建都非常錯誤。
”
我們看毛主席說的項羽的前兩個錯誤,都是因為太相信“劉邦”的話,太注重虛名,導致了最后的失敗。
3、毛主席把蔣介石看成了“劉邦”一樣的人物
毛主席對劉邦評價是不低的,劉邦會用人,人也夠狡猾。
毛主席對項羽的評價是,此人注重虛名,錯過了大好時機。
兩千多年前的公元前三世紀末,中國大地上是“楚漢爭霸”,而1949年的上半年,中國大地上是國共爭雄。
此時,解放軍占據優勢,但是國民黨人提出了“劃江而治”,該不該考慮?毛主席通過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比較,認為國民黨一定是緩兵之計,李宗仁一旦談判成功了,老蔣會重新浮出水面執掌大權,如此,不講誠信的老蔣一定會像劉邦一樣,卷土重來。
所以,毛主席認為:一定不能給蔣介石和國民黨人卷土重來的機會。
讓我黨我軍的高級干部們看了《霸王別姬》,毛主席通過此事教育大家,應從項羽的失敗中得到教訓,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不要為了“和平”的虛名,給蔣介石等人卷土重來的機會。
是的,如果同意“劃江而治”,不就是新時代的“鴻溝協議”嗎?誰能保證蔣介石等人不會卷土重來?要知道,如果美國在后面持續支持蔣介石,我黨我軍必將風險重重,說不上會重演“劉邦翻盤項羽”的經典一幕。
毛主席和朱德、周恩來等人經過認真商定,決不能犯項羽式的錯誤,一定要抓住有利戰機,徹底解放全中國。
是啊,如果一個中國分裂成兩個國家,完全不符合毛主席等人奮斗的意義,他們要的是整個中國全面的統一。
所以,要么是國民黨徹底聽中國共產黨的,等待全面接收,配合共產黨建立新中國。要么,解放軍實施渡江戰役,繼續追擊。
事實說明,國民黨還想掙扎一下,而毛主席只能安排軍隊奮力追擊了.....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南京政府不同意中共提出的“和平建議”。
就此,渡江戰役在當日下午開始發起,先鋒部隊開始行動了。21日,根據毛主席和朱德的命令,解放軍全面實施渡江戰役。
三天之后的4月23日,南京全面解放。
就此,有了后面渡江戰役后詩句中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