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莊子《齊物論》
《道德經》有云:少則得,多則惑。
人生就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 舍棄生命 中不 必要的部分,才能明了內心真正的需求。 ?
清理不必要的物品,整理不必要的執念, 讓生命保持一分簡單, 才能 輕裝上陣,擁抱未來。
沒必要的爭論,不值得辯
莊子在《秋水》篇里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
孔子也曾勸誡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螞蚱談論四季。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就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他從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不知道你讀過的書,不認識你遇見的人。
隔著太多的障礙,溝通就是一場漫長的無用功。
你站山巔,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滿目的荒涼。
與其和他辯論,不如朝著大海前行。
無意義的事,不值得糾纏
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很多被生活擊垮的人,并非是多大的難題,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
因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會無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
東漢末年,有個叫孟敏的人,買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
孟敏連看也不看一眼,徑自走了。
路人覺得奇怪,過去問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連看也不看一下呢?
孟敏回答說:罐子已經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對于孟敏來說,停留下來懊悔一個罐子,也許會錯過晚上歇腳的客棧,也許會無緣欣賞晚霞的華光。
比起站在原地懊悔,不如立即啟程,不將就,不回頭。
這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你為不值得的事情浪費時間,必然會錯過其他的美好。
與其把自己的一生浪費在,與不值得的事情糾纏上,不如立刻前行,不糾纏,不懊悔,不回頭。
別人的評價,不值得太在意
莊子在《天道》中提到過一個叫士成綺的人。
他聽說老子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圣人,于是就跋山涉水,前去拜訪。
結果看到老子其貌不揚,住的地方亂七八糟,糧食米粟撒的到處都是。
士成綺說:別人說你是圣人,我看你一副為富不仁的樣子,哪里像個圣人?
老子繼續做自己的事,并沒有理會他,士成綺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太過分了,來找老子道歉。
老子對他說:
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叫我牛,叫我馬,又有什么關系,我還是我。
你說什么,是你的想法,并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人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是別人設定的樣子。
別人說兩句就急著跳腳,多半是內心還不夠篤定。
內心豐盈的人,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別人嘴里。
走遠的關系,不值得留戀
電影《重慶森林》里,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什么東西上面都有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
多 年前聽不懂歌里那句“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如今聽懂已是曲中人。
莊子在《大宗師》里寫道: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有些人不必強留,有些關系也不必強求。
眼里沒你的人,就別刻意討好了;心里沒你的人,就別拽著不放了。
要接受任何人的漸行漸遠,也要接受任何人的分道揚鑣。
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不值得的物,都試圖搶走屬于你的人生。
你要做的,就是把原本屬于你的人生,從這些不值得中搶回來。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也不要低估自己獨自前行的能力。
余生很貴,別和“不值得”糾纏。
圖片 | 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