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的健康篩查中,中國40歲及以上人群的肺部結節檢出率如同火箭般飆升。這得益于低劑量高分辨率螺旋CT與AI影像學技術的強強聯合,即便是僅有1-2毫米的結節,也無所遁形,被精準鎖定。
首次CT發現肺結節時,不必過于緊張。
雖然“肺結節”這三個字在CT報告上更為多見,但絕大多數肺結節都是良性的,它們只是肺部的小小波瀾,不會掀起太大風浪。
然而,關于結節的定義,醫學界尚未達成共識。但一般而言,若病灶的長徑與短徑之比小于2,我們可以初步將其定義為結節。當然,肺內的病灶世界如同萬花筒,形態萬千,CT報告上可能還會跳出其他術語,如斑塊灶、斑結節等,這些都可以暫時視作結節的同類項,一并處理。
結節的大小,如同衡量其風險的天平。根據《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小于5毫米的結節是微小結節,可以在基層醫院輕松管理;5-10毫米的結節則是小結節,需要在有診療經驗的醫院管理;而大于10毫米的結節,則是高風險的信號,需盡早請專家會診,制定治療方案。
此外,結節的密度特征也是判斷其良惡性的重要線索。實性結節與亞實性結節如同肺部的雙面鏡,而亞實性結節中的純磨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更是需要我們高度警惕的“定時炸彈”。特別是部分實性結節,其惡性概率高,令人猝不及防。因此,當CT報告中出現這些字眼時,應該引起重視。
從一個小小的結節進展為肺癌,需要多長時間呢?
事實上,從一個小結節進展為肺癌因人而異。有些結節如同蝸牛般緩慢爬行,幾年甚至十幾年都無明顯變化;而有些結節則如同脫韁的野馬,從一開始就展現出驚人的增長速度,讓人措手不及。
有醫生深入剖析了之前的肺結節病例,發現了兩個增長速度驚人的肺癌病例。它們的生長軌跡如同電影中的驚險鏡頭,讓人心驚膽戰。通過這兩個病例,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定期體檢的重要性以及適宜的查體頻率對于早期發現肺癌的至關重要。
病例一:一位70多歲的老人,因前列腺手術而定期接受體檢。在一次檢查中,醫生在他的右下肺發現了一個4毫米的結節。然而,這個小小的結節卻如同潛伏的殺手,逐漸增大至1.5厘米,并露出了惡性征象。這個肺腺癌結節從單個癌細胞長到1.5厘米,竟然用了大約3.5年的時間。
病例二:一位68歲的老煙民,因冠心病住院而首次接受胸部CT檢查。然而,這次檢查卻意外地發現了肺結節的存在。這個結節如同潛伏的惡魔,在一年多時間內快速增大至3厘米的不規則腫塊。這個肺鱗癌結節從出現到快速發展,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這兩個病例都如同警鐘般提醒我們,對于肺結節的監測與防范至關重要。特別是長期吸煙者,由于煙草毒素的侵蝕,肺結節的生長速度可能會如同脫韁的野馬般失控。因此,對于這類人群,我們更需要縮短復查間隔,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肺癌風險。
肺結節的平均生長速度是多少?
關于肺結節的生長速度,不同種類的結節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
1.實性肺結節
平均倍增時間:實性肺結節的平均倍增時間為149天,即腫瘤體積增長一倍所需的時間約為149天。
隨訪建議:對于實性肺結節,如果隨訪2年以上未見增大,則良性的可能性較大。
2、磨玻璃結節
2.1純磨玻璃結節
平均倍增時間:純磨玻璃結節的平均倍增時間為813天,即腫瘤體積增長一倍所需的時間約為813天。
隨訪建議:由于純磨玻璃結節的倍增時間較長,因此隨訪時間應大于2年,甚至建議長期隨訪。
2.2混合性磨玻璃結節
平均倍增時間:混合性磨玻璃結節的平均倍增時間為457天,即腫瘤體積增長一倍所需的時間約為457天。
混合性磨玻璃結節的惡性概率相對較高,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其生長變化。
另外,對于肺結節的監測,除了關注其生長速度外,還應結合其形態、密度、邊緣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如果發現肺結節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或出現其他惡性征象,應及時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檢查發現肺結節怎么處理?
1.長徑≤10 mm的實性肺結節管理
2.長徑>10 mm的實性肺結節管理與診治
3.亞實性肺結節管理與診治(磨玻璃結節,包括pGGN和mGGN),pGGN為純磨玻璃結節;mGGN為混雜磨玻璃結節
4.新發肺結節管理與診治
5.多發性肺結節的管理與診療指導原則
針對多發性肺結節,推薦的做法是對每個結節進行個體化的評估,并從中識別出優勢結節(即最具惡性潛能的結節,其大小并非決定性因素)。在處理多發性肺結節時,原則上應以優勢結節的特性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臨床管理方案。
對于多發性實性肺結節的情況,應納入考慮的范疇包括肺轉移瘤、感染性肉芽腫病變(例如結核病、真菌感染)以及非感染性肉芽腫等。PET-CT檢查在鑒別轉移性結節及其原發部位上具有輔助作用,為多發性實性肺結節的診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數情況下,轉移性病灶在3個月內的體積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在處理多發性亞實性肺結節時,需考慮的可能性包括多原發肺癌、感染性炎癥以及非感染性炎癥等。若病灶在初次CT隨訪后的3個月內未觀察到明顯縮小、密度降低或吸收,則應高度懷疑多原發肺癌的可能性。然而,PET-CT在評估多發性亞實性肺結節時的應用存在局限性。
當面對多發性肺結節的分類及治療選擇上的挑戰時,推薦采取多學科團隊(MDT)會診的方式,以制定最優化的診療策略。
6.多發性肺結節影像表現及病理特征
參考文獻
[1] 李雨竹,石倩瑋.甲狀腺結節發病機制與中西醫治法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26(06):182-186.
[2]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公眾號
[3] 中國縣域醫院肺癌篩查共識編寫專家組, 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肺癌學組. 中國縣域肺癌篩查共識(2020年)[J] . 中華醫學雜志, 2021, 101(14) : 979-988.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1130-03227.
文章來源:梅斯腫瘤新前沿
聲明:本文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為了解資訊使用,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該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信息被用于了解資訊以外的目的,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